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上组织块再植术后使用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效果。方法收集病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0例离断组织块病例,再植手术后A组单独使用罂粟碱、B单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C联合使用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观察每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90%、85%、95%总有效率分别为95%、95%、100%,C组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结论组织块再植术后联合使用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盐酸罂粟碱对任意皮瓣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使用盐酸罂粟碱对任意皮瓣微循环重建的影响.方法:设计大鼠背部3cm×10cm长方形任意皮瓣,蒂部皮下注射盐酸罂粟碱,观察术后变化.结果:存活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能够诱导任意皮瓣真皮下血管网血管生成;②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能够改善任意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皮瓣内多种细胞,从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对大鼠皮瓣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盐酸罂粟碱微乳,观察盐酸罂粟碱微乳对大鼠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SHAH法制备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并进行鉴定;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外用组、注射组、湿敷组和对照组四组,全部制作大鼠背部缺血皮瓣,术后实验组分别进行外用盐酸罂粟碱微乳、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湿敷盐酸罂粟碱水溶液3种处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监测皮瓣血流量、微血管密度和皮瓣成活率观察疗效.结果 成功制得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鉴定结果符合要求.皮瓣血流量监测术前及术后即刻4组大鼠皮瓣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外用组皮瓣血流量逐渐高于其他各组(P<0.01).微血管密度检测与皮瓣成活率结果相同:外用组>注射组>湿敷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罂粟碱微乳能够渗透皮肤并有效扩张局部血管,增加皮瓣血流量,促进瓣成活,在临床皮瓣移植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部分病人可能恶化并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包括坏死、假性囊肿和脓肿)成为重症AP。重病AP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措施。我们对32例AP,除采用常规治疗以外,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原因,以便为安全有效地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提供指导。方法 1997年8月—2002年12月,收治470例病人中,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发生过敏反应11例。根据瑞典关于右旋糖酐过敏反应的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1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相应对症(Ⅰ、Ⅱ级)和抢救(Ⅲ级)治疗。结果 过敏反应症状在1—3周内消失而治愈,无死亡和后遗症病例。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于轻型过敏反应,停止低分子右旋糖酐的输入,对症治疗即可治愈;严重过敏反应,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抢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7.
在游离组织移植及断指 (肢 )再植术后 ,常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血循环和降低血小板凝集 ,一般说来 ,其并发症较低。我们总结自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8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并发症 ,探讨如何使之更安全、有效地在显微外科中应用。临床资料本组男 118例 ,女 65例 ,年龄 2~ 52岁。其中断指再植 150例 ,游离皮瓣移植 3 3例 ,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2 4h维持 ,疗程 5~ 7d ,成人 10 0 0ml/d ,儿童 2 0ml/kg。产生的并发症如下。头痛 13例 ,一般于应用后 3~ 5d ,平均 3 5d发生 ,呈搏动性 ,体温正常。予镇痛、应用类固醇或利…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小血管外科的应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凝血功能和小血管吻合口血小板沉积的影响。方法 (1)SD大鼠32只。股静脉插管,实验组(24只鼠)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液(8.5ml/kg),对照组(8只鼠)等体积5%葡萄糖液。用药后1,3,6,12h,测血反最大聚集率,PT和KPTT。(2)兔16只,实验和对照组各8只。切断并吻合双侧股动脉,血流重建前0.5h,耳缘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酐葡萄糖液(8.5mg/kg) ,血流重建后15min,120min,用^125I-SZ-21(抗GPⅡb/Ⅲa单克隆抗体)处理双侧吻合口后,测定放射活性。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1,3,6,12h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对照组平均降低43.44%(P<0.01)。给药后1,3,6h组,KPTT均延长;1h组平均延长74.31%(P<0.05)。兔血流重建后15min,120min,实验组所有吻合口均通畅。吻合口标记抗体的放射活性,比对照组增加121.80%(P<0.05)和47.82%(P<0.05)。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而对吻合口血小板沉积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体克的预防与抢救.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体克的发生与抢救过程.结果:因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认识不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过敏性休克而未认识到.讨论: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发生过敏性体克时,抢救稍不及时,便会危及生命,所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3%~4.70%,其过敏致死率较青霉素高2~4倍.  相似文献   

10.
外用罂粟碱抑制植皮片术后挛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用罂粟碱霜对自体游离植皮片术后晚期挛缩的影响。方法在每头小型猪背部两侧皮肤制备10个2cm×2cm创面,从动物腹部正中取2cm×2cm的断层皮片并植于背部创面上,术后2周拆线,取同一动物身上100%成活且位置恰好左右侧相对的植皮片共12对,按左右侧分成A(罂粟碱治疗组)、B(空白霜剂对照组)2组,自拆线之日起,A组每日在植皮片表面外涂2%罂粟碱霜2次,B组仅涂抹空白对照霜剂,最后观察两组植皮片成活后1、2、3、4、5、6个月收缩率及植皮片成活后6个月时的组织学差异。结果A组植皮片收缩率较B组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切片显示A组植皮片成纤维细胞较B组明显减少,微血管数量较B组数量多,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用罂粟碱霜剂能够抑制自体游离植皮片术后挛缩,提高植皮效率。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The radial forearm skin flap (RFSF)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the Chinese scholar Guofan Yang and has since been used for nearly 40 years. The many advantages of RFSF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Case presentationIn this case, a female patient underwent RFSF surgery in 1979. In 2016 and 2018, two interviews were held to evaluate her subjective postoperative experience. In addition, overall donor site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based on general health checkups and tests; tests for appearance, tactile sensitivity, muscle strength, and motor function; and CTA.ResultsThe flap survived well, and the donor site recovered without hand necrosis in the 1970s. In 2018, the patient was in good health condition and expressed h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surgery. The patient did not suffer from an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diminished sensation of the donor site or donor site dysfunc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hand and finger function, there was no point where functional reduction of the donor site was noted. CTA revealed compensatory blood supply with enlargement in the diameter of the ulnar and interosseous artery.ConclusionAfter a nearly 40-year follow-up, the patient who underwent the first free radial forearm flap transplantation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operative outcomes. The examination showed good results at the recipient site with little donor site deformities and good compensatory blood supply.  相似文献   

12.
吻合足背血管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应用吻合足背血管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7年7月-2009年1月.对35例足踝及小腿部组织缺损病例行吻合足背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并对其行临床总结.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5~50岁,平均35.5岁.其中端侧吻合8例,端端吻合27例;足背血管游离平面在踝关节平面以下26例,在小腿下端9例,血管游离平面最高不超过小腿中下1/3.临床应用髂骨皮瓣8例,股前外侧皮瓣27例;创面位于足部18例,踝关节平面7例,小腿中下段5例,中上段5例.结果 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其中1例发生血管危象,重新吻合血管后成活.足远端无血供障碍,未发生小腿前群肌缺血坏死表现.结论 应用吻合足背血管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是修复足踝及小腿部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3.
豚鼠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短毛豚鼠50只、分四组。A组:活体标本;B组:乳胶灌注标本;C组:墨汁灌注标本;观测测量隐神经伴行血管的起始、走行、分布及分支和皮支等;D组:根据解剖发现,切取岛状皮瓣20个,观察成活情况。结果隐神经伴行血管起于股动脉和股静脉,在大腿、膝、小腿上2/3行于内侧正中,在小腿下1/3斜向前方,在踝部经过前内侧交界部,在足部沿第1~2跖骨间下行,在跖趾关节部与足底弓吻合。在大腿下1/2、膝部、小腿、踝部发出6.75±1.096个皮支,皮瓣均成活。结论豚鼠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一种解剖稳定、容易切取、血供丰富、转移范围大的岛状皮瓣,是较好的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A literature search focusing on flap knee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much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around the knee defects. Muscle flaps are the preferred option, mainly in infected wounds. Perforator flaps have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in knee coverage with significant advantages due to low donor morbidity and long pedicles with wide arc of rotation. In the case of free flap the choice of recipient vessels is the key point to the reconstruction. Taking the published experience into account, a reconstructive algorithm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wound,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and/or 3-dimensional defe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及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混合液(VG)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 收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NTG(NTG组)、VP(VP组)、PA(PA组)、VG(VG组)和对照组对体外痉挛桡动脉的治疗效果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的情况,并进行痉挛缓解实验和痉挛预防实验。结果 VG组、VP组、NTG组和PA组的桡动脉都可以在11min内完全缓解痉挛。但在最初的3min内,VG组和NTG组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VG组〉NTG组〉VP组〉PA组。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实验中,VG组与V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G组和VP组与NTG组和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藏24h后,VG和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TG组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这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几种药物成分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但从采用药物预防痉挛的角度及考虑治疗的时效性,VG更适合用于CABG中对桡动脉的处王单。  相似文献   

16.
17.
崔永红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4):136-139
目的 探讨对游离皮瓣修复创伤创面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临夏市人民医 院2020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游离皮瓣修复创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 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手术 成功率、皮瓣坏死率、皮瓣颜色、皮瓣温度、皮瓣质地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72 h皮瓣颜色、皮瓣温度、皮瓣质地及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游离皮瓣修复创伤创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管 危象发生率、皮瓣坏死率,改善患者的皮瓣颜色、皮瓣温度及皮瓣质地,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1年至2014年,选取11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时采用改良式参考线,并借助于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血管吻合操作均在放大镜或显微镜辅助下完成。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颊部缺损得到修复。患者术后开口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受区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开裂、感染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线状瘢痕较为隐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游离皮瓣移植术与传统皮肤移植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2年1月-202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烧伤整形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肤移植术,观察组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比较两 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皮肤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 于对照组的90.00%(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外观、颜色匹配度、触感和灵活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疤痕形成评分低于 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烧伤整形外科中,游离皮瓣移植术可提升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疼痛 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皮肤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