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结合显微镜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CT导向立体定向结合显微镜对15例直径在0.8~3.5cm脑内小病灶行手术切除。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继发性癫痫7例术后完全停止发作,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立体定向结合显微镜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具有定位准确、微创安全有效、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术治疗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小病灶16例,术前行MRI检查,病灶直径0.8~3.5 cm,在立体定向仪及手术计划系统指导下,行病灶显微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显微镜下全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1例.随访6~18个月,9例癫痫患者术后癫痫症状消失8例,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1例;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术是一种定位准确、侵袭性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切除.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显微外科开放直视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在脑内或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直径为0.5cm~3.0cm的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患者采用Leibinger-Fischer的STP立体手术定位系统,通过CT或MRI图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定位,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小骨窗开颅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并一次性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8例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其中6例经治疗在1周内恢复,3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其余的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或轻偏瘫病例,均于术后1月~3月内恢复或明显好转。33例癫痫患者26例术后癫痫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18个月,28例癫痫症状完全消失,5例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对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小型病灶切除,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是一种侵袭性小,定位精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病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病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F.L.FischerZD定向仪,CT定位,对24例脑重要功能区及脑深部病灶进行立体定向开颅显微手术。病变性质胶质瘤14例,脑囊虫2例,转移瘤2例,脑脓肿1例,脑膜瘤1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异物1例,炎性肉芽肿1例。病灶直径为1.5~3.0cm,>3.5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在脑内或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直径为0.5~3.0cm的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患者采用Leibinger-Fischer的STP立体手术定位系统。通过CT或MRI图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定位,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小骨窗开颅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并一次性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8例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其中6例经治疗在1周内恢复。3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其余的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或轻偏瘫病例,均于术后1~3月内恢复或明显好转。33例癫痫患者26例术后癫痫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28例癫痫症状完全消失,5例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对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小型病灶切除,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是一种侵袭性小,定位精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胶质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胶质瘤9例,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并随访6个月。结果9例患者的病灶均定位精确,一次手术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随访6个月,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术可以对胶质瘤精确定位并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有助于提高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王宏  李浒  陈国志  冒海燕 《中外医疗》2010,29(16):81-81,83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结合皮层及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对2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螺旋CT导向,在立体定向指引下颅骨钻孔行双侧或单侧海马区深部电极植入,脑电监测对癫痫灶定位,根据手术中皮层电极及深部电极癫痫灶的定位、手术后疗效评价及术后脑电检查结果,探讨皮层及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在立体定向毁损癫痫灶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结果 28例患者中有21例在毁损病灶前记录到棘波、棘-慢波、尖波或尖-慢波,毁损后有17例上述癫痫波完全消失,4例仍有散在的少许癫痫波;另有7例患者未记录到癫痫波,但表现为基本的节律异常,毁损病灶后好转。28例患者中胶质瘤8例,脑囊虫病5例,蛛网膜囊肿3例,软化灶4例,皮层发育不全2例,血管畸形2例,转移癌2例,炎症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病灶直径在0.8~4.7cm。手术后24例癫痫发作消失,1例仍偶有癫痫发作,能够被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手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结论皮层及深部电极描记和立体定向方法相结合,既能明确癫痫灶的范围,又能以微侵袭的方法切除癫痫灶,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5cm的癫痫灶的切除。  相似文献   

8.
无框架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结合显微手术微侵袭治疗脑内小病灶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CAS-R-2型无框架立体定向仪和CAS-BH5型机器人对33例脑内小病灶患者,行术前精确定位后,在显微镜下切除病灶,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病变全切除30例,占90.9%,次全切除2例,占6.0%,大部分切除1例,占3.0%,无手术死亡。本组19例症状性癫痫起病的患者,15例(78.9%)病灶清除后症状消失,4例(21.0%)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效果良好。结论: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微侵袭治疗脑内小病灶,具有微创伤、精确性高、可重复性好及安全性强等优点,是临床疗效满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脑内小病灶 ,尤其脑深部病灶 ,手术切除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前精确的定位。近几年来 ,我院应用CT导向立体定向开颅 ,在显微镜下摘除脑功能区及深部病灶 31例 ,达到明确病变性质及治疗目的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10~ 5 7岁 ,平均年龄 37岁。病变部位 :运动区皮层下 17例 ,语言中枢皮层下 8例 ,脑深部 (包括胼胝体、丘脑及基底节内 ) 6例。病灶直径约 1.0~ 3.5cm。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偏身感觉障碍及运动障。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局麻下施行 ,采用驹井式CT脑立体定向仪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摘除脑实质内猪囊虫病灶的外科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利用ASA-602S立体定向仪,在CT导向下,采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摘除脑实质内猪囊虫病灶。结果 2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明显改善,癫痫症状消失,复查头颅CT病灶完整切除。结论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很小、治疗脑实质内猪囊虫病灶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 :总结立体定向于血肿内、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 12例经验 ,并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术后处理做初步讨论。结果 :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存活 8例 (存活率 6 6 %) ,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对脑干出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重型脑干出血的死亡率和重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微侵袭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方法。方法:总结应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9例经验,并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术后处理做初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存活5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对脑干出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重型脑干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微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例颅内微小病变的病人,术前根据CT及MRI确定手术入路方式,开颅后利用术中超声对微小病变进行定位,并引导手术对其完整切除.结果 所有病变均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全切.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内微小病变能实时术中精确定位,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避免增加医源性损伤,提高病变的全切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18例患者,其中帕金森氏综合症9例,颅内金属异物7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分别采用脑立体定向VL核射频毁损术、定向异物摘除术和定向肿瘤活检术。手术操作均获成功并取得满意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并介绍了脑立体定向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5.
微骨窗入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Y  Ao XS  Huang X  Hu KQ  Liu HD  Zhang QS  Xu TW  Chen B  Cai L  Zheng YY  Li C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50-2253
目的探讨微骨窗入路(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骨窗入路对56例58个颅内动脉瘤施行直接手术夹闭。56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9例(双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4例。手术经眶上入路22例,翼点入路18例,眉弓切121经眶入路16例。对33例患者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结果对56例动脉瘤的手术,成功地夹闭58个动脉瘤。对2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均经一侧入路一次夹闭。术后37例患者经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微骨窗入路开颅治疗颅内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也理想。  相似文献   

16.
张建平  张兴春 《吉林医学》2005,26(12):1300-1301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41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进行微创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72h血肿清除率>70%~90%,存活34例,6~12个月恢复良好率79.4%。结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可降低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残死率。  相似文献   

17.
颅内某些巨大的含液性病变或由于解剖位置的重要,或由于术后复发而难于处理,从1983年起,我们应用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1例经反复穿刺无效的婴幼儿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术后复发的巨大蛛网膜囊肿,3例巨大的颅咽管瘤,1例脑胶质瘤术后局部液体的大量积聚及1例脑积水共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6个月至4年零9个月的随访,7例全部有效,3例液体全部消失,2例明显减少,2例减少。  相似文献   

18.
李钢  史克珊  曹作为  林鹏 《海南医学》2011,22(10):93-94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辅助切除基底节区病灶的临床应用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立体定向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达到病灶全切,在立体定向辅助下,病灶定位精确,手术副损伤小,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结论立体定向技术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和提供手术入路选择依据,在此基础上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病变,避免了盲目探查造成的脑组织损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副损伤,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都可以明显缩短,符合目前微侵袭外科的要求。可用于基底节区的深部病灶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腹膜后腹腔镜与开放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69例71侧,腹膜后腹腔镜组42例,开放手术组27例,比较两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膜后腹腔镜组较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少2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少40.5mL,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15.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73.81%,下床活动早24~57h,肠功能恢复早30~48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少3.6d,恢复正常劳动平均早20d。腹膜后腹腔镜组随访6~24个月无复发,开放手术组随访24~36个月复发2例。术前血清蛋白低于正常者术后恢复正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康复等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可完全替代开放手术成为治疗乳糜尿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3 d内)显微手术结合抗痉挛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探讨及评估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 和价值.方法 经脑血管造影(DSA)及CT血管成像(CTA)确定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共127例,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合抗痉挛药物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早期手术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术中操作方法 和技巧及药物对症治疗等综合处理后的疗效、经验和体会.结果 127例病人术中探查均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破裂动脉瘤周围有机化血凝块,在分离瘤颈中有2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治愈或好转109例,其中术后有一过性偏瘫或原有偏瘫加重23例、其中出院时明显好转18例,轻度残废9例,重度残废6例,死亡3例.结论 早期手术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死亡率、减轻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后续损害,血管痉挛发生仍是早期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抗痉挛药物术中、后的恰当使用,对预防脑血管痉挛及保护脑功能等方面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