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提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用药,水下电凝及可拆除缝线等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结论:15例眼压在2.75kPa。眼压下降成功率为94%,其中1例为4.65kPa,需滴用药物维持正常眼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联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4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行“巩膜池”小梁切除术(试验组)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的视力、眼压、滤过泡、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消退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视力、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少;术后新生血管消退或被抑制。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的超微结构观察福建省眼科研究所徐国兴郑卫东林雯陈丽英福建医科大学电镜室钟秀容梁平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威胁视力的严重致盲疾病,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至今不太了解,尤其是对其小梁的超微结构研究甚少,现...  相似文献   

4.
黄春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86-2287
我们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治疗NVG13例,并加强术前、术后、出院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组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的难治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由多达40余种疾病造成,多为广泛累及眼后段缺氧或局限性眼前段缺氧,主要有视网膜中央静脉塞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如果单纯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效果不理想,有的行睫状体冷凝后仍不能缓解症状,安减压阀价格又昂贵;现介绍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术治疗冷凝失败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rascular glaucomsNVG)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已确诊为NVG的病人,用其它方法不能控制眼压的6例病人行小梁切除联合前房注入肾上腺素的手术,避免了术中、术后前房出血,使手术成功。术后观察眼压,及新生血管的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 小梁切除联合前房注入肾上腺素,的确能避免术中前房出血,使减压手术成功,6例病人中有1例术后第二天,前房有少量出血,此例病人在术后的第二天至一周眼压均在6~20mmHg,有1例病人术后视力也有提高。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药物治疗,睫状体冷冻及其它方法均很难奏效。传统手术均因术中出血倒置手术失败。各种手术方法均有其优劣性。探讨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平均眼压(36.15±5.97)mmHg,观察组平均眼压(18.75±3.33)mmHg,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视力0.3~0.5、>0.5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婷 《中国处方药》2021,(3):105-107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共计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不同时段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成功率。方法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常规的复合小梁切除中将小梁切除的步骤加以改良,把自体巩膜条嵌于切口处,以助维持滤过泡。术后随诊18~36个月。结果6例至今眼压在正常范围,1例术后加用降眼压药后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自体巩膜条嵌于巩膜瓣下的改良复合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由于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炎症反应明显,纤维血管膜增生以及过度成纤维细胞增殖,致使常规滤过手术成功率低。近年来,作者采用分步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结膜瓣及巩膜瓣下放置治疗NVG,经随访观察,远期疗效较文献记载提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月。结果随访时50例术后眼压6~21mm Hg(89.2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 Hg;1例手术失败。本组病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0例。占89.28%。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眼球萎缩。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药物不能控制或已行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而接受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手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8例(48眼)。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8眼眼压<21mm Hg,19眼联合降眼压药物点眼眼压<30mm Hg。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31眼(64.58%),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17眼(35.42%)。术后视力提高14眼(29.17%),视力不变27眼(56.25%),视力下降7眼(14.58%)。术后并发症: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出现眼球萎缩1例。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使部分患者得以保留原有视力,少数有所提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6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引流阀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3个月,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12例(12只眼)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Eales 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12例患者平均随访8~23个月,眼压控制在5~23 mmHg,视力不变者3眼,9例视力提高,无视力下降者。虹膜面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氩绿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氩激光对虹膜及前房角小梁网新生血管进行直接覆盖光凝,观察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0.2mg/ml MMC,术后观察降眼压效果、结膜滤过泡情况、眼前节炎症反应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结果 28例术后第1周平均眼压(10.52±3.16)mm Hg较术前平均眼压(48.36±5.87)mm Hg明显降低(t=14.86,P=0.000),随访时眼压控制良好,平均(17.48±3.23)mm Hg,仅3例需用药物控制,术后眼压较治疗前有显著意义的降低(P<0.01)。23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4例较为扁平,1例结膜切口II期愈合;6个月后功能性滤过泡存在有21例(21/28)。术中6例少量前房出血,术后2例继发少量前房出血。新生血管在术后早期全部消退,3月后出现3例(3/28);余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加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科收治的NVG患者70例,依据其AGV植入术前玻璃体腔注射药物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AGV植入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则注射康柏西普,对比2组患者虹膜形成新生血管(NV)消退情况、手术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共31只眼(88.57%)术后2~7 d房角及巩膜NV全部消退,4只眼(11.43%)房角及巩膜NV部分消退。对照组经治疗后,共32只眼(91.43%)术后2~7 d房角及巩膜NV全部消退,3只眼(8.57%)房角及巩膜有少许残留NV,并明显萎缩。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手术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AGV植入手术治疗NVG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35例(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结果术后1年,复查平均眼压(17.69±.59)mmHg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力提高19眼(52.78%);35眼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保护残存视力,是治疗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36例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阀门植入术,术后1-2周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12月,24(66.67%)例患者不需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良好,7(19.44%)例患者需加用降眼压药物;30(83.33%)例患者虹膜新生血管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术后早期低眼压,引流管阻塞。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变化情况、并发症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眼压和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6个月眼压和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恢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能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3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予以控制眼压、血糖等措施后采取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并针对患者的眼压及滤过泡来决定可调节缝线的拆除时间。并对3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深度及新生血管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5例患者(35眼)术后当日高眼压的症状及体征均消除。术后6个月,35例患者平均眼压为(15.8±7.2)mmHg,与术前的平均眼压(53.3±9.7)mmHg比较,眼压显著降低(P〈0.01);功能性滤过泡约占88.6%;29例患者(29眼)视力较术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提高。35例患者(35眼)均保持良好的前房深度;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约占31.4%,消退在50%以上约占48.6%,消退在50%以下约占20.0%。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重建房水循环路径,使患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