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收集和评价全国各地太子参种质资源基础上,以施秉SB-4号种源为材料,通过混合选育、小区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选育了新品种"施太1号"。"施太1号"植株抗病性及抗倒伏性、药材产量和多糖含量、商品一等品率均优于"黔太子参1号"和施秉农家用种,且在不同区域"施太1号"的产量相对稳定。表明"施太1号"为适宜贵州太子参主产区的优良品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516-2522目的:阐明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的选育方法、过程,确定新品种的推广价值。方法:在青蒿主产区收集青蒿优良种质资源,筛选优良种质,采用青蒿素质量分数测定和单株干叶产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益母草为川产道地药材,成功选育四川省乃至全国首个益母草新品种"川益1号",填补了益母草在品种选育方面的空白,为四川以及全国益母草的种植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完成了益母草野生变家种的抚育工作,首次在四川凉山州实现了一年种植两季,并进行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研究,为益母草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浙石蒜1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育优质、高产、成分含量高、抗逆性强的石蒜新品种.方法:在收集野生石蒜种质资源基础上,开展种质质量评价,对优选的种质进行系统混合选育,并对选育出的优选品系"浙石蒜1号"进行小区品比和大区品比试验.结果:"浙石蒜1号"在品质、产量、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其每667 m~2平均产量921 kg,比对照增产10.54%,加兰他敏达0.023 64%.结论:"浙石蒜1号"在生产性示范中表现出产量高、抗逆性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强和有效成分加兰他敏含量高等特征,具有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近十年来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新品种认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在此基础上提出亟待加强的几方面工作:加快完成人工栽培200种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全覆盖;尽快完成中药材新品种全国认证体系建立;建立全国或省级中药材新品种区试体系,探索生物技术在中药材育种领域的应用;开展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等。本文是近年第一次对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现状的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6.
概略性说明"十二五"期间浙江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的进展状况,分析浙江省中药材育种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十三五"期间中药材育种展望。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研究者关注中药材育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特点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方品种挖掘利用和育成品种、育种方法、新品种认证体系、重点项目等方面分析了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的现状,结合中药材的特点讨论了一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方法的策略,如选育对象选择、目标性状定位、选育方法确定、选育过程注意事项等。指出要从中药材新品种评价技术规范、中药材新品种认证制度、中药材新品种区试体系等方面人手构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认证体系,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快速发展。最后指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是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需要得到国家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晚,育种水平相对较弱。中药资源是开展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新品种保护权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中药材尚未研制出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指南。农业农村部颁布的191个种(属)植物保护名录直接涉及中药材的仅有30个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草部分)》颁布的293个种(属)植物中仅有29个种(属)属于中药材。中药材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且品种构成不合理。截至目前,我国已完成29个种(属)中药材DUS测试指南研制,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也存在新品种数量少和资源利用不充分等主要问题。该文概述了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现状和DUS测试指南研制进展,并探讨了生物技术在中药材育种领域的应用及现有DUS测试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利用DUS测试保护和利用中药种质资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特点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方品种挖掘利用和育成品种、育种方法、新品种认证体系、重点项目等方面分析了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的现状,结合中药材的特点讨论了一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方法的策略,如选育对象选择、目标性状定位、选育方法确定、选育过程注意事项等。指出要从中药材新品种评价技术规范、中药材新品种认证制度、中药材新品种区试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认证体系,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快速发展。最后指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是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需要得到国家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温郁金新品种,在道地主产区调查种质资源后,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筛选优良株系,通过小区品比、大区对比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相结合,比较品种之间的产量、经济性状及品质差异,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选育的温郁金新品种植株高大,生长迅速,性状稳定;莪术、姜黄、郁金平均每667 m2(亩)干产量分别达313.7,177.9,91.2 kg,较农家种增产11.6%,10.2%,14.2%;莪术和姜黄的挥发油分别在4.0%,3.0%以上,且指标成分(吉马酮)含量稳定。经生产验证和示范证明,“温郁金1号”在道地主产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和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粉体粒度分析客观准确地表征甘草质量。方法 通过粒度分析仪测定甘草粉体的粒度分布,并分析了粒度分布特性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甘草粉末粒度分布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50.00~200.00 μm分布越少,500.00~1000.00 μm及更高的粒径范围内分布越多,甘草质量越好。可见粉末粒径在50.00~200.00、500.00~1000.00 μm的分布与甘草质量直接相关。结论 采用粒度分析仪检测甘草粉末粒度分布,进而表征甘草品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规范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优良品种是现代种业竞争的核心。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与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相比,中药材品种选育起步较晚,多数品种尚处于驯化抚育阶段;中药材种业发展配套政策法规不健全,迫切需要制定中药材品种管理政策以保障中药材种业良性发展。概述了农作物、林草、中药材品种相关制度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况,提出加快制定中药材品种认定制度的建议,以期为中药材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同时测定甘草饮片中甘草次酸、异甘草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和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40 mmol·L-1硼砂-10 mmol·L-1 磷酸二氢钠-10%甲醇(pH 8.6)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64.5 c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为254 nm,毛细管温度为20 ℃,压力进样为5 kPa×6 s。结果 6种指标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 0);加样回收率为95.00%~100.90%;用此法测定了甘草饮片中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满意。结论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甘草饮片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种子种苗作为中药材生产的源头物质材料,其质量优劣从根本上影响着中药材的品质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药材的特殊属性和传统生产方式,形成了“因时、因地、因人、因势”的生产模式和世代传承的“自繁、自留、自育、自用”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模式。随着现代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和推广,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产生了巨大变革,新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环节涉及的质量分级、繁育关键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繁育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参药材等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人参药材的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索人参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建立新的人参等级评价标准,为人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加全面而科学的依据。方法:对48批人参样品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量化测量,测定9种人参皂苷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将内外指标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合理划分人参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一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1.72 cm,芦头长度2.61 cm,单支参重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二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55~1.72 cm,芦头长度1.74~2.61 cm,单支参重10.24~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496 8%~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23 3%~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63 6%~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三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1.55 cm,芦头长度1.34~1.74 cm,单支参重6.90~10.24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0.496 8%,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0.323 3%,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0.263 6%,无杂质、虫蛀、霉变。四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 cm,芦头长度1.34 cm,单支参重6.90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无杂质、虫蛀、霉变。结论:以主根直径、芦头长度、单支参重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指标,以人参皂苷Rg,Re,Rb_1的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人参商品规格分为4级,综合了外观和内在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特点,可作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巴戟天、吴茱萸和远志3味中药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中CYP3A探针氨苯砜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进而探究中药采用甘草炮制的目的。方法:采用HPLC检测CYP3A体内探针氨苯砜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 min,10%~25%A; 5~20 min,25%A),检测波长292 nm。采用PK Solution 2. 0软件模拟药动学参数。结果:氨苯砜给药后300 min内,与空白组比较,巴戟天生品可使其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随着炮制用甘草比例的增加氨苯砜的消除加快、药峰浓度降低;吴茱萸生品可使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达峰时间延后,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均可改变氨苯砜的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进而改变氨苯砜的消除过程;远志生品可使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增加,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均可使氨苯砜的消除加快,血药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巴戟天、吴茱萸和远志3味中药生品均可减慢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可使氨苯砜的消除加快,其中采用生品与甘草饮片比例为100∶6的甘草炮制后对氨苯砜的药动学过程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甘草炭的炮制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浸出物和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炒炭温度、炒炭时间、翻动频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甘草炭炮制方法,对其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甘草炭中的甘草苷、甘草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甘草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炭温度360℃,炒炭时间6 min,翻动频率20 r·min–1;甘草炭总灰分为5.2%、浸出物为18.5%、甘草苷质量分数为0.066%、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24%。结论:建立了甘草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可为甘草炭饮片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农田栽培模式下不同表型人参对强光胁迫的生理响应,为农田参新品种选育和田间精细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4年生不同茎色人参植株为试验材料,无色透光薄膜代替蓝膜进行强光胁迫,考察人参叶片生长状态、叶片光响应曲线、光合和荧光等参数变化,同时分析胁迫前后叶片超微结构特征,比较不同表型人参对强光生理适应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差异。结果 在强光胁迫下,人参叶色变浅,叶绿素含量大幅减少,叶缘出现“灼烧”现象。紫茎人参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均大于绿茎人参;紫茎人参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等气体交换参数具有逆境优势;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高于绿茎人参。2种种质超微结构均有变化,绿茎人参质壁分离现象更加明显,叶绿体膜破裂,内含物外渗,淀粉粒、嗜锇小体累积数量增多;紫茎叶绿体膜结构相对稳定,多泡体数目强光下比绿茎增加显著。结论 强光胁迫下不同茎色的农田人参叶片生长均受到抑制,绿茎人参受强光胁迫后光合效率大幅下降,叶绿体完整性受到破坏,对逆境的生理抵抗性较弱。紫茎人参通过自身特殊的细胞构造和非光化学猝灭优势,减缓了强光胁迫对植株光合系统的破坏,可培育成抗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基于Apriori算法与网络关联的大黄-甘草药对数据挖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药对的中医方剂用量、配比与方剂功效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组成含甘草、大黄的方剂共2 361首,利用计算机算法将方剂文本信息整理为表格形式,统计方剂中甘草和大黄的用药量、配伍比例及方剂功效,用Apriori算法及网络图对三者间关系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大黄常用剂量在25.16~35.16 g,甘草常用剂量在0~5.16 g,15.16~35.16 g;常用配伍比例为1/1,占总数的37.85%;方剂功效以止痛、清热、利水渗湿、消肿散结、解毒为主,且剂量、配比与功效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应用Apriori算法及网络关联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可发现药对组成规律,为方剂配伍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为临床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思路与展望——以甘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有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已成为药用植物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涉及基因克隆、功能鉴定、多态性分析、表达模式分析以及功能基因与代谢途径的相关性分析等诸多方面。甘草是我国最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甘草酸,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应用广泛。本文以甘草为例,对甘草酸代谢途径中已报道的功能基因进行调查研究,在基因克隆、基因功能、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揭示甘草酸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并为其他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