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巫立琼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55-1056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范干预措施,提高对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并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结果该院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5起,其中8起为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从培训前的58.8%,提高到培训后的97.4%;职业暴露事件未再发生: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可以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手术医生术中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手术医生术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以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手术医生的监测资料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49名手术医生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15例次),其中普通外科医生42例次(36.52%),骨科医生36例次(31.30%),妇产科医生31例次(26.96%),泌尿外科医生6例次(5.22%)。暴露种类主要是锐器伤,占61.74%(71例次),其次为血液及体液的喷溅,占38.26%(44例次);暴露部位前2位是手(49.57%)和面部(17.39%)。暴露发生后的紧急局部处理率为88.70%,上报率为55.65%。经追踪随访,发生职业暴露的手术医生均未因此感染。结论手术医生术中面临职业暴露的严重威胁。该院需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改进暴露发生后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与防护措施。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某院2007--2008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认知态度及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年期间共发生68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19%,以护士为主(占80.88%),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86.76%),暴露源以血液为主(占94.11%),病原体以乙肝(48.53%)、梅毒(23.53%)、丙肝(14.71%)为主,发生原因以医务人员刺伤自己为主(87.76%),防护手套使用率为19.12%,均无使用防护眼镜。职业暴露发生后,有41.18%、22.06%的医务人员表示出害怕与无可奈何心理状态,95.59%的医护人员期望得到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及医疗保障。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较为淡簿,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健全安全防护组织网络体系,执行安全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某三级传染病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某三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且上报登记的81例职业暴露者的职业分布、暴露源、途径和程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1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62.96%)和医生(30.86%)为主;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79.01%;暴露途径以输液过程针刺伤(45.68%)和手术过程锐器伤(29.63%)为主;暴露后均及时进行检测和预防用药,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加强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预防体系,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解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我们分析了2008年8月-2013年2月该院26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2008年8月-2013年2月报告给医院感染控制科的26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调查工具为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发生概率及防护措施的情况,针对容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取对近年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统计分析。结果自我防护意识与发生职业损伤的概率密切相关,防护意识强者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差者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最大限度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一起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追踪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以提高职业防护能力。方法对2007年3月发生的一起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血清学追踪监测。结果此次事件中共36名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经完整皮肤暴露率为72.22%(26人), 损伤性暴露率25.00%(9人),黏膜暴露率2.78%(1人)。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急救处理者仅1人(2.78%)。所有职业暴露人员经临床追踪12个月,全部HIV血清学监测阴性。结论医务人员是HIV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该院职业防护管理工作存在重大隐患,必须加强培训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我们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针对上诉危险因素,我院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只有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采取可行防护措施才能够降低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机率,对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产房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建立全面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产房医护人员发生的9例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6位医护人员中有9例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6.25%。结论:结合临床针对产房医护人员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综述,以保障产房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意识的现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建议。[方法]利用问卷抽样调查成都市区300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8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有61%的医务人员在过去一年内有锐器损伤史,共发生697例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锐器损伤4.05例次。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关的因素为职业、工龄、医院级别、对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科室及HBV疫苗的接种情况。[结论]要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必须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适宜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