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依托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项目,采用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雷公藤多苷片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标准(WS3-B-3350-98-2011)对10个企业171批次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标准检验,综合评价产品质量,发现标准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体外毒性实验,初步探讨雷公藤多苷片中潜在肝毒性成分。结果:实验发现,现行标准存在项目设置不合理及设置不足的问题,同时雷公藤多苷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崩解时间差异大,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内酯甲含量相差悬殊。此外,体外肝细胞毒性实验显示雷公藤多苷片中单体对琨B及雷公藤红素具有潜在肝毒性风险。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波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制剂生产工艺不统一、不固定导致,建议统一该制剂生产工艺;此外针对标准不合理项目建议修订薄层鉴别项下对照品使用浓度,雷公藤甲素检查项增设下限控制,同时增加潜在毒性成分对琨B及雷公藤红素的检查设置。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疾病 ,笔者以辨肾阴虚、肾阳虚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本病 ,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性 15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6~ 84岁 ,平均 36岁 ;病程 1~ 2 0年 ,平均 5 .2年 ;属肾阴虚 13例 ,属肾阳虚 2 3例 ;普通型 11例 ,肾病型 13例 ,高血压型 12例 ;36例中伴肾功能损害 3例 ,但无贫血 ;B超检查均有双肾弥漫性病变 ;未作肾活检。2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①肾阴虚以形瘦 ,五心烦热 ,腰酸 ,浮肿 ,尿多泡沫 ,耳鸣 ,舌红苔少 ,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 ,方用六味地黄汤出入。药用生地、山茱萸、…  相似文献   

3.
复方雷公藤多苷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检测复方雷公藤多苷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指标,来判定复方雷公藤多苷和雷公藤多苷二者的毒性大小。同时测定单纯复方中药的最大耐受量,并以此判定复方雷公藤多苷的毒性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剂量下伴随的肝毒性作用,为其“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高、中、低剂量组(54.6,27.3,13.7 mg·kg-1),美洛昔康片组(3.9 mg·kg-1),每组10只。以巴豆油混合致炎液建立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含量和活性的变化,并计算心、肝、脾、肾等脏器指数,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雷公藤多苷片在13.7~54.6 mg·kg-1范围内,可明显抑制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血清中PGE2、TNF-α和IL-2含量降低,血清ALT、AS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肝指数变大。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雷公藤多苷片可引起肝细胞水肿和浸润。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在13.7~54.6 mg·kg-1范围内既有明显的药效作用,又有一定的肝损伤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量—效—毒”关系,其抗炎机制与减少PGE2炎性介质和血TNF-α、IL-2的产生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标记定量(TMT)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双补丸减轻雷公藤多苷片致雄性生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4周龄雄性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组(12.5 mg·kg-1·d-1)和双补丸组(3.125 g·kg-1·d-1),每组7只,连续灌胃1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附睾组织病理情况;采用TMT标记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应用Western Blot验证富集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病理结果表明,双补丸能显著减轻雷公藤多苷引起的睾丸、附睾病理损伤,增加生精细胞及线性精子数量。蛋白组学共鉴定出蛋白质7 381个。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组有34个差异表达蛋白,经双补丸干预后有21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回调,其主要涉及与生殖相关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双补丸可显著上调与生殖密切相关的PI3K-Akt通路上磷酸化磷酸...  相似文献   

6.
林嘉伟  杨依霏  夏冰  李春  卢晨娜  张亚  刘婷 《中草药》2023,54(24):8105-8116
目的 使用一种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以模拟体内微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微流控肝器官芯片技术,评价雷公藤提取物(Tripterygium wilfordii extract,TWE)和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extract,TGE)的肝脏毒性,比较微流控-精密肝切片、静态-精密肝切片、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的差异性。方法 将新鲜的大鼠肝脏进行精密切片处理后,分别置于静态/微流控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则是将HepaRG细胞接种到已预先接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培养小室中加药培养;TWE终质量浓度为0.30、0.60、1.20 mg/mL(以生药量计),TGE终质量浓度为31.25、62.50、125.00μg/mL,共孵育24 h后进行肝脏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不额外添加药物的正常培养情况下,微流控/静态精密肝切片培养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wilforlide B(1),wilforol A(2),demethylregelin(3),3-hydroxy-2-oxo-D:A...  相似文献   

8.
检索雷公藤多苷片(glucoside tripterygium total,GTT)致肝损伤及其增效减毒的相关文献,探讨GTT使用剂量和时间与肝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归纳具有保肝作用的单体或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GTT与这些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讨论GTT的肝损伤机理和增效减毒机理,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应用GTT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瓜菱、石斛、白芍、川芎、生地、元参、牛膝、五味子、菟子、枸杞子、车前子、覆盆子、益母草、泽兰、麦冬、当归组成的中药复方,其水提剂11.27,5.64,2.82g/kg与等量雷公藤多苷组成复方制剂级动物ig。小剂量复方中药+雷公藤多苷组对小鼠急性、慢必琰症及大鼠急性和免疫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优于等剂量的雷公藤多苷。中药复方剂量过大可拮抗雷公藤多苷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雷公藤多苷是采用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部提取物制成的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对肾病、风湿性疾病、皮肤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哮喘与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因其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自雷公藤多苷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其毒性反应事件报道频繁,其中报道较多的是雷公藤多苷对肝、肾、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损害,其次是对皮肤黏膜和造血系统的损伤。本文整理和分析雷公藤多苷肝脏毒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永生化人肝HepaRG细胞明确雷公藤多苷片制剂(Tripterygium Glycoside Tablets,TPT中主要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与肝毒性的相关性。方法:HepaRG细胞经不同浓度TP及TPT作用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ell vounting kit-8,CCK-8)分别测定TP和来自不同厂家的TPT对HepaRG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检测法测定TP及TPT的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收集细胞培养液检测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与肝毒性相关的生化指标,并以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 (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TP的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5.14 nmol·L~(-1)。重点考察不同生产企业间TP含量与毒性差异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TP含量与细胞毒性、细胞凋亡、ALP、CK、TNF-α和IFN-γ变化直接相关,AST、LDH、TNF-α和IFN-γ是检测TP导致的肝细胞毒性较为灵敏的指标。结论:TP为不同企业TPT制剂中主要肝毒性成分。TPT中其他成分仍存在肝毒性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提高雷公藤质量控制水平,建立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成分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雷酚内酯为参照物,计算其它6种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对fk/s进行耐用性考察。搜集不同产地、厂家及不同批号的9批雷公藤药材和10批雷公藤多苷片,分别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7个成分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各个成分的fk/s重复性良好,对19批样品运用QAMS法和外标法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平均偏差<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及不同产地来源的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药材中7个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应提高雷公藤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结论 所建立的QAMS法准确性高,可用于雷公藤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为雷公藤中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该属植物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资源总库,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网络分析和引文网络分析工具,分别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1915年至2013年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物质基础不明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其次为中医内科和中药化学。东北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较少,雷公藤制剂及药剂学的研究较落后,昆明山海棠和东北雷公藤资源方面的研究为空白。结论:雷公藤属植物整体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关于其资源学、制剂、物质基础及属内植物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励娜  王丹  陈一龙  姚媛媛  张小梅  李胜容 《中草药》2022,53(17):5476-5483
目的 采用ITS2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雷公藤属3种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方法 收集雷公藤属植物28个居群223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失配分布曲线检测群居历史动态变化情况,估算雷公藤属种间、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雷公藤属28个居群223份样本共检测到12个碱基突变位点,构成10个单倍型。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共有7个单倍型,H2~H7为特有单倍型;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共有4个单倍型,H8为特有单倍型;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共有3个单倍型,无特有单倍型;H1为3个物种间的共有单倍型,H9和H10为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共有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属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Hd=0.615±0.024)和核苷酸多态性[Pi=(9.47±0.58)×10−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雷公藤属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物种之间(76.14%),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分别为11.42%、12.44%。群体动态历史分析表明,雷公藤属、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曾经历过扩张,而昆明山海棠未经历过扩张。结论 雷公藤属及其属下的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东北雷公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雷公藤属植物在第4纪冰期时,将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地区作为冰期避难所,冰期后以冰期避难所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当前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纳米乳-凝胶技术"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考察。以油酸作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处方组成,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以7%的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致敏,0.3%的2,4-二硝基氯苯溶液多次激发建立小鼠耳慢性皮炎湿疹模型,考察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及皮肤红肿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8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对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的药效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并可以改善造模后小鼠耳部皮肤出现的水肿、红斑情况。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还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该研究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皮炎湿疹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为临床皮炎湿疹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王翀  朱炯  戴忠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0):1587-1591
国家药品抽验是对上市后药品质量总体水平和状态的全面考察,通过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与药品安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质量均一性相关的研究,可充分揭示中药真实质量,并为中药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2019年国家药品抽验中成药品种的质量报告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中成药的整体质量状况,梳理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源头控制、生产控制及标准控制等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推进中成药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C_(18)等柱色谱方法对裸花紫珠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裸花紫珠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苷(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4),木犀草素-3'-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4'-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6),木犀草素-7-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6″-E-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以主成分分析(PCA)和方差分析法(ANOVA)研究雷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含量与物种相关性,并比较3个物种间的差异。采用[BMIm]PF6离子液体-超声辅助萃取,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中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碱庚、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醌A、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11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雷公藤属植物3个物种中11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在PCA和PLS分析结果中分别聚集在3个区域,其中雷公藤醌A是影响3个物种分别聚集的最大因素;而且11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在3个物种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表明化学成分与物种的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3个物种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该实验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分析方法简单方便,为雷公藤属植物的物种分类、药效和毒性研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根部提取出的总苷,其现代制剂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有确切疗效,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机制包括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type 17,Th17)之间的平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和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等。而其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除了调节Treg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抑制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抑制RA的作用。首先回顾RA的发病机制,并重点对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RA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有关雷公藤多苷抗RA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