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伏立康唑及处理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对2011-01-01至2021-06-30的108例北京地区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转归情况、肝损伤类型及分级、保肝药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时间平均为(7±6)d,药物不良反应结局均为好转或痊愈。肝损伤类型以混合型多见,轻中度肝损伤占96.88%,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其中1级占92.19%,2级占4.69%,3级3.13%。83.3%的患者停止使用伏立康唑,且58.3%的患者使用了保肝药物,平均保肝药物品种数为1.9±1.2。结论 伏立康唑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护患者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前1周内,且应严格掌握停药标准及保肝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肝损伤患者药物治疗实施药学监护。方法回顾临床药师参与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肝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临床药师从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对患者进行全程用药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监护,建议医师在使用保肝药物治疗期间监护药物对肝脏的相互作用,调整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使患者肝功能逐步恢复,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合并肝损伤的药学监护,向临床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充分体现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痊愈率的组间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未痊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时,可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5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并与单独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5.
陶士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90-1991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49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73.9%(x2=32.79,P<0.05),观察组用药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20.0±7.2)d]短于对照组[(27.4±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观察组包块缩小的例数(24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5例)(x2 =35.46,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并且疗效安全可靠,可作为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48例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其余低碘饮食及补充维生素及普萘洛尔等治疗,肝功能轻度异常者在保肝治疗的同时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每1周复查肝功能1次,治疗4周大部分患者甲功逐渐好转,最终恢复正常,同时肝功能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对3例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在使用保肝治疗后,2例肝功能好转后行131I治疗,1例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结论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可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重症肝损害患者先明确肝损害原因并保肝治疗,肝功能出现好转后行131I治疗甲亢。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20,(5):632-636
目的:为布鲁氏菌病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男性布鲁氏菌病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参考布鲁氏菌治疗指南及国内外临床资料,结合该患者肝功能异常变化提出用药建议。结果:该患者为慢性期感染,中度肝损伤,其肝功能异常为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医师与药师会诊后,考虑到患者肝功能异常,首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 g,qd)进行抗感染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停用左氧氟沙星,改为静脉滴注利福平(0.6 g,qd)和口服多西环素(100 mg,bid)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qd)和甘草酸二铵(150 mg,qd)进行抗炎保肝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的用药教育,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用药10 d后,患者虽有部分肝功能指标没有恢复正常,但布鲁氏菌感染及肝功能异常症状好转,出院继续口服相同剂量的利福平和多西环素进行院外治疗。结论:布鲁氏菌病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抗感染治疗应作为主要的治疗目标。临床药师应通过参考相关指南并结合临床实际,协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伏立康唑患者发生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肝损伤高危人群。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要求的患者收集其基础信息、用药史、实验室指标等。结果 共纳入230例患者,有20例发生肝损伤,发生率为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低蛋白血症(OR=0.887, P=0.014)及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OR=0.338, P=0.035)是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时对低蛋白血症及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及血药浓度监测,通过开展药学监护服务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1例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分析与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头孢克肟分散片以及银黄胶囊10 d并饮用杨梅酒1次后出现胆汁淤积的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通过因果关系评估确定肝损伤与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优化保肝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临床药师对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及可疑药物进行分析,并对头孢克肟分散片和银黄胶囊进行了RUCAM评分,两药的评分结果分别为8分(极可能)和5分(可能),考虑头孢克肟分散片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对患者保肝方案进行评估,建议精简保肝药物,仅用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进行该患者的保肝治疗。在患者入院期间,临床药师积极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教育用药注意事项,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充分发挥自身的药学专长,从药学角度参与可疑肝损伤药物的分析以及保肝治疗方案的优化,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用药监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独给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而研究组则给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69.05%;而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4例,显效3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50.00%;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l例,在停药1周后好转;2例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好转;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停药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儿童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的血药浓度,探讨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并评价其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40例儿童结核患者接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后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使用前后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儿童结核患者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分别为48.15%、34.88%、73.81%、18.52%。其中,日剂量与异烟肼(P=0.0250)和利福平(P=0.0212)浓度呈正相关;年龄也是影响异烟肼(P=0.0430)和利福平(P=0.0057)浓度的因素之一,血清白蛋白(P=0.0475)和性别(P=0.0087)分别与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血药浓度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5/40,12.50%)和皮疹(4/40,10%),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尿酸水平有所升高。结论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在儿童结核患者中的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患儿抗结核治疗可能与AST、ALT、尿酸升高相关。在抗结核治疗期间进行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监测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和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和维普医学数据库,收集2015—2020年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患者1 267例,男性患者799例(63.06%),女性患者468例(36.94%),患者年龄14~90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90 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有症状者694例(54.78%),无明显症状者573例(45.22%)。其中轻度肝损害患者839例(66.22%),中度肝损害患者346例(27.31%),重度肝损害患者82例(6.47%)。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治愈1 142例(90.13%),好转122例(9.63%),死亡3例(0.24%)。结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03%,轻中度肝损害大多愈后良好,但要警惕重度肝损害及肝衰竭的发生。进行抗结核治疗时,须定期复查肝功能,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从而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降低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病历特点及发病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服药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45例中女32例,男13例;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病(26%)、骨关节病(14%)、感染性疾病(12%)、感冒(10%)、皮肤病(6%)等;涉及药品64种,其中前5位是中药(56.2%)、解热镇痛药(9.4%)、心血管类药(9.4%)、抗感染药(7.8%)、消化系统药(6.3%);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黄、乏力、纳差等;45例患者治愈34例,好转11例。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为主,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甘草酸二铵制剂治疗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Sinomed、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纳入甘草酸二铵制剂治疗DILI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2月,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项RCTs,合计2 1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草酸二铵制剂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RR=1.20,[95% CI(1.12,1.28),P<0.000 1]。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显著下降,WMD(ALT)=-20.01,[95% CI(-29.00,-11.02),P<0.000 1];WMD(AST)=-64.36,[95% CI(-92.77,-35.96),P<0.000 1]。且甘草酸二铵组的TBIL和ALT指标复常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但2组在降低TBIL、ALB、GG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草酸二铵制剂能够有效治疗DILI,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保肝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崇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2090-2095
目的 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抗凝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药物警戒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135例抗凝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男性83例(61.48%)、女性52例(38.52%),男女比例为1.60:1;60~89岁年龄段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 d~6 m;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为血小板,出血和凝血障碍和肝损伤;经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和对症处理,治愈24例(17.78%),好转91例(67.41%),不详17例(12.59%),未好转3例(2.22%)。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抗凝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在应用抗凝药物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尽量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进行诊治的因治疗药物引起肝损伤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y-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常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ST、ALT、y-GT、TB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的AST、ALT、y-GT、TBA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取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及中药联合的保守治疗,同时实施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个体化护理。结果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成功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综合护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因素分析,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21年74例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到的74例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患者,男女比例1.74∶1;患者年龄33~93岁;原患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93.24%),发生时间平均为用药后(42.78±75.98)d,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腹部不适,53例患者无症状;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比例最高为29例(39.19%)、混合型次之为27例(36.49%),胆汁瘀积型最少为18例(24.32%),RUCAM量表评分均在3分以上,14例(18.92%)≥6分;3种临床分型之间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分级中轻度肝损伤63例(85.13%),中度肝损伤9例(12.17%),重度肝损伤2例(2.70%);停药/减量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临床转归结果良好。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阿托伐他汀所致的肝损伤,应加强干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监测,避免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1项新药早期临床研究中阳性对照组输注肝素钠注射液引起肝功能损伤的分析和处理,以期为肝素钠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并为不良反应处理提供思路。方法 分析和总结1项以安慰剂和肝素钠注射液为对照,某抗凝新药耐受性和药动学研究中肝素钠组的肝功能损伤不良反应情况,描述病例过程、分析病例情况和处理思路,讨论对早期临床研究分析和处理以及肝素钠临床使用的启示。结果 4例健康受试者连续5 d输注肝素钠注射液,3例在给药后出现不同程度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考虑为肝素钠注射液所致的药源性肝功能损伤,通过加强指标监测,护肝药物治疗等方式及时进行处理,通过调整方案避免后续其他受试者损伤。结论 肝素钠注射液持续输注易引起肝功能损伤,临床使用时应充分关注;早期临床研究应及时分析和处理不良反应,保障受试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膜性肾病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对1例膜性肾病合并肝损伤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分析,对糖皮质激素、保肝药、抗凝药、降压药物的应用进行药学监护,提出用药注意事项和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为医师、护士及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参加临床实践,临床药师为合理用药提供了帮助,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