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梁炳松 《医学综述》2007,13(23):1761-1763
脑缺血或缺血再灌注后,常继发脑细胞的大量死亡,炎性细胞浸润、炎性因子的释放,炎性反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核因子κB在炎性反应中处于中心环节,它过度激活加重缺血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缺血预处理干预了脑缺血后核因子κB及其相关炎性反应、上调保护性因子生成、参与细胞凋亡途径通路的调节、降低脑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梁炳松  毕桂南 《医学综述》2007,13(23):1761-1763
脑缺血或缺血再灌注后,常继发脑细胞的大量死亡,炎性细胞浸润,炎性因子的释放,炎性反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核因子кB在炎性反应中处于中心环节,它过度激活加重缺血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缺血预处理干预了脑缺血后核因子кB及其相关炎性反应上调保护性因子生成、参与细胞凋亡途径通路的调节、降低脑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针刺预处理对老年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 d给予针刺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状况、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08±3.86)、(9.73±4.40)、(12.10±5.11)、(23.54±3.76)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2.385、3.292、2.058,P<0.05)。观察组术后1、3、7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3d的炎性因子IL-1β、IL-6、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预处理能够有效促进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苏醒,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防治领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蒙家辉 《医学综述》2009,15(9):1364-1367
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必经之路,而MODS是SIRS的必然发展结果。明确SIRS发生机制的激活诊断指标的演变,采取抗炎介质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早期抗炎治疗,以核因子κB为靶点的拮抗治疗中是中药等综合治疗的方法,使控制SIRS的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穴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LI4h、ALI6h、针刺+ALI4h和针刺+ALI6h组,ALI4h、ALI6h组大鼠气管内用LPS(2mg/kg)分别滴注4h和6h以诱导ALI,后两组大鼠在针刺预处理双侧足三里穴1周后于气管内分别滴注LPS4h和6h。各组均取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计算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肺湿/干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AQP5、IL-1β、IL-6、IL-10、TNF-α和BALF中AQP5水平,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组织AQP5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LI4h组白细胞计数、W/D增高(P<0.05)、肺泡总面积和肺组织面积之比(A/t)降低(P<0.05)以及IL-1β、IL-10、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01);ALI6h组IL-6和IL-10含量明显增高(P<0.01);ALI4h、ALI6h组AQP5含量显著降低(P<0.001)、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降低(P<0.01)。与ALI4h组比较,针刺+ALI4h组白细胞计数与W/D降低(P<0.05)、IL-1β与TNF-α含量降低(P<0.05)、血浆及BALF中AQP5含量均升高(P<0.05),针刺+ALI6h组血浆AQP5含量有升高(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预处理对LPS诱导的ALI大鼠具有抗炎、降低肺水肿的保护作用,且在诱导4h时的ALI中更佳,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下调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AQP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小鼠心功能及心脏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TLR4、MyD88等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心肌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27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9只。模型组、电针组通过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电针小鼠双侧“内关”穴治疗:2/15 Hz,疏密波,1 mA,20 min·次-1,每日1次,共治疗7 d。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小鼠心脏射血分数(EF)及短轴收缩率(FS),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小鼠心脏纤维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及各表型巨噬细胞占比,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MyD88、IL-1β、IL-17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EF、FS值下降(P<0.000 1),胶原容积分数升高(P<0.001),心脏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数增多(P<0.000 1,P<0.001),同时M1型巨噬细胞占比增高(P&...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所致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氨茶碱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氨茶碱组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5m in),随后按0.5mg/(kg.h)剂量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直到CPB结束。对照组:用等容量平衡液静脉注射。于CPB前、CPB结束后1 h、8 h、24 h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血浆浓度。结果CPB结束后1 h、8 h、24 h,对照组TNF-α明显高于CPB前及相同时点氨茶碱组的浓度(P<0.05);CPB结束后1 h、8 h,对照组IL-8明显高于CPB前及相同时点氨茶碱组的浓度(P<0.05);CPB结束后1 h,两组IL-10均增加,但氨茶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可抑制CPB所致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主要的辅助手段,从1953年John Gibbon成功完成第1例ECC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随着其理论和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心血管外科手术缘于ECC非生理性灌注干扰的危险性大为降低,从而推动了心脏外科的飞速发展。近年来,ECC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受到普遍关注。ECC导致机体炎性反应的程度与术后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严重者将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造成死亡。为此,学者们对围ECC期机体炎性反应的机理,以及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本过程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随着本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极具意义的新进展相继报道。本文主要对ECC期间可能影响全身炎性反应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大鼠肝脏炎性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CPB模型,分为GH预处理组(GH组)、CPB对照组(CPB组)和假手术组(SM组),按照CPB后不同时间取静脉血及肝组织,检测血清LPS、TNF-α浓度及肝功能,RT-PCR法检测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结果 CPB后CPB组、GH组LPS、TNF-α浓度比CPB前血清LPS(0.25±0.03) IU/L和TNF-α(0.95±0.38) μg/L显著升高,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肝功能损害明显;GH组同时相点血清LPS和TNF-α浓度以及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均比CPB组显著降低(P<0.05, P<0.01),肝功能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GH预处理可明显降低CPB后血清LPS水平,减少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血清TNF-α浓度,改善CPB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测电针刺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共纳入患者38例,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lOd后观察2组患者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水平,并测定腹痛及腹胀评分等变化及首次肠鸣音、自主排便恢复时间。[结果]电针组有效17例,治疗组有效16例。治疗后电针组患者血IL-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O.05),且腹痛及腹胀评分变化下降更为明显(P〈0.05),首次肠鸣音及自主排便恢复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能增加血IL-10水平以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加快胃肠道通气恢复的时间,缓解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展过程,探索MODS的防治策略,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374例腹部外科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腹部外科急症患者入院时SIRS的发生率是35.2%,其后MODS发生率是6.4%,病死率是4.8%。经治疗(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48小时后,仍伴有SIRS的病例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33/100)发展为MODS。该1374例患者中,40例发生MODS(2.9%),死亡27例(67.5%)。作者认为,早期诊断SIRS,特别是注意分析治疗48小时后仍伴有SIRS患者的原因,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是改善腹部外科急症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严重感染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59例严重感染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时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BP进行治疗,对照组除未进行CBP外与观察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肌酐、电解质、pH、B型钠尿肽、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加速指数、胸腔体液指数、外周血管阻力、APACHE.HI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pH、B型钠尿肽、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加速指数、胸腔体液指数、外周血管阻力、APACHE—HI评分、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改善严重感染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肢端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重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实验组(LIP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和缺血组设立5个时间点:6 h、12 h、24 h、48 h和72 h,每点6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LIP法建立脑缺血耐受模型,采用HE观察每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及IL-6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学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实验组的IL-17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整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mRNA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12 h、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IL-17、IL-6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蛋白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的IL-6以及在缺血12 h、24 h和48 h后脑组织中IL-17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 LIP诱导脑缺血耐受,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TRPC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取"百会"和"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造模后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急性分离大鼠皮质神经元,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TRPC6和Caspase-3蛋白表达,钙影像检测细胞内相对钙离子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5),大脑皮质神经细胞TRPC6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P0.05),抑制大脑皮质神经细胞TRPC6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5),并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RPC6下调,减少细胞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对七氟烷麻醉后大鼠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组及牛蒡子苷元低(5 mg·kg-1)、中(10 mg·kg-1)、高(20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6%七氟烷麻醉。牛蒡子苷元各剂量组大鼠在麻醉前腹腔注射200μL牛蒡子苷元溶液,对照组和七氟烷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干预48 h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恢刺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恢刺法加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恢刺法配合运动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凝血机制紊乱在SIRS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机制紊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发展、恶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SIRS时凝血系统紊乱的形成机制、在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病情危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急性炎症反应指标,并观察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EN组术后第3、7天的CRPI、L-6、TNF-α血清水平较PN组有显著下降(P<0.05);EN组SIRS持续时间(3.58±1.24)d明显短于PN组(5.81±1.57)d(P<0.01);EN组的MODS发病率(11.5%)明显低于PN组(25.9%)(P<0.01)。结论PD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地减轻创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不同时间段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针刺预处理组、模型组和针刺预处理模型组,每组40只。针刺预处理:对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针刺;造模: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针后分0.5h、3h、6h、24h、48h5个时间段眼球取血,制备血清,比色法检测皮质酮含量。结果针刺预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h血清皮质酮出现短暂升高(P〈0.05),之后快速回落至正常水平;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在再灌注0.5h急剧升高,再灌注6h达高峰(P〈0.05),24h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其它各组相应时间段(P〈0.05);针刺预处理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段均降低,尤以6h最为显著(P〈0.05)。结论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皮质酮异常波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