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量组织速度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TVI)对正常健康者左心室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检测,了解正常中、老年人心肌运动速度有无差异,确定左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的正常值范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量检测、评价,探讨TVI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对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各30人进行左室壁速度检测,把两组进行显著性检验,对已确诊的45例(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健康人组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TVI可定量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心肌缺血。长轴方向心底平均收缩速度<5cm/秒,乳头肌水平平均收缩速度<5cm/秒。可做为判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参考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2.
纵行心肌组织运动幅度的时间-速度积分定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述时间-速度积分(TVI)在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RWMA)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人二腔心、四腔心切面进行各节段的TVI检测。结果:发现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心肌运动幅度依次减弱,基底段的幅度在0.7-1.4cm的范围,中间段在0.3-1.0cm范围。结论:应用时间-速度积分(TVI)检测纵行肌的运动幅度这一量化指标将在心肌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进而为诊断冠心病开辟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观测正常人及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左心室壁心肌收缩运动的特征 ,了解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及健康者相对应的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的差异性 ,探讨这种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心肌运动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 2 7例健康者 (对照组 )及 2 1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异常组 )进行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检测 ,记录其 3个运动速度波形 ,即收缩期S波和舒张期E波、A波 ,同时测定其相应点的时间速度积分 (S TVI)即位移的大小 ,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S波、E波和A波峰值速度在同一室壁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降低 ,其相应点的S TVI也逐渐降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 ,其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峰值速度及S T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节段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A波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QTVI能定量测定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异常节段心肌的运动速度 ,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及S TVI是评价左心室壁收缩功能的较好指标 ,QTVI对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运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组织速度成像(TV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选择27例正常人,分别测量其左室心肌各节段组织速度收缩达峰时间(Tv)、最小容积达峰时间(Tmv)和心动周期,并计算其收缩达峰时间比值(Rst)。结果:应用RT-3DE和TVI均检测出正常人左室心肌12个节段之间的Rst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RT-3DE和TVI技术所测的正常人左室心肌12个节段之间的Rs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4)。结论:RT-3DE及TVI均可无创、定量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但RT-3DE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正常左室心肌运动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定量分析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和舒张的运动特征,探讨其评价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30例正常人的室壁运动进行观察,将心尖部位左室三个切面测得的六个室壁三个节段之间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对同一部位不同切面上的速度进行比较。结果:室壁基底段运动速度最快,中间段次之,心尖段最慢;左室同一水平游离壁的运动速度高于室间隔的运动速度。结论:QTVI技术作为定量定性评价局部心肌收缩运动的新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不同阶段的室壁节段运动速度的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三组,应用QTVI技术,对24例正常对照组,39例心肌梗死组患者和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分别检测左室沿长轴方向上左室各节段的收缩期、舒张期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组比心绞痛组Vs降低更明显,两组VE则无差异;而舒张晚期充盈速度(VA)只在心梗组才有明显降低。结论 QTVI技术能准确识别受损程度不同的室壁运动异常,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并配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判断心肌活性。结果显示: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收缩期,舒张期速度均低于正常组(P<0.05)。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100个异常节段中,35个节段运动改善(心肌存活组,A组),65个节段无明显变化(坏死心肌组,B组);DTI检测A组的收缩期速度Vs与速度增长率VR均明显高于B组。表明DTI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心肌活性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青苗  边红  胡大一  李田昌  王国宏  周岩 《临床荟萃》2006,21(22):1603-1607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定量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1±11)岁,进行LDDSE试验,根据室壁运动记分在LDDSE时有无改善,将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分为存活组(118个节段)和无存活组(216个节段)。入选正常对照组16例行TVI检测。测量正常对照组静息时各节段收缩期速度(Sm)和舒张早期的速度(Em),测量冠心病组静息时和10μg.kg-1.min-1时的Sm和Em。结果左室心肌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分别进行比较,异常节段组Sm和Em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相比有明显的不同(P<0.05)。在LDDSE试验期间,存活组Sm和Em与静息时相比均明显提高(P<0.01);而无存活组,无论是Sm还是Em均无明显改变(P>0.05)。静息时存活组和无存活组之间的Sm在基底段和中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定义阳性诊断的Sm差值(dSm)的界值>1.30 cm/s判断存活心肌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100%。结论TVI结合LDDSE得出的心肌速度可以定量局部左室收缩功能储备,为无创、简单评价存活心肌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彩色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节段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ICK)检测左室各节段收缩与舒张功能,观察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后CK和ICK定量分析条形图、曲线图以及定量指标——收缩指数(SI30、SI60、SI100)与舒张指数(DI)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室各节段收缩与舒张运动呈现同步性,各节段SI和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冠心病患者术前节段运动明显不同步,狭窄相关节段SI与DI较正常对照和非狭窄相关节段明显降低(P〈0.05)。术后,手术相关节段的SI和DI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技术能定量评价节段心室功能,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组织追踪显像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显像(TTI)检测左心室壁各节段运动位移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I技术对45例研究对象(对照组23例,冠心病组22例)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中25例(正常人10例,冠心病患者15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有一定规律性。冠心病组运动位移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降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移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TT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6.7%,特异性为80.0%。结论 TTI通过定量检测组织位移来判断左室壁节段性运动能够无创性快速、客观和较为准确地评价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和心肌缺血,并可以对冠心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W)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VIVA支架置入前后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接受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前1天内、术后1周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行QTVI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一周内LAD对应节段(前间隔,前壁,室间隔中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M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MV)明显增高。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显着改善,超声QTVI技术能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TDI)技术检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W—TDI技术对96例临床确诊(其中4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和4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峰值速度与对照组相应节段比较均明显减低,运动频谱异常表现为波幅减低、时相延迟、方向改变或频谱紊乱等特点。结论:TDI可直观、定量显示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定量定位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为155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和41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采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每个室壁又选择两个取样点分别位于该室壁的基底部和中部,分别显示左心室6个室壁12个节段运动的情况。DTI测量参数包括收缩功能指标:心肌收缩峰值速度(Vs)和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DT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和舒张峰值速度显著下降以及峰值时间的显著延长;前壁心肌梗死时可见病变区多个节段多项DTI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异常,DTI收缩与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以及舒张功能参数VE/VA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  相似文献   

14.
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在定量评价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RWMA)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以常规二维超声(2DE)及C技术对7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室壁节段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正常组未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收缩期心内膜位移连续均匀,正常节段位移时间范围为280~360ms。平均值320ms,位移幅度范围为7~12mm,平均值9.5mm,缺血组织24例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IT)定量分析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过程中缺血心肌室壁运动的特征。方法:分别对14例正常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标准的DSE方案(0-40μg.kg^-1.min^-1),使用DIT技术于静息状态,小剂量(10μg.kg^-1.min^-1)及峰值剂量(40μg.kg^-1.min^-1)负荷时观察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记录各室壁节段收缩期的峰值速度,峰值速度运动时间,综合计算平均收缩期室壁运动峰值速度和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结果:随着多巴酚丁胺药物剂量的增加,正常组平均峰值速度均逐渐增加,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逐渐缩短;冠心病组平均峰值速度小剂量负荷时增加,大剂量时则下降,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呈逐渐缩短趋势,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DTI技术与DSE结合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缺血心肌的无创性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研究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方法 对52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及32例正常人进行CK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常规检测。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脏缺血区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结论 CK在评价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有较好的准确性及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肌组织追踪(TTI)技术评价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TI技术对41例健康人、60例冠心病患者于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及左室长轴切面检测左室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收缩期位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左室壁运动位移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降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TTI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7.7%,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6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I技术能够无创、快速、客观地定量和定性分析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明显提高左室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应变率显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局部心肌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应变率(SR)及应变率传播速度(PVS)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价值,并初步探讨其收缩后缩短(PSS)现象。 方法 测量40例原发性高血压和30例正常人左室6个壁舒张早期SR(SRe)、舒张早期SRPV、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统计两组左室后室间隔出现的PSS的节段数,并记录PSS值。 结果高血压组左室各壁SRe、SRPV、Ve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SRe与Ve呈高度正相关。正常组约23%节段出现PSS,高血压组约46%节段出现PSS,高血压组室壁肥厚节段PSS的绝对值大于正常组PSS的绝对值。 结论 应变率显像(SRI)技术为定量、准确评价高血压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障碍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节段性和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对68例冠心病和16例扩心病患左室壁16个节段的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左室壁相应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受累节段心肌室壁运动参数有程度不等的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扩心病组中62%病例左室壁所有节段运动参数减低,38%的病例部分室壁运动参数减低。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可定量检测左室壁各节段的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对节段性和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左室心肌中纵行肌纤维占70%,它在长轴方向上的舒缩运动对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OTVI)能定量获得心肌各节段收缩和舒张时多普勒轴向运动的速度。本研究应用QTVI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和舒张时运动速度的变化,为无创性诊断冠心病和评判疗效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