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片和甲氨蝶呤片,疗程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EORA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治疗方案,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EO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诊断为EORA的患者,随机分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组(研究组),单用甲氨蝶呤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10 mg/次,1次/周,研究组加服雷公藤多苷,10 mg/次,3次/d,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两组疗效,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改变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达到ACR 20%缓解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达到ACR 50%缓解标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关节肿胀数、ESR、CRP、RF、患者评价及医生评价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EORA安全有效,是治疗EORA较好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大鼠甲氨蝶呤治疗,给予观察组大鼠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然后处死两组大鼠,截取足部跖趾关节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酶基因(PTEN)、胞浆信号转导蛋白(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采集尾动脉血,进行VEGF、HIF–1α检测。结果:观察组大鼠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大鼠关节组织的PTEN阳性率较对照组低,AKT、VEGF、HIF–1α阳性率及尾动脉血VEGF、HIF–1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蚁参蠲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焱 《中草药》2015,46(11):1653-1655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依托考昔联合蚁参蠲痹胶囊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性14例、女性46例),对照组60例(男性15例、女性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依托考昔每次6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蚁参蠲痹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分别对比观察两组治疗4、8、12周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蚁参蠲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ESR及CRP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7.5~10mg/周顿服;柳氮磺胺吡啶1.0g/次,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予甲氨蝶呤7.5~10mg/周顿服;来氟米特20mg/次,每日1次,口服。服药后3~6周起效,12周时达到稳定有效浓度,此时可减量至10mg,每日1次,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ESR和CRP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其作用与其能调节ESR及CRP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每周7.5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藏药内服外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结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陆燕  苏建明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2019-2021
目的:采用DAS28疗效评价指标,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患者自觉关节疼痛程度,计算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评分(DAS28),同时观察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变化,采用DAS28疗效评价指标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患者自觉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压痛数)、DAS28、血清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DAS28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2.5%,对照组总有效率64.1%,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评分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且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时间和关节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防己茯苓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防己茯苓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给予防己茯苓汤口服,疼痛明显者加服非甾体消炎药。对照组20例常规每周服用甲氨蝶呤7.5mg/次,疼痛明显者加服非甾体消炎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防己茯苓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56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包括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握力)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病情缓解及骨破坏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均缩短(P<0.05),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均降低(P<0.05),握力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握力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SR、RF及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R、RF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占比71.43%(20/28),对照组稳定期占比14.29%(4/28),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处...  相似文献   

11.
白芍总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白芍总甙(TGP)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26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180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口服MTX+TGP或MTX+柳氮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24周。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各项RA指标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8、12、2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69%、81%、94%、98%和60%、85%、93%、9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RA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TGP联合MTX能明显改善RA患者病情,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2.
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同时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甲氨喋呤(5-20mg,每周1次,口服)+白芍总苷(6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另一组用氨甲喋呤+双氯芬酸(2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68%、7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双氧芬酸相比,白芍总苷无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P〈0.01)。[结论]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其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指标进行观察。并随机选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对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甲氨蝶呤7.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 mg/次,日2次饭后口服。对照组:40例,甲氨蝶呤片12.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饭后口服,联合胃粘膜保护药瑞巴派特,1个月后逐渐减停),12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对临床疗效及ESR,C-RP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在第4,8,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第4周更为明显。经过12周治疗,2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及ESR、C-RP检验方面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间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为100%、8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土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次2次/d;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三土汤,1剂/d,水煎分3次服用。2组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及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治疗4周时、治疗12周时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与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8.3%,对照组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土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快速有效缓解关节肿胀,控制炎症,降低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乌梢蛇祛风片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本院早期RA患者(病程小于等于2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随机的研究方法,治疗组服用乌梢蛇祛风片+甲氨蝶呤10 mg qw;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10 mg qw;疗程为24周,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规定的RA疾病缓解度(缓解20%、50%、70%即为ACR20、ACR50、ACR70)和中医证候疗效作为评估标准。结果 治疗组完成76例,对照组完成7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达到ACR20有效率分别为71%和5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达到ACR50与ACR70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24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80%和60%,有统计学差异(P < 0.01)。不同病程的RA(病程小于等于6个月和病程大于6个月)患者ACR20/50/70的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乌梢蛇祛风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患者的ACR20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大秦艽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疟药+甲氨蝶呤+金制剂),治疗组采用大秦艽汤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疟药+甲氨蝶呤+金制剂),治疗组采用大秦艽汤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