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得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初始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参数,对以上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15.97±5.71)ml/s,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8.75±4.20)ml/s,P<0.01],膀胱容量增加[(472.5±32.9)ml,P<0.01],残余尿量增多[(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膀胱尿道的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雪参胶囊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复方雪参胶囊+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对照组服用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分别于治疗180d后比较两组的病情程度改善情况及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及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IPSS积分下降了42.05%(P<0.01),QOL评分下降1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20.0%(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41.48%(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4.9ml/s(P<0.01).对照组IPSS积分下降了27.86%(P<0.01),QOL评分下降1.2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19.15%(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27.96%(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2.9ml/s(P<0.05).两组间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口服复方雪参胶囊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青年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尿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70例中青年CP患者,观察测量患者膀胱容量、膀胱稳定性和顺应性、逼尿肌压力、膀胱压力容积曲线等.结果 逼尿肌不稳定收缩20例(28.6%,20/70),膀胱感觉敏感35例(50.0%,35/70),逼尿肌收缩力降低46例(65.7%,46/70).70例中青年CP患者的最大膀胱容量为100 ~ 497(380±80) ml,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为11.2~112.2(38.4±3.9) cm H2O(1 cm H2O=0.098 kPa).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压辅助排尿,最大尿流率下降程度为(10.53±1.92) ml/s.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发现中青年CP患者尤其是经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往往存在下尿路梗阻症状,目前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下尿路梗阻比较可靠的方法,对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位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压力-流率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体位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压力-流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105例BPH患者,分别采用卧位、坐位和站立位三种体位进行压力-流率检测,比较三种体位排尿期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期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和带管排尿后的剩余尿量(PVR).结果 PdetQmax坐位时为(66.60±3.43)ml/s;卧位和站立位时分别为(70.95±3.36)ml/s和(70.73±3.23)ml,s;坐位与卧位和站立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R坐位时为(77.43±11.18)ml;卧位和站立位时分别为(57.32±8.61)ml和(46.68±8.17)ml;坐位与卧位和站立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体位的Qmax和Qa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和站立位不影响BPH患者的PdetQmax和PVR,坐位时PdetQmax参数下降,PVR增多.推荐首选卧位作为尿动力学检查的常规体位,患者在卧位不能排尿时,建议直接改为站立位,而不采用坐位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膀胱病变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及分析,做出合理的治疗与处理。方法60例已确诊为糖尿病膀胱病变合并BPH患者,其中糖尿病病程〉12年、血糖控制不理想32例(试验组),糖尿病病程≤8年、血糖控制基本平稳28例(对照组),采用莱博瑞UDS.120XLT型尿动力学检查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71)ml比(160±64)ml,P〉0.05]。而试验组最大尿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2.0)ml/s比(8.0±3.2)ml/s],IPSS的症状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8±4.1)分比(22.6±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最大膀胱容量、顺应性、初始尿意容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膀胱病变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糖尿病膀胱病变合并BPH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残余尿水平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肾功能及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单纯BPH的病例81例,分成A组53例(残余尿量<60ml),B组18例(残余尿量60~200ml),C组10例(残余尿量200ml).对三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细菌培养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 A、B、C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分别为(5.90±3.01)mmol/L、(90.13±25.08)μmol/L和(7.85±3.53)mmol/L、(128.36±30.25)μmol/L以及(10.57±4.01)mmol/L、(152.11±36.68)μmol/L.C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和B组(P<0.05),而B组亦明显高于A组(P<0.05).A、B、C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8.3%(15/53)、44.4%(8118)、50.0%(5/10).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仍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 随着膀胱残余尿量的增多,BPH患者肾功能损害有加重趋势.当残余尿量≥60 ml时则明显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大前列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总结笔者自2005年6月~2009年12月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切除巨大前列腺86例患者的手术方法.结果 切除前列腺组织90~175 g,平均115 g,术前膀胱残余尿(320±110) ml,最大尿流率(7±6) ml,IPSS(28±5) ml 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残余尿(25±10) ml,最大尿流率(18±12) ml/s,IPSS (9.1±4.8) m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前列腺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舍尼通治疗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尿动力学检查评价大剂量舍尼通治疗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80例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0分]口服舍尼通1年,每次750mg,每日3次;在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个月通过IPSS、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残余尿量(PVR)测定、压力-流率(A-G)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80例患者随访(1.2±1.6)年,其中26例退出试验,54例患者治疗前IPSS为(20.5±4.5)分,PVR为(42.5±8.2)ml,Qmax为(10.2±2.3)ml/s,A-G值为56.5±12.8、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1)为(54.8±13.7)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12个月IPSS为(11.0±3.3)分,PVR为(15.9±7.4)ml,Qmax为(15.7±2.5)ml/s,A-G值为49.2±13.6,PQmax为(43.6±14.9)mmHg.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Qmax有明显提高(P<0.05),PVR、IPSS、A-G值、PQmax明显下降(P<0.05).结论 大剂量舍尼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满意,治疗后各项尿动力学检查参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尿动力学检查评价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TR-HIFU)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130例高危BPH患者中,多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等.采用美国Focus Surgery公司生产的Sonablate-5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仪进行经直肠(TR)-HIFU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压力-流率(A-G)值等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130例高危BPH患者均治疗顺利.TR-HIFU治疗时间15~85 min.107例获得3个月的观察随访.术后3个月症状改善最明显,夜尿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IPSS由(27.0±11.5)分降至(8.5±1.4)分,Qmax由(5.7±2.3)ml/s增至(14.1±4.2)ml/s,PVR由(118.5±78.0)ml减至(30.0±15.0)ml,A-G值由62.4±19.3减至25.6±13.0,排尿量由(85.8±42.0)ml增至(194.0±52.0)ml(P值均<0.05).结论 TR-HIFU治疗高危BPH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近期疗效满意,术后各项尿动力学检查参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方法探讨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进行排尿情况的记录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自主控制排尿,5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 0 mL/s,1例夜间轻微尿失禁,排尿困难组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潴尿压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排尿良好,是较为适宜的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膀胱功能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膀胱功能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组、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3组治疗5天拔除尿管后有效率、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逼尿肌压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仪组、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75%和50%,治疗仪组和针灸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6.936,P=0.008)。治疗后治疗仪组、针灸组和对照组最大尿流率量分别为(16.6±2.35)、(13.3±1.77)和(10.1±1.59)mL/s;残余尿量分别为(20.5±5.68)、(25.5±7.72)和(60.5±10.26)mL;膀胱逼尿肌压力分别为(78.5±7.88)、(75.5±7.88)和(56.5±7.88)mmH2O.治疗后针灸组和治疗仪组的最大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明显〉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对照组(P〈0.05);且治疗仪组效果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膀胱功能治疗仪能有效治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而且具有安全、简便和患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法,观察组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手法按压穴位法。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第一次排尿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平均残余尿量为(105.43±50.11)ml,观察组平均残余尿量为(51.79±24.14)ml;对照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为45.71%,观察组发生率为5.7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手法按压穴位有利于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观察等待治疗方案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主要临床指标的具体数据变化规律,分析影响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试验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初诊BPH患者纳入观察等待治疗方案组,对入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增生症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进行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IPSS、前列腺体积、PSA(ng/ml)、最大尿流率(ml/s)在基线、12个月、24个月时分别为7±4、4±3、4±3;33.0±9.0、33.8±7.6、30.9±6.8;1.53±1.35、1.43±0.95、1.22±0.99;17.1±5.0、17.2±6.1、19.2±8.0.在随访24个月时,61例观察等待的患者,除前列腺体积均数有缓慢地进展外,其他观察指标均略有好转,其中有42例(69%)患者病情进展缓慢,甚至有所好转.而随访IPSS评分均数与入组时之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情进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前列腺体积(P=0.0910)、残余尿(P=0.0780)具有成为影响因素的趋势.结论 在观察等待治疗方案下,入组的BPH患者在24个月中病情进展缓慢,大部分病例不必转入其他治疗方案.对观察等待BPH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数据化分析,能够为更加合理、精确地选择BPH的干预时间和治疗方案提供有意义的数据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膀胱小切口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前列腺患者中经腹部B超测定增生腺体大于60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1例,随机分为A和B组,A组26例,平均年龄67.5(64—78)岁,前列腺平均容积为67.4(8094)ml,结石总体积约为422(2.11—15.49)cm3,结石平均体积为4.17(2.12--15.56)cm5最大尿流率为6.7±3.1ml/s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加下腹部和膀胱小切口,完整取出增生腺体;B组25例,平均年龄68.7(62—80)岁,前列腺平均容积为69.1(80—110)ml,最大尿流率为6.9±4.1ml/s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直接将前列腺组织用等离子电切镜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47±15.9分钟,B组为79±12.1分钟,P〈0.05;失血量A组121±55.4ml,B组144±+42.6ml,P〈0.05;平均住院时间A组12.2±5.5天,B组11.7±5.2天,P〉0.05;术后出血:A组术后无出血者,B组1例再次出血。A组切口感染1例。术后6月尿流率检查A组为14.5±6.1ml/s,B组为13.4±7.1ml/s。结论尽管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膀胱小切口的平均住院时间可能较剜除加等离子切除术稍长,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术中失血量前者少于后者从而可降低麻醉和冲洗灌注时间过长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联合膀胱自我管理指导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4月4日-2019年9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自我管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干预前后膀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MR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筛选17例健康志愿者,测量其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定位像上选择蝶鞍水平层面,编码速度20 cm/s.结果 正常蝶鞍水平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1.44±0.99)cm/s,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1.16±0.64)cm/s,平均向下流速(0.49±0.39)cm/s,平均向上流速(0.67±0.44)cm/s,平均流速(0.54±0.30)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0.014±0.009)ml/s,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0.012±0.006)ml/s,平均向下流量率(0.047±0.041)ml/s,平均向上流量率(0.053±0.003)ml/s,平均流量率(0.005±0.003)ml/s,平均静流量率(0.034±0.031)ml/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302.71±248.15)ms,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331.00±225.38)ms,平均心动周期(775.25±173.06)ms.结论 MR相位对比法能无损伤地研究人体脑脊液的流动和比较精确地确定脑脊液的流速、流量率和方向,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研究脑脊液流动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