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后送至重庆伤员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的效果,为制订重大灾害后送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SQ)、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389例伤员进行测评,按照PHSQ评分结果将伤员分为对照组及应激组,此后对应激组给予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此组伤员进行第二次心理测评.结果 (1)此批伤员入院时PHSQ评分≥8分共117人(30.08%),划分为应激组,其余为对照组.(2)应激组的SCL - 90焦虑、忧郁、恐怖及附加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应激组以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其中以退避、幻想应对为主(P<0.01),而对照组则以合理化、求助应对为主.(4)应激组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应激组经过1个月心理干预,PHSQ分≥8共53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2,P<0.05).同时SCL - 90焦虑、附加因子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1),应对方式从不成熟型向成熟型转变,以求助为主要应对方式.结论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具有较严重心理问题,主要与焦虑、忧郁、恐怖的情绪、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缺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针对性地及时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于伤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转运伤员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所致的创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5.12汶川地震"以来我院收治的137例地震创伤患者进行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损伤部位分布、地理区域的分布及创伤严重度评分,调查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组地震创伤患者以40岁以上患者最多,占63.51%,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4.01%,受伤部位以下肢为最多,占37.23%,其次为多部位伤,占29.20%;城镇与农村创伤严重度评分相差不显著.结论 地震创伤的救治与多因素有关,应重视地震高危人群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后中国危重伤员远程空中转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紧急远程航空医疗运送的经验,分析影响空运的多种因素。方法通过2003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后,中方5名危重伤员的航空转运的实践,就转运计划、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配置、空中监护、心理干预等对远程航空医疗运送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名危重伤员均安全转运至目的地。结论制订周密的转运计划和进行细致的安排是成功转运的重要条件;灾害伤员的心理干预对安全转运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转运接收和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转运接收和护理管理工作,直接影响伤员救治质量和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我院承担了140例伤员的转运接收和护理任务,护理部充分准备、准确实施、加强管理,确保了汶川地震灾后批量伤员的转运接和救治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快捷。  相似文献   

5.
探讨地震灾难中批量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措施。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确立成员工作职责,准确评估确定干预重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针对辅导对象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适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并及时改进。  相似文献   

6.
韩非  蒋炜  魏世辉  段烈英  罗涛  谌杨 《西南军医》2009,11(6):1056-1056
目的了解地震伤员中挤压综合征患者眼底改变情况。方法对挤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按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名挤压综合征患者中4人眼底出现改变,占57.1%,与性别、眼别无关。结论汶川地震中挤压综合征患者有眼底改变。  相似文献   

7.
武警官兵汶川地震救援阶段心理卫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金亮  康宁  况伟宏  谢磊  冯媛  王治  吴越 《武警医学》2009,20(6):513-514
 目的 了解武警官兵5.12汶川大地震救援阶段心理卫生状况.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 结果 在救援阶段,武警官兵抑郁发生率为32.5%,焦虑发生率为6.1%,抑郁及焦虑量表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存在较为突出的抑郁和焦虑等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必须认真面对、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状况,为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7 132名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应激相关量表调查。结果 1汶川地震救援人员PTSD的发生率高于常模,震后2年救援人员PTSD发病率下降;2救援人员震后PTSD早期症状突出表现为再体验,后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回避或麻木和警觉性增高的症状。结论 PTSD影响救援人员心理健康,需及时进行有效的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导致了大量的死伤。地震医疗救治的主要矛盾是救援黄金时间内大批量伤员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在此次医疗救治中的经验提示,分级整合式救治将是未来灾害医疗救治的有效组织形式。由于地震灾害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可预知性,备灾时医院应按照前方与后方医院的职责建立两套预案并进行演练。  相似文献   

10.
大地震常造成众多人员伤亡,我国虽在地震伤员的救治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地震伤员伴发的皮肤伤(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忽略地震伤员的皮肤伤(病)治疗,不利于地震伤员的全面康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笔者对首批入住我院的地震伤员进行了皮肤专科巡诊,收集皮肤伤(病)情况,并展开皮肤伤(病)治疗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救治情况,探讨后方医院的医疗配置和伤员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4日~2008年6月13日我院抗震救灾病房收治的100例汶川地震伤员,总结分析其伤情特点和院内救治情况。结果100例伤员中主要以四肢骨折、软组织伤为多见,占78.O%,伤员中合并伤口、创面感染的病例占33.0%。全部伤员中有56例进行了86次手术,占56.0%,手术以软组织清创、修复手术以及四肢骨折固定为主,占全部手术的91.5%。治愈92例,好转8例,全部伤口、创面均愈合。结论地震灾区后送伤员的治疗以骨折固定、软组织伤清创修复、感染创面处理及康复理疗、功能锻炼为主,医疗配置应以创伤科、骨科、康复科为主。后方医院良好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伤员的治愈率,降低伤员的死亡率、伤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5.12”大地震救治,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平时储备急救物资,培养忧患意识,加强急救培训,保证应急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方法通过对本院“5.12”大地震伤员统计,分析伤员分区救治流程和救治方法。结果震后2天伤员最多,占68.80%,伤后12小时以后才得到救治伤员最多,占47.64。结论早期多部门联动专业救治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总结地震中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该类损伤的预防和救治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12日~6月15日收治的281例地震脊柱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55例;年龄7~86岁,平均(46.32±12.47)岁。合并其他部位创伤的有223例。246例无手术指征伤员均在病情平稳后转运至院外及省外。35例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并获随访21~28个月,平均29.4个月。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7~76岁,平均38.2岁。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其手术前后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椎管截面积改善情况,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中老年人群、女性、农民和室内活动均是脊柱伤的高危因素。受伤的原因以重物砸压、坠落最为常见。脊柱骨折的部位集中在T11~L2,并有较多多节段脊柱骨折。随访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2级及以上为54%,l级为38%,术后总的恢复率为91%。结论分析总结地震灾害中的受伤机制及损伤特点,有助于对伤员及时准确地诊治,减少脊柱损伤的漏诊误诊。早期的减压、固定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的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所致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总结23例地震伤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结果23例中,颈椎骨折3例,颈胸椎骨折1例,胸椎骨折9例,胸腰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3例,骶椎骨折1例,共34个椎体骨折。椎体骨挫伤12例;脊髓水肿、挫伤、血肿12例;椎间盘损伤4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1例,腰大肌、竖脊肌挫伤血肿8例。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地震伤脊柱损伤的各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加强汶川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地震灾区内受灾严重的医院医学资料严重缺失,灾区内建制相对完整的医院也存在未住院病人资料不全、缺少最后治疗效果等情况,灾区外医院伤员资料较为齐全,但不能反映本次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整体情况.加强经验总结现阶段的弥补措施和重点包括:(1)按照分级救治的策略收集整理资料;(2)努力挖掘现场救治的经验;(3)按行政区域收集灾区内医院资料;(4)收集颅脑损伤、胸腹损伤和休克伤员等的完整数据;(5)加强总结现场转运和院间转运的资料;(6)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的资料收集体系.今后应加强创伤医学和灾害医学学科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伤票或伤标、转运病历,以及发展电子伤票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后方医院参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行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包括对地震灾区伤员的医疗救助、重建灾区医疗单位救治能力和补充医疗人员.后方医院应当在震后迅速采取行动,派出医疗分队前伸到灾区参与前线的医疗救助,快速建立区域性地震伤员救治网络,启动院内救治系统,积极收治伤员.在救命治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伤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累计伤亡数量的变化速率,寻求医疗救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 收集地震发生后每日、72小时及最终累计伤亡数量.观察变化速率,应用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TRI)、医疗救援死亡预警指数(DWI)和受伤预警指数(WWI),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效率.结果 汶川地震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明显大于玉树地震....  相似文献   

18.
从汶川地震看大规模灾害的应急救援计划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多地震灾害的国家,死亡率也比较高,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是新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标准的医疗救援方案是应对灾害应急反应最好的指南。在对灾害幸存者的救护中,掌握标准流程的人离幸存者越近,救治就越成功。不幸的是,灾害情况下的需求往往超过了单个医院的资源、能力和制定的预案。为进一步降低灾害所致的伤亡,笔者阐述了美国在大规模灾害的应急计划与处理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