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遴选并获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相关的证据,并总结最佳证据。方法应用循证护理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Joanna Br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及相关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总结出5个方面、33条最佳证据,包括护士培训、组织政策、护理评估、运动康复及二级预防教育等。结论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提高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疗法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全身放松疗法、康复锻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随访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评定指标包括运动耐量评定、心绞痛控制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将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运动耐量较对照组高(P<0.01),心绞痛控制较对照组好(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 综合干预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有效控制心绞痛,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4.
综合干预疗法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疗法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全身放松疗法、康复锻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随访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评定指标包括运动耐量评定、心绞痛控制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将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运动耐量较对照组高(P<0.01),心绞痛控制较对照组好(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综合干预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有效控制心绞痛,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早期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老年患者PCI术后早期重点加强排尿的护理、心理护理、腰酸背痛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85例尿潴留者有77例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行排尿,8例需留置尿管,65例心理障碍者情绪稳定,56例腰酸背痛症状缓解,47例常见并发症经处理后病情缓解。结论对老年患者PCI术后早期加强排尿护理、心理护理及腰酸背痛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确保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早期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老年患者PCI术后早期重点加强排尿的护理、心理护理、腰酸背痛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85例尿潴留者有77例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行排尿,8例需留置尿管,65例心理障碍者情绪稳定,56例腰酸背痛症状缓解,47例常见并发症经处理后病情缓解.结论对老年患者PCI术后早期加强排尿护理、心理护理及腰酸背痛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确保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配偶参与的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及其配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住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及其配偶共71对,按照不同病区将其分为实验组35对、对照组36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实验组采用配偶参与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运动,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和配偶的总胆固醇、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及配偶的总胆固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及配偶的总胆固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及配偶的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及配偶的中、高水平体力活动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偶参与的康复运动方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及其配偶的总胆固醇水平,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我科21例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1例PC1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PCI术后UGH的危险性,在术前术后做好护理工作,以避免UGH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自1996年以来已成为广为重视的心血管治疗技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能解决局部血管的狭窄,却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心脏康复不仅限于心脏疾病本身,还包括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冠心病的治疗已不仅仅满足于消除症状,而需要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开展家庭护理适合患者康复的社会需求,可以使他们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通过护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诱因和预防知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也对社区服务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我们通过家庭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实施综合的康复指导,以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状态,从而减少患者因心脏事件而再次住院的次数,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前列腺癌术后老年患者盆底肌康复锻炼的干预性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掌握干预性护理核心内容与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尿失禁发生率、膀胱痉挛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察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确诊为冠心病并成功进行了首次PCI的患者57例,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26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除行PCI治疗外,均采用相似的常规疗法(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转换酶抑制剂或他汀类药物等)。运动康复组于PCI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运动分为热身期,锻炼期、恢复期。3个月后,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运动中的心率、血压、心电图改变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静息及运动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压双乘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运动时间、运动至出现S段压低1mm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或P〈0.01),最大运动耐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 照运动处方进行的运动训练能明显缓解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变化,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运动耐量,延长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睡眠质量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睡眠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腰背酸痛、排尿困难、诱导排尿、导尿术、下肢麻木、烦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PCI患者睡眠质量及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I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给予以延续护理理念及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制订的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应用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CSM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和CSMS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48.17±7.20),(46.43±5.66),(47.96±9.69)分,优于对照组的(30.68±8.51),(33.40±4.86),(22.44±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39,10.767,13.221;P<0.01);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58.83±6.16),(65.30±5.28),(61.55±8.23)分,高于对照组的(30.47±8.37),(28.45±5.07),(24.00±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73,33.822,22.929;P<0.01)。试验组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自我管理知识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时日常生活管理知识及行为、疾病医学管理知识及行为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时与1个月相比,疾病医学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内科的健康教育相比,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PCI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行为,可以在临床上广泛? 相似文献
15.
冠脉支架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38例,其中6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详细记录其临床特点、出血情况,同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0.94%。6例患者经积极的临床救治和护理干预,1~3d后出血停止,5例好转出院,1例出血停止后1d,出现脑血管意外,再发急性左心力衰竭,最终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护理人员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早期识别高危因素,正确评估判断出血情况,准确配合抢救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心脏运动康复联合正念音乐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03例冠心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相关文献,寻找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改善了并发症的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合理的护理对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防止并发症加重及改善并发症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前瞻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1年6月-2013年6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h内行急诊PCI患者123例,评估其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将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 n=71),无再灌注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n=52),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梗死前心绞痛、大量吸烟、情绪波动、CK-MB峰值、白细胞数增高、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应用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再灌注心律失常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7%。两组患者梗死者心绞痛、吸烟>20支/d、情绪冲动、CK-MB峰值、心力衰竭、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中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OR>1,P<0.05);观察组中男性、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低于对照组(OR<1,P<0.05)。结论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是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男性、梗死前心绞痛,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在急诊PCI过程中要重视高危风险因素,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积极护理施救,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