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白血病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105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组,55例静脉留置针组,记录静脉炎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组留置时间60-240天,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2~10天。结论:PICC管置管组静脉炎发生3例(6%),疼痛等其他相关并发症6例(12%),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18例(32.7%),疼痛等其他相关并发症20例(36.3%)。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对血液病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输液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肿瘤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细菌感染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143例需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采集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143例286例次中,皮肤检出38例次,检出率26.6%;针尖检出20例次,检出率14.0%;留置时间≤4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11.1%,5~7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4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 d组的细菌检出率为88.2%,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肿瘤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被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应加强置管护理,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工作;留置时间最好控制在4 d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58例静脉内置管平均留置时间3~7 d,穿刺失败2例,置管堵塞1例,未见静脉炎发生。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具有对血管刺激小,安全迅速、方便固定、减少患者的痛苦等优点,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细菌感染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143例需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采集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143例286例次中,皮肤检出38例次,检出率26.6%;针尖检出20例次,检出率14.0%;留置时间≤4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11.1%,5~7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4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 d组的细菌检出率为88.2%,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肿瘤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被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应加强置管护理,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工作;留置时间最好控制在4 d左右.  相似文献   

5.
肿瘤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细菌感染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143例需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采集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143例286例次中.皮肤检出38例次,检出率26.6%;针尖检出20例次。检出率14.0%;留置时间≤4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11.1%,5~7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4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d组的细菌检出率为88+2%.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P〈0.05)。结论肿瘤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被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应加强置管护理,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工作;留置时间最好控制在4d左右。  相似文献   

6.
夏红梅  袁慧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71-372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静脉输液质量。方法:将2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最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最低且耗时最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FOLFOX4方案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回顾分析于我科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18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持续静脉滴注的方式,分为浅静脉留置针组(试验组,128例)、颈内静脉置管组(对照I组,32例)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对照Ⅱ组,20例)。对各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显示,180例患者中,试验组穿刺明显快于对照组,且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快捷,穿刺点选取方便,对静脉损伤小,避免了颈内静脉置管和PICC的不足,降低了静脉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代温灸膏局部敷贴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代温灸膏局部敷贴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留置针处用输液贴固定;观察组加用代温灸膏在静脉穿刺上方0.5~1.0cm处沿血管走向敷贴。结果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45.0%)显著低于对照组(75.0%);留置时间观察组(≥5d为80.0%)显著长于对照组(52.5%),两组比较,均P<0.01。结论用代温灸膏局部敷贴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 500 ml)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鼻整形术对受术者体像的影响,研究体像障碍检出者鼻整形手术前后的体像变化。方法:采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对108名受术者于鼻整形手术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受术者鼻整形手术前体貌关注度、情绪受损度和社会交往度三组指标的平均分值位于前列。体像障碍在鼻整形术受术者中的检出率为16.7%。全部受术者手术前的量表评分为19.23±11.69,手术后下降为15.89±10.26(P〈0.01);体像障碍检出者的术前量表评分为45.36±5.27,手术后下降为31.08±9.14(P〈0.05),术后评分降低的指标集中反映在躯体缺陷感、情绪受损度和社会交往度三个方面。结论:鼻整形术受术者手术前对自身体像极为关注,情绪受损严重,鼻整形术能够明显改善受术者的体像状态。体像障碍在鼻整形术受术者中的检出率较高,鼻整形术有助于体像障碍受术者消除消极体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生精胶囊治疗男性不育症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精胶囊治疗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上海仁济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100名男性不育患者分为治疗组(70名)和对照组(30名),治疗组给予生精胶囊口服每次4片t.i.d、vitE 100mg/d、ATP 40mgb.i.d口服;对照组给予vitE 100mg/d、ATP 40mgb.i.d口服,疗程为3月。结果治疗组精子密度、活力[(a b)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随访期间3例怀孕,对照组无怀孕病例。治疗组中除2例胃部不适外,无其他副作用。结论生精胶囊治疗男性不育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