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种族、遗传、肥胖、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肥胖并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儿童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2型糖尿病(DM2)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有遗传和种族倾向,肥胖、胎儿宫内营养不良等环境因素与NIDDM的发病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儿童DM2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大量证据表明,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脂肪细胞分泌的游离脂肪酸、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亦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儿童DM2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儿童代谢综合征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主要组成部分为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紊乱[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血压[1-2];其次包括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高尿酸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在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MS患者明显高于非MS患者.随着对肥胖儿童病因、临床、  相似文献   

4.
儿童 2型糖尿病 (DM2 )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其发病有遗传和种族倾向 ,肥胖、胎儿宫内营养不良等环境因素与NIDDM的发病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儿童DM2 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大量证据表明 ,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脂肪细胞分泌的游离脂肪酸、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胰岛 β细胞功能缺陷亦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儿童DM2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薇  沈永年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1):831-832,83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需求量增加共同作用导致特征性病理和临床表现形成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一般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T1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T2DM),儿童则以T1DM较常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儿童日益增多,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韩婷  井源  董砚虎 《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4):310-310,F0003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第19届糖尿病大会于2006年12月3日至7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现将会议涉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专题内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内质网应激是近年提出的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细胞器系统论观点.这两个观点同时将2型糖尿病的两个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统一在一起,以整体的观点来解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内质网应激这两个系统论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第67届科学年会于2007年6月22日至26日在美国芝加哥麦克考密克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世界各国大约有15000多名糖尿病专家参加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预防和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参照循证医学模式,内分泌学界开展了一系列预防和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临床试验,内容涉及烟酰胺、胰岛素、环孢菌素、抗CD3单克隆抗体等。该文系统回顾其研究成果,其中一些有益的结论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胰岛素分泌功能与糖耐量减低 (IGT)的发生。方法 测定单纯性肥胖症儿童 3 0例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如空腹血糖 (FPG) <6.1mmol/L ,服糖后 2h血糖≥ 7.8mmol/L并 <11mmol/L即为IGT ,若服糖后 2h血糖 <7.8mmol/L为糖耐量正常 (NGT)。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 葡萄糖耐量 (OGTT)结果显示 ,单纯性肥胖症例 3 0中 ,IGT 14例 ( 48% ) ;肥胖儿童FPG( 4.92±1.2 3mmol/L)和正常儿童 ( 4.5 1± 0 .5 8mmol/L)无差异 (P >0 .0 5 ) ;空腹胰岛素 (FINS) ( 3 0 .99± 2 7.71) μIU/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 10 .2 3± 2 .3 5 ) (P <0 .0 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AI) ( - 5 .0 2± 0 .2 3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 - 3 .83± 0 .19) (P <0 .0 1)。肥胖儿童IGT组BMI、FINS、FPG较NGT组高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服糖 2h胰岛素 (INS 2 )及 2h血糖明显高于NGT组 (P <0 .0 1) ;IGT组ISI(由OGTT计算 )明显低于NGT组 (P<0 .0 0 1)。 3 0例肥胖儿童BMI与FINS、INS2、2h血糖明显正相关 (分别为r =0 .69 P <0 .0 1;r =0 .41 P <0 .0 5 ;r =0 .3 9 P <0 .0 5 ) ,与ISI明显负相关 (r =- 0 .3 8 P <0 .0 5 )。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且肥胖程度越重 ,机体对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中西结合治疗经验,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临床症状、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 16例患者均为肥胖儿,中医辨证属脾肾亏虚、痰湿内盛者14例,气阴两虚、胃热津伤者2例;经治疗3个月后,患者平均体质量下降6.7kg;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者12例;3例血糖稍高于正常值高限,继续予前治疗1个月后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1例血糖仍得不到控制予加用二甲双胍片口服1个月后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半年后停药血糖控制稳定。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主要表现为超重;中医辨证以脾肾亏虚、痰湿内盛为主;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在体质量减轻及中医体质改善后,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3.
儿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儿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儿童NIDDM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它是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儿常有家族史,青春期发病,伴有肥胖、黑棘皮病等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血胰岛素和自身抗体的测定有助于该病与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鉴别。治疗主要参照成人NIDDM治疗方案,其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内皮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内皮素(ET)变化及其与血脂、血压的关系,判断肥胖儿童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进行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方法正常对照组16例,实验组31例,分别测定其血浆ET水平、血脂谱及血压: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浆ET、血TG、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浆ET、血TG、LDL也逐渐增高。相关分析表明:体重与ET、TC、TG,TG、TC与ET,ET与SBP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血浆ET、血脂、血压明显升高,三者密切相关,其中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说明单纯性肥胖已使儿童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发生了内皮功能紊乱。这种内皮损伤可能是联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基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于它与成人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引起儿科医师、营养学师、预防医学者、统计学者的关注。但是它的诊断标准至今仍有争论。各方面专家正试图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适用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一、诊断指标1.年龄标准体重法按年龄测体重超过同年龄平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即归为肥胖。这个指标的明显缺陷是不能区分肥胖和肌肉发达。体重超过标准体重并不都显肥胖 ,还可能是由于瘦体重较大 ,肌肉发达所致。2.身高标准体重法根据横断面调查儿童生…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参照循证医学模式,内分泌学界开展了一系列预防和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临床试 验,内容涉及烟酰胺、胰岛素、环孢菌素、抗CD3单克隆抗体等。该文系统回顾其研究成果,其中一些有益 的结论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动脉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颈总动脉、股动脉是否具有早期动脉硬化的形态学改变、变化的程度以及相关因素,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分别检测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双侧颈总动脉、股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流速度(PSV和EDV),并检测两组儿童的血脂。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动脉内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毛糙、不光滑、连续性差、限局性增厚,有的形成局部强回声斑块,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病史<5年组和≥5年组、男孩组和女孩组之间,动脉IMT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血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G)水平成正相关(r=0.705和0.56)。提示中、重度单纯性肥胖症儿童颈总动脉、股动脉具有不同程度的早期动脉硬化改变,其变化程度与肥胖程度、肥胖病史长短、性别以及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的治疗绝大多数采用短效胰岛素(RI)和(或)长效胰岛素(PZI)皮下注射,每日注射1~3次。国外早在70年代末期即已广泛使用中效胰岛素(NPH或Lente)与RI合用,每日注射1~2次,也能良好地控制病情。我院从1992年开始用NPH或Lente与RI混合治疗IDDM。现将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0~1993年4年间,全部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IDDM住院患儿95例,病程<3个月。入院时合并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者63例,对其中53例,开始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治疗。按使用胰岛素的…  相似文献   

19.
1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尚无治愈方法,故于发病前早期干预对病程进展非常重要.前期糖尿病以血清中能检测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为标志,其中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已作为前期糖尿病筛查的主要指标.易感基因检测也已用于前期糖尿病的筛查.前期糖尿病进行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基因及免疫干预,现已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罗格列酮治疗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加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造模、糖耐量试验确诊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大鼠分为2组,其中一组用罗格列酮治疗7周,于实验过程的第6、9、16周分别取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清CRP;另设普通饲料组作对照。CRP检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第9周明显高于第6周(P〈0.01);糖尿病组大鼠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5);血清CRP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r=0.64,P〈0.01)、胆固醇(r-0.697,P〈0.01)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加重、糖尿病的形成,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罗格列酮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