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组50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80mL/d,连续60d)和肝安组(对照组50例。静滴肝安250mL/d,连续60d);60d后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脏储备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提高其储备功能,且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逐年增多,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病例也相应增加。HIV/AIDS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染是一个互为因果,促进,恶化,迅速导致死亡的伴发病。为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点的认识,使之早发现、早处理,现结合我院16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HIV感染者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84例诊断为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占34.52%(29/84);抗真菌类药物占13.09%(11/84);抗结核药物占17.85%(15/84);32例原有HCV/HBV(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史,但肝功能正常、HBVDNA、HCVRNA均在检测值以下,联用抗病毒类药物后引起肝损伤者占21.42%(18/84);抗生素、中药、解热镇痛药各占3.56%;其他占2.38%.艾滋病/HIV感染者合并真菌感染21例,合并结核感染17例,合并HCV/HBV感染32例.联合用药组较单纯抗病毒治疗组DILD的发生率高(P〈0.05).8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45.24%(38/84),胆汁淤积型22.62%(19/84),混合型32.14%(27/84).结论AIDS/HIV感染者时易发生肝损伤,抗真菌感染、抗结核或有肝病者联合用药DILD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发生率较高;药物性肝损伤的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4.
蒙江明 《广西医学》2010,32(11):1342-1344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合并结核病分枝杆菌(TB)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9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丙型肝炎,男性47例(95.9%),静脉吸毒30例(61.2%),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38例(75.5%),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在双肺中下部,痰培养阳性率高于痰涂片,肝功能轻中度异常31例(63.3%)。结论艾滋病患者中有肝功能损害及肝脾肿大的有可能合并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并比较二者在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治疗组(异甘草酸镁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治疗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异甘草酸镁治疗。分别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组肝功能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异甘草酸镁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和异甘草酸镁均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有效药物,但异甘草酸镁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6.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60ml静脉点滴,1次/d,连续4周;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150mg静脉点滴,1次/d,连续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ALT等复常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黄秋兰  袁静芝 《右江医学》2009,37(2):246-24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途经相似,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常合并丙肝。HIV阳性的丙型肝炎的特征是HCV相关性肝病(肝硬化和代偿性肝病、肝癌)发生率明显增加,病情急速加剧,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预后较差。大量研究表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合并丙肝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患艾滋病或单纯丙肝。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至2007年收治的28例AIDS合并HCV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防治疗效。方法 将47例行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两组给予复方氨基酸、维生素类及护肝片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疗程4周。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对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防治疗效显著,伽玛刀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ALT、AS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TB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上升明显(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减轻伽玛刀对肝功能的损害,有明显护肝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54例,将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28例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26例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方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即分成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66例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两组均为1个月。观察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方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复方甘草酸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苦参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的疗效,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细胞纤维化、防止肝硬化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美能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及时控制肝炎的症状,避免发展成为重型肝炎。方法:对118例(其中,男78例,女40例,年龄15~65岁)符合慢性轻、中、重度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在一般肝炎症状基础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及肝功能变化。治疗组患者应用美能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在症状出现时除了不使用美能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出现重肝表现时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程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对其减轻病情、防止进展成重型肝炎、缩短病程、促进机体清除病毒等诸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安全可靠,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接受替比夫定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恢复、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莫让辉  李论  陆鹏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45-1746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重叠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互之间对疾病的进程的影响。方法对96例艾滋病合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艾滋病合并病毒性肝炎中,乙型病毒性肝炎17(17.7%)倒,丙型病毒性肝炎76(79.16%)例,乙肝重叠丙肝3(3.12%)例,均为静脉共用针头吸毒患者。96例艾滋病合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大部分为轻度或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低。从有性接触或静脉共用针头吸毒开始到发病住院时间均超过6年以上。结论艾滋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远低于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易慢性化有关;当人体同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后,相互之间对疾病的进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新华 《中外医疗》2014,(25):50-51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患者治疗24、48周时进行ALT复常率、HBV-DNA以及HBeAg的转阴率的统计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ALT正常率均为100%,而48周时对照组患者降为70%;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3.3%和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和60.0%;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周时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3%和5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和2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够迅速抑制病毒复制,起效更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128例经血感染HIV患者合并HCV和HBV感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经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血感染HIV患者合并感染HBV和HCV的感染率、肝脏表现及部分免疫学特征。结果128例患者中,单纯合并HCV感染者107例(83.6%),其中40例(31.3%)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损害,15例(11.7%)合并肝炎症状;单纯合并HBV感染3例(2.3%),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炎症状;HIV、HBV、HCV三重感染7例(5.5%),无1例存在肝功能异常和肝炎症状;11例(8.6%)患者未合并HBV或HCV。结论经血感染HIV的患者与HCV的合并感染率高于与HBV的合并感染率,HIV合并HCV感染与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AIM: To demonstrate the pattern of abnormal liver enzymes in HIV patients presen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Port Harcourt. BACKGROUND: Abnormalities of liver function tests (LFT) have been shown to be common in HIV/AID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abnormalities may be due to direct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the HIV virus on the liver cell. It may also be due to gall bladder disease and infection with bacterial, viral or other opportunistic agents.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reviewed the clinical notes and biochemistry results of HIV positive patients presenting at the HIV clinic from January 2003 to October 2003. Efforts were made to elicit symptoms suggestive of hepatobiliary disease. Thei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tatus and their hepatitis C status were obtained. Attempts were made to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liver injury in each patient seen. RESULTS: A total of one hundred and twenty -nine (129) cases were recruited. The mean age was 35.6 +/- 9.0 years with a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1.1 : 1. One hundred and thirteen patients (87.6%) had abnormalities of their LFT'S. Sixteen of these (14.5%) were classified as cholestatic liver injury while ninety-four (85.5%) were classified as having hepatocellular injury. Three patients (2.3%) were HbSAg positive while one (0.8%) was hepatitis C antibody positive. None of the patients was on anti retroviral drugs at the time of recruitment. CONCLUSION: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abnormalities of liver enzymes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HIV in this environment.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characterise the nature of this abnormality and to institut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in this field of HIV related liver disease in our locality.  相似文献   

18.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均联合肝水解肽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上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有效27例,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23例,有效率88.5%。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肝功能复常天数上优于复方甘草酸苷(P〈O.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与苦参素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全部患者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苦参素片,以30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苦参素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较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989~2011年保山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为该人群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8月1日从中国CDC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至2011年年底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历史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CD4、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1989~2011年保山市共报告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4 562例,其中死亡883例,死亡率为19.36%.在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1.0%,21~40岁的占62.2%,已婚有配偶者占61.0%,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68.7%,汉族占77.1%,农民占73.6%,异性传播占59.6%;HIV感染者占50.4%,AIDS病人占49.6%;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在确证后1个月内死亡的占26.3%,一年及以上死亡者占35.1%;CD4≤50、51≤CD4≤100、101≤CD4≤200、201≤CD4≤350、CD4≥351者生存时间≥1年的分别占29.8%,44.8%,46.0%,70.8%,65.5%;在HIV感染者中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占51.2%,异性传播在AIDS病人中占68.0%;主要死亡原因为艾滋病相关性疾病,占73.6%.结论 保山市既往报告死亡的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以汉族、已婚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其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接触传播;CD4计数越高,其生存期越长;AIDS相关性疾病是导致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