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西青蒿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气候条件下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确定青蒿最佳种植区域。方法:测定广西各地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和各地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用GIS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区划。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次之,湿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和桂西南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最适宜种植青蒿;而桂中和桂东南平原地区则不适宜种植青蒿;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亦是青蒿人工种植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影响叶片青蒿素含量主要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对叶片青蒿素含量的增益大小,为采集高青蒿素含量的野生青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选取三峡库区36个青蒿生长地点,对影响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土壤中速效P对叶片青蒿素含量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3439,青蒿植株周围遮阴度对叶片青蒿素含量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1421,其它因素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土壤中碱解N(0.3180)、土壤中速效K(0.2352)、生物量(-0.0084)和株高(-0.0347)。结论:叶片青蒿素含量与生物量、遮阴度、土壤中速效K、速效P和碱解N等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施肥水平对青蒿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对青蒿产量和青蒿素含量的比较,寻找青蒿栽培的最佳肥料配比.方法 开展青蒿苗期N,P,K追肥配比试验,N水平,K水平及K种类等试验.结果 N,P是影响青蒿产量的主要因素,N,P有互补作用,K是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以KCl为最好.结论 青蒿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比例为N:P=1:1,适当增加K用量,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青蒿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和密度对青蒿生长和青蒿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试验研究氮磷钾肥、种植密度及其组合对青蒿生长、青蒿素含量与产量的效应,为青蒿栽培青蒿素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_(16)(4~5)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结果:在合理用量范围氮磷钾肥显著增加青蒿生物量、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氮钾对青蒿素含量提升效应较磷强;高量的氮有利于叶产量,但过量的氮容易引起青蒿素含量降低,从而不利青蒿素产量;高磷钾用量虽没有负效应,但进一步正效应并不显著.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青蒿单株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但适度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并有利光合产物形成叶产量;过高的密度会显著降低青蒿素含量而不利群体青蒿素产量.本试验16个组合处理问,青蒿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相差很大,其中处理12(N肥_3 P肥_4 K肥_2 密度_3)为最优组合,可以获得最高小区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且青蒿品质最优.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采用适度密度对青蒿优质高产栽培至关重要,在试验所在青蒿产区,适宜的施肥为氮300 kg·hm~(-2)、磷(P_2O_5)150~300 kg·hm~(-2)、钾(K_2O)210kg·hm~(-2),密度为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铜胁迫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璇  韩小丽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53-1557
目的:考察土壤铜污染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NO3)2.3H2O,设置土壤中铜浓度为100,300,600 mg.kg-1后播种青蒿种子,观察青蒿在不同浓度Cu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并在80,140 d记录青蒿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及在140 d收获时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青蒿生长的幼苗期,铜处理组青蒿比空白组长势都较差;青蒿播种80 d后,低浓度铜污染(100 mg.kg-1)对青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刺激其生长,较高浓度(300 mg.kg-1)和高浓度组(600 mg.kg-1)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140 d收获时,铜处理组青蒿长势较好且生物量较对照组高,初步推断可能与青蒿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铜处理组明显抑制了青蒿根部的生长;铜主要蓄积在青蒿的根部,根是铜毒害的主要器官;铜低浓度组青蒿素含量比对照组稍高,随着铜浓度的增大,青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青蒿生长期导致的变化,分析原因是过量的铜本身抑制青蒿素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6.
青蒿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及其与青蒿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明确青蒿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与青蒿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在不影响青蒿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定期测定不同土壤类型青蒿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并在收获时测定青蒿素的含量.结果 增加粘土内放线菌的数量,同时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有利于青蒿素的合成;而增加壤土细菌数量的同时减少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不利于青蒿素的合成.结论 青蒿根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与青蒿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青蒿种植适生地等级区划结果的科学性.方法:结合野生青蒿实地调查结果及前人的文献报道,制定出青蒿样本采集规范.利用国标GB/T 2828.1的AQL(32,4)抽样检验方法,对青蒿素含量等级分布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制定了青蒿样本采集规范.青蒿素含量等级分布图模型通过国标(32,4)抽样方法的验证.结论:保证了青蒿采样的科学性及后续实验的可靠性.模型具有可靠性,可以在今后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昭通产青蒿进行质量分析。方法 :用 TL C- IR法鉴别青蒿中的青蒿素 ,用 TL C- UV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 ,花蕾中的青蒿素含量较高。结论 :本法可用于青蒿中青蒿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栽培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四辉 《中药材》2007,30(10):1257-1259
目的:建立测定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青蒿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青蒿素标准溶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最适吸收波长并建立吸收度-浓度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测定青蒿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青蒿素的最适吸收波长为292 nm,吸收度-浓度回归方程为:A=0.05826C-0.00117,相关系数r=0.9999。结论:本法快捷、简便,可作为青蒿药材及青蒿素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栽培地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为青蒿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环境中镉(Cd)在青蒿中的转运规律,及其对青蒿生长发育及其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Cd的质量浓度为0.5,1.5,4.5 mg.kg-1,以Cd(NO3)2.4H2O的形式加入土壤中,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及结论:不同Cd水平均抑制了青蒿的生长,整个生长期内,Cd处理组青蒿均表现为生长缓慢,生物量及各项农艺指标降低;Cd在青蒿体内绝大部分保留在根部,向地上部分迁移的较少,当Cd为1.5,4.5 mg.kg-1时,青蒿根部和地上部分的Cd含量比值分别达到1.8∶1,2.3∶1;当Cd为0.5 mg.kg-1时,青蒿素的合成积累显著提高,但其他Cd浓度下青蒿素含量与空白组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青蒿种质资源利用率和青蒿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63份青蒿种质资源总计252个单株的植株青蒿素含量和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我国青蒿主产区不同种质资源之间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青蒿植株叶重和青蒿素总量同植株茎秆和枝条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而植株青蒿素含量同植株叶部的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随着一级分枝数、下部二级分枝数、茎基部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提高,而随着上部二级分枝数、小叶轴长、下部分枝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降低;青蒿素总量随着植株青蒿素含量、叶重、下部二级分枝数等指标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下部分枝直径、中部二级分枝数、茎重等指标的增加而减少。通径分析表明,一级分枝数和下部二级分枝数对植株青蒿素含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上部二级分枝数对青蒿素含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叶重和青蒿素含量对植株青蒿素总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叶/秆值、枝条重和茎重对青蒿素总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结论:在青蒿育种中可以兼顾高产和高青蒿素含量,而且在选育高产、高含量的青蒿新品种时,应选择株高和冠幅适中、羽片和小叶轴短、中上部二级分枝数少、主茎粗、一级分枝数多、下部二级分枝数多和叶/秆值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孙洪波  刘越  冯金朝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88-1393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最有效药物,但在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作者从以下3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青蒿中的应用研究:一是通过DNA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于青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高青蒿素含量优良品种的快速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二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在青蒿中过表达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抑制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竞争相同底物的酶基因的表达,直接或间接的提高青蒿素的含量;三是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宿主内生产青蒿素的前体或青蒿素.  相似文献   

13.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37-38目的:为明确青蒿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与青蒿素含量的关系。方法:在不影响青蒿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定期测定不同土壤类型青蒿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  相似文献   

14.
昭通产青蒿植物中青蒿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昭通产青蒿进行质量分析。方法:用TLC-IR法鉴别青蒿中的青蒿素,用TLC-UV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花蕾中的青蒿素含量较高。结论:本法可用于青蒿中青蒿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HPLC-ELSD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翱翱  郑文欣  葛发欢 《中药材》2006,29(3):242-245
目的:首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大量的青蒿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青蒿药材中的青蒿素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迪马公司D iamon-sil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 m l/m 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3.5 bar,放大系数(gain)为9;进样体积20μ。l结果:青蒿素在1~5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3%(RSD=1.97%)。结论:本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青蒿药材及青蒿素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为青蒿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累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m以下的青蒿生长快,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也高。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生育期日均温呈正相关,青蒿素产量与植株含水量呈正相关,青蒿素含量与植株含水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海拔1000m以下适度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青蒿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种源的青蒿种植栽培,从播种至生育期开始观察、比较,寻找出青蒿种植栽培技术措施。方法:利用不同地区的青蒿种源从选种至播种、移栽、不同苗龄移栽、青蒿摘尖等试验。结果:经野生驯化后的种源选育栽培。育苗用种以亩100g较合适,2月播种,4月移栽,移栽至大田80天摘尖可提高产量。结论:青蒿应野生驯化后选育留种栽培,每亩用种100g,2月播种,4月栽培,移栽后约80天摘尖,100—110天采收,此时青蒿叶中的青蒿素最高。这样,就能促进青蒿生物量的提高和青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海拔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累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m以下的青蒿生长快,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也高.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生育期日均温呈正相关,青蒿素产量与植株含水量呈正相关,青蒿素含量与植株含水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海拔1000m以下适度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青蒿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青蒿最佳采收时期、采收部位和干燥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青蒿最佳采收时期、采收部位和干燥方式的实验研究钟凤林陈和荣陈敏(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青蒿ArtemisiaannuaL.为常用中药。所含青蒿素(artemisinin)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抗症新药。有关青蒿化学、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4]。但是对青蒿在各个不同生长期内青蒿素含量的变化;合理的采集时间;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青蒿植株、枝条不同部位的青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1仪....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9,(3)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青蒿新品种。方法:以青蒿栽培群体特异性种质资源为材料,选择优株,以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和青蒿素含量为指标,观察历代选育材料,进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结果:选育的青蒿新品种"渝青蒿2号",平均干叶产量为2 346.86 kg/hm~2,比对照(生产种渝青1号)增产7.01%;平均青蒿素含量为12.66‰,比对照提高15.51%,为高产优质新品种。结论:自交系单株选择法可明显提高青蒿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选育的"渝青蒿2号"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