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iu Z  Yan X  Xu CX  Hou DB  Yuan XH 《中药材》2011,34(11):1781-1784
目的:探讨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因素,确定适宜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附子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双酯型生物碱提取工艺为:在15℃条件下,将附子粗粉置于10倍无水乙醇中冷浸3次,每次1 d,双酯型生物碱收率为0.57%,质量分数为18.81%,其中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收率分别为0.16%、0.032%和0.38%。结论:该提取方法高效、低毒、经济、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附子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生物碱经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以附子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UV,HPLC,TLC分别对富集前后附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成分鉴别.结果: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附子生物碱,总生物碱转移率83.70%,纯度67.34%;乌头碱转移率77.78%,次乌头碱转移率94.12%,新乌头碱转移率52.63%;TLC比较发现显示6个相似的生物斑点,说明富集前后生物碱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能有效提高附子中总生物碱的纯度,且各生物碱转移率较高,可用于大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附子药对配伍对附子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研究肠段,以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芪对附子6种生物碱P_(app)的影响。结果当附子-黄芪3∶1时,黄芪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在3种肠段均能降低单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1时,除次乌头碱在回肠外,黄芪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3时,黄芪能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除回肠外)的P_(app),在各肠段均能显著降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结论黄芪可抑制附子生物碱的吸收,且其抑制作用因配伍比例、生物碱的种类和肠段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中6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兰  周海燕  赵润怀  游畅  高超  常琪 《中草药》2009,40(1):131-134
目的 建立附子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 附子干燥粉末用氨水浸润后,以异丙醇一醋酸乙酯(1:1)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液蒸干后溶于0.01%盐酸甲醇中,经微孔滤膜滤过后,20 pL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采用Zorbax Extend-C18柱(250 mmX 4.6 mm,5 μm),以乙腈-4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 1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6种被测生物碱成分,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重现性好,6种成分的RSD(n=5)均小于1.50%;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8.20%~100.4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6、0.36、0.92、0.30、0.52、0.82 ng.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附子类药材中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的同时定量分析,为附子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炒法、蒸法、胆水浸泡及混合溶液浸泡对附子进行炮制。采用UV和RP-HPLC方法分别测定附子四种加工品中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附子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差异,蒸制品和炒制品含量可以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过0.15%的规定。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浸泡程度对川乌炮制品传统质量及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川乌201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法中"浸泡至内无干心"的科学性。方法:制备浸泡不及、适中和太过的川乌浸泡品及其蒸制品,观察性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各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结果:浸泡适中炮制品易于切制,饮片片型平坦,不易破碎。浸泡使生物碱类成分含量降低,随浸泡程度加深,双酯型生物碱总量的降低率分别为28.7%,36.8%,44.9%,单酯型生物碱总量的降低率分别为21.8%,25.5%,40%。蒸制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降低,较生品均降低>98%;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约为生品2倍。结论: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蒸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变化适中,饮片质量较佳,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以煮制时间、水漂次数、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主要因素建立正交实验,通过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采用HPLC法对各炮制环节的附子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比较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质量分数20%以上的胆巴溶液中浸泡能达到防腐的目的,且浸泡20d以上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黑顺片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煮制时间8min,水漂次数4次,蒸制时间3h,干燥温度60℃;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总量逐渐降低,泡胆和漂洗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煮制和蒸制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结论 实验优化所得的黑顺片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炮制过程中各环节对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探讨黑顺片的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附子中生物碱含量与在胆巴液中浸泡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在胆巴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附子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附子中生物碱成分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和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梯度洗脱。结果:泥附子洗净后在胆巴溶液中浸泡,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逐渐降低,浸泡20 d后,成分变化趋于平缓。浸泡20 d样品与生品比较,其降低率分别为60.39%,73.84%,72.57%和88.46%。结论:泥附子洗净后在胆巴溶液中浸泡,能达到防止腐烂的目的,浸泡20 d以后胆附子质量稳定,同时双酯型和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流失70%左右,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有必要改进泥附子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HPLC同时测定附子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3种双酯二萜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和碳酸氢铵(10mmol/L,pH=9.8±0.2)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进样体积200μL;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分离良好,各成分在0.78-50.00μg/mL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1.4-103.4%,RSD在2.41-4.2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附子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定量分析,为附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附子和川乌中的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0.05mol/m L盐酸水超声提取附子和川乌中的生物碱类成分,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1 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4μL;检测波长235 nm。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效/毒值分析、毒性成分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综合评价附子和川乌的质量。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规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MDAs含量差异极显著,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差异显著,乌头碱和双酯型生物碱(DDAs)含量差异不显著。以6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15号附子样品质量最优,7号川乌样品质量最优。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可用于附子和川乌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效/毒值、毒性成分指数的运用能更精确、简便地实现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可更准确地进行药材质量评价。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附子和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分析测定提供参考,为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毒性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不同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40 mmol· L-1乙酸铵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6月4日之前采收的乌头的不同组织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小于6月18日和7月3日,乌头最佳采收期可确定为6月底至7月初.乌头地上部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采收期乌头各组织部位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顺序大体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认了乌头的最佳采收期及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2.
乌头类中药主要包括川乌、草乌和附子等,是历史悠久的临床经典药物,常应用于治疗风湿病、跌打扭伤等各类处方及中药制剂中,其特征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按结构主要分为单酯型、双酯型和胺基醇型[1],其中双酯型毒性最大[2]。双酯型生物碱主要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因这三种生物碱含量高、特征性强,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所以在含乌头类制剂中常被列为含量测定的目标物。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体外血浆温孵法测定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水解规律的方法。方法:空白兔血浆加入不同浓度的3种生物碱混合对照品溶液,通过对温孵不同时间血浆样品的预处理(沉淀蛋白、除杂)、分离和检测等过程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分离分析。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在血浆中均随温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水解速率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与附子饮片在炮制过程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规律一致。结论:所建立的体外水解方法简单、稳定、可控,对上述3种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14种生物碱(多根乌头碱、宋果灵、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以8种水溶性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宋果灵、多根乌头碱)的量为考察指标,对5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性能进行考察,优选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蒸附片加10倍量pH值3.5的酸水,煎煮3次(维持pH值约3.5),每次2 h,合并水煎液,用20%NaOH溶液调pH值10.0,加热回流水解2 h后,放冷,调pH值11.0,上大孔树脂HPD 300,上样量为生药2.5 g/mL树脂,6 BV水洗除杂,4 BV 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物。该提取物收率为1.69%,其中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多根乌头碱、宋果灵的总量高达约15%。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附子生物碱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凯  李佳  张永清 《吉林中医药》2013,33(3):286-288
目的:探讨附子中生物碱的分布规律,为确定合理的加工炮制方法、有效控制附子饮片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附子横向与纵向分割为不同部分,分别以HPLC法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等成分含量.结果:在横向上,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总生物碱均以韧皮部含量最高、表皮与皮层含量最低,而乌头碱却以髓部含量最高、韧皮部含量最低;在纵向上,各种生物碱含量变化的大体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结论: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此规律性,可为附子的加工炮制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干姜与附子共煎减小附子毒性的有效部位及其机理。方法取干姜的水提物及醋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的提取物分别与附子共煎,取各种煎液进行小鼠口服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及用HPLC法测定煎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干姜与附子合煎有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但共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增加,次乌头碱含量减小。干姜的氯仿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同时煎液中乌头碱含量明显减小。尤其是石油醚提取物同时使次乌头碱的煎出量也明显减小。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但煎液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均增加。干姜的水提物与附子共煎毒性略增大,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煎出量略有增加。结论干姜与附子共煎有减轻附子毒性作用。干姜中的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乌头碱等有毒物质的煎出量而减小附子的毒性,干姜中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同附子中的有毒生物碱发生某种结合而抑制其吸收的作用,也可能具有吸收后在体内发挥拮抗附子所含有毒生物碱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在不同主产地不同附子炮制品中的含量变化,为附子中药的行业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lltimat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40 mmol·L-1醋酸铵(氨水调p H=10.0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三种单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均得到良好的分离,回归方程分别为:Y=15.952X-16.118 R2=0.9997;Y=15.906X-2.6445 R2=0.9998;Y=13.218X-23.044 R2=0.9999。三者线性范围是2.5~250μg,2.2~220μg,2.6~260μg。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附子炮制品的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LC-MS-MS法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建立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两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的LC-MS-MS方法。方法:应用液质联用技术,Agilent ZORBAX C18 SB(2.1 mm×100 mm 1.8μm)色谱柱系统,流动相:A水(0.05%FA),B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方法,A-B(72∶28),0~2 min,28%~34%B;2~6 min,34%~35%B;6~10 min,35%~100%B;流速0.35 mL·min-1;柱温40℃,正离子模式,MRM,新乌头碱m/z 632.3~572.3,次乌头碱m/z 616.3~556.2。建立了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建立了同时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的LC-MS-MS方法。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附子水提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4)
目的研究牛胆汁对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有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6份牛胆汁,测定其pH值、密度、总固体、总胆酸;HPLC法测定未发酵和发酵4周后药母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有量;采用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牛胆汁理化指标与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牛胆汁中胆酸含有量与次乌头碱、乌头碱含有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8.589%;36份药材数据聚为3类,第一类群牛胆汁理化指标含有量最低,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处于中间位置;第二类牛胆汁理化指标含有量处于中间位置,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最高;第三类牛胆汁理化指标含有量最高,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最低。结论牛胆汁中总胆酸对次乌头碱、乌头碱含有量降低的影响较大,第三类群牛胆汁较适宜化风丹药母发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