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探讨PDGF-B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合成了特异性的PDGF-B硫代磷酸ASODN及其对照错义寡脱氧核苷酸(MSODN),并将其加入至培养的HSCs。采用MTT法检测PDGF-B ASODN对HSCs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检测PDGF-B和collagen-Ⅰ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与ELISA法分别检测PDGF-B的表达和Ⅰ型胶原的合成。 结果:PDGF-B ASODN在终浓度为10 μmol/L,作用HSCs-T6细胞48 h时,能明显地抑制其增殖,降低PDGF-B和collagen-ⅠmRNA的表达;FCM与ELISA分析表明,HSCs表达PDGF-B和合成Ⅰ型胶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寡脱氧核苷酸在相同浓度下未见抑制效应。结论:PDGF-B ASODN可以抑制HSCs的增殖、Ⅰ型胶原的合成、内源性PDGF-B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抗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索拉非尼抑制人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人肝星状细胞株LX-2进行体外研究,采用-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的合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PCR法测定I型胶原α1mRNA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显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可引起LX-2细胞胶原合成增加,10.0μmol·L-1索拉非尼作用于LX-2细胞24h能明显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无论有无PDGF的刺激,索拉非尼均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抑制LX-2细胞胶原合成(P<0.01);在10.0μmol·L-1浓度下,索拉非尼作用于LX-2细胞12h、24h和48h对胶原合成的抑制率为22.69%、37.52%和71.74%。索拉非尼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诱导的I型胶原α1mRNA表达上调;在2.5μmol·L-1、5.0μmol·L-1和10.0μmol·L-1索拉非尼作用下,I型胶原α1mRNA表达较PDGF刺激组分别下调58.66%、67.06%和81.64%。结论:索拉非尼在体外能抑制人肝星状细胞胶原的合成,抑制I型胶原的表达,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肝星状细胞在活化增殖过程中受多种细胞因子或蛋白的调控,通过表面受体激活信号转导网络系统,促使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这些表面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成为研究的靶向,为纤维化的发生和逆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肝星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和增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为重要的促细胞活化、分裂的增殖剂.PDGF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RA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RI3-K)途径、钙通道、Na+/H+交换等途径进行细胞内信号转导,促进H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中药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经肝复康干预后分别以赖氏法、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血清转氨酶及白蛋白、球蛋白活性 ,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Ⅳ型胶原 (C -Ⅳ )、Ⅲ型前胶原 (PC -Ⅲ )。结果 :肝复康治疗后血清转氨酶、球蛋白活性降低 ,白蛋白活性升高 ,血清HA、LN、C -Ⅳ、PC -Ⅲ均有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同时有效减轻肝细胞损伤 ,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义c—myb RNA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I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反向c—myb基因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myb,将其导入包装细胞PA317中,收获含病毒的培养上清,进一步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HS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c—myL、α1—I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HSC,感染pDOR—myb病毒的HSC自身c—myb表达、细胞增殖及α—I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受抑。结论:c—myb在HSC激活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反义c—myb基因能抑制HSC增殖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这提示抑制c—myb表达可能是防治肝纤维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超微结构及表达α-SMA、PDGF-B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罗格列酮对HSC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SC表达α-SMA、PDGF-B的影响;电镜观察罗格列酮对HSC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罗格列酮对HSC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CM检测:罗格列酮作用后,HSC的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浓度组凋亡率的增加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SC中α-SMA、PDGF-B的表达水平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两者的表达具有紧密相关性(r=0.971);电镜观察显示HSC的生长状态受到抑制,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相关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HSC的增殖、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HSC于G0/G1期、诱导HSC凋亡及降低HSC的PD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可能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活化后的HSC在形态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枯否细胞、pit细胞、炎症细胞和炎症反应的旁分泌作用,HSC活化后的自分泌作用,以及基因改变、活化HSC凋亡等均参与了HSC活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活化情况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其中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又分为6小组,分别于术后12h、1、3、5、7和14d取材。计算肝指数评价肝再生情况;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指数逐渐增加,但递增速度缓慢;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早期下降,而后升到一最高值后开始降低。结论:(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残肝可以再生;(2)活化肝星状细胞术后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规律性变化;(3)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术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残肝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及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增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及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皮下注射CCl4后1、4、8周收集肝组织标本;44例人肝组织,其中包括12例正常肝组织、3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TGF的表达及分布。结果CTGF主要表达于大鼠肝星状细胞及肝细胞胞质中。注射CCl4后,大鼠肝组织中CTGF呈时间依赖性表达增强(P<0.01或P<0.05)。CTGF在人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与大鼠相类似,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CTGF作为一种促纤维化因子,其过表达可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JNK信号转导通路在白细胞介素- 1β(IL-1β)介导的促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 Western印迹法检测JNK的活化程度。应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SCs增殖并观察JNK 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对IL-1β促HSCs增殖的影响。结果:IL-1β有明 显促大鼠HSCs增殖作用,而经JNK特异性阻断剂 SP600125预处理后,IL-1β促HSCs增殖作用 受到抑制(1.560±0.110 vs 1.427±0.113,P<0.05)。IL-1β以时间依赖 方式激活JNK。IL-1β作用HSCs后0、5、15、30、60和120 min,JNK 活性分别为0.982±0 .299、1.501±0.720、2.133±0.882、3.360±0.452、2.181±0.789、1.385±0 .368。结论:IL-1β可刺激HSCs增殖,细胞内JN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 IL-1β促HSCs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义c-mybRNA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反向c-myb基因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myb, 将其导入包装细胞PA317中, 收获含病毒的培养上清, 进一步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HSC,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 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c-myb、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HSC, 感染pDOR-myb病毒的HSC自身c-myb表达、细胞增殖及α-Ⅰ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受抑。结论:c-myb在HSC激活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反义c-myb基因能抑制HSC增殖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 这提示抑制c-myb表达可能是防治肝纤维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Alena Jiroutova Rastislav Slavkovsky Martina Cermakova Lenka Majdiakova Irena Hanovcova Radka Bolehovska Milena Hajzlerova Hana Radilova Ema Ruszova Jiri Kanta 《Experimental and toxicologic pathology》2007,58(4):263-273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 and liver myofibroblasts (MFB) are two cell populations most likely responsi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most connective tissue components in fibrotic liver. They differ in their origin and location, and possibly in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Normal and carbon tetrachloride-cirrhotic livers from rats were used to isolate HSC. Liver was perfused with pronase and collagenase solutions, followed by centrifugation of the cell suspension on a density gradient. HSC were quiescent 2 days after plating on plastic but they became activated after another 5 days in culture. When the culture was passaged 5 times, its character changed profoundly as HSC were replaced by MFB. Microarray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gene expression in quiescent HSC, activated HSC and MFB. The expression of 49 genes coding for connective tissue proteins, proteoglycans,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 growth factors and cellular markers was determined. The pattern of gene expression changed during HSC activation and there were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HSC and MFB.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normal cells and cells isolated from cirrhotic liver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4.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调控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MT1-MMP在FRNK调控HSC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FRNK蛋白在瞬时转染时相应的表达,鉴定转染效果;分别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测定MT1-MMP在HSC中的相应表达。结果:FRNK质粒成功转染HSC,于转染48 h时,FRNK蛋白表达最强,P<0.05;FRNK转染后在基因水平上:MT1-MMP mRNA表达明显增加;翻译蛋白水平上:FRNK质粒转染HSC 48 h后,MT1-MMP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脂质体介导下FRNK质粒转染,可使外源性FRNK在HSC内大量表达,FRNK可能通过上调MT1-MMP值来抑制HSC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主要是由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ECM的过度增生和沉积所致。HSC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抑制HSC的活化是防治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措施包括抑制HSC增殖或诱导HSC凋亡,抑制胶原蛋白的产生或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细胞因子的调控以及间质干细胞的灌注等,因而早期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6(IGFBP2、IGFB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 处理组,处理因素作用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2、IGFBP6在HSC-T6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TGF-β1各处理组IGFBP2、IGFBP6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IGFBP2、IGFBP6在TGF-β1诱导活化后的HSC-T6中表达明显增强,IGFBP2、IGFBP 6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肝纤方”(本单位自拟科研方)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其胶原合成的影响, 并探讨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中的一些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方法: 以16倍、8倍、4倍成人剂量肝纤方水煎液给大鼠灌胃, 于0.5、1、2、4 h后制备两类血清-门静脉血清和下腔静脉血清, 将之作用于从SD大鼠肝脏分离培养的HSC, 以[3H]TdR和[3H]Pro同位素掺入试验测定其对HSC增殖、胶原合成量的影响。结果:灌胃0.5、1、2 h后制备的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含药血清均能减少[3H]TdR的掺入量(P<0.05);以16倍和8倍成人剂量灌胃制得含药血清的作用强于4倍者(P<0.05), 但前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灌胃给药后1h制得的含药血清作用最强(P<0.05)。门静脉含药血清亦能减少[3H]Pro的掺入量, 情况类似于上述对[3H]TdR的作用(P<0.05);但下腔静脉含药血清无此作用(P>0.05)。结论: 肝纤方能抑制HSC增殖、减少其胶原合成, 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一些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TGF-β1、CTGF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1、10、100、500 mg/L)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HSC-T6,用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24 h及48 h后各组细胞中TGF-β1、CTG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10、100、500 mg/L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0/G1期DNA含量逐渐增加(P<0.05或P<0.01),S期DNA含量则逐渐降低(P<0.01),增殖指数(PI)逐渐降低(P<0.05 或P<0.01);24 h各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低(28±4)%、(39±4)%、(45±3)% (P<0.01);(27±4)%、(37±4)%、(41±3)% (P<0.01);48 h组各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低(35±4)%、(49±3)%、(54±3)% (P<0.01);(33±4)%、(48±3)%、(52±3)% (P<0.01);4 h各组CTGF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低(29±6)%、(45±4)%、(56±3)% (P<0.01);(36±4)%、(48±4)%、(49±3)% (P<0.01);48 h组各组CTGF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低(48±6)%、(57±4)%、(69±3)% (P<0.01);(44±6)%、(58±4)%、(62±3)% (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因子TGF-β1、CTGF基因的表达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