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依拉 《医疗装备》2008,21(6):34-3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U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休息、戒烟以及根据病情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口服氯吡格雷75—豫、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用,以14天为1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的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胡林骅 《现代保健》2014,(11):72-7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倒。对照组在常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清除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氮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殷淑娟 《现代保健》2010,(32):35-3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的ABCD3-Ⅰ评分均低于4分,分成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比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优秀。结论低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联合倍量氯吡格雷治疗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NSTEMI且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持续48小时,联合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对照组55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d,两组常规均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扩冠、调脂等药物,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心电图ST段变化、血cTNI及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ST段压低改善,血cTNI值较对照组低,有明显差异(P<0.05)。齿龈出血等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联合倍量氯吡格雷治疗NSTEMI,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低于对照组(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恶心、呕吐,均在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2年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复发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减低了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用药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4例因冠心病心绞痛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方案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持续时长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持续时长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业敏 《现代保健》2011,(7):165-165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件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肠溶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钙)和划照组(低分子肝素钙)。疗程2周后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60%,对照组总有效率6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TIA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阿斯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组)44例;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治疗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用低分子肝素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李友年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370-137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硫酸氯吡格雷片;观察组: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并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UAP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清除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氟伐他汀胶囊、美托洛尔、贝那普利、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观察组90.24%、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65.85%、对照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头晕、潮红,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发现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且应用方便,监测指标简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能提高临床效率,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熊炜燊 《现代保健》2013,(12):21-22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司匹林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方案,氯吡格雷组则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氨氯地平。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种方案的降压疗效差异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3种方案均能有效降压,降压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个月,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氯吡格雷组的改善情况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两者中又以氯吡格雷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