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6位点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 6位点的自然变异。结果91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变异率98.9%(90/91),其中BCP区1762位点变异率最高(61.5%)。重度肝炎和肝硬化中双位点变异显著高于轻中度肝炎(P<0.01)。29例进行过拉米呋啶抗病毒治疗的病例中P区552位点变异率为96.6%(28/29)。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变异具有高通量、高灵敏等特点,对观察HBV基因突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81例慢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位点变异状况及其基因型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HBV-DNA、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 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81例慢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A 载量、基因型和6种常见耐药位点;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HBeAg 的含量,用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 ALT、AST 的浓度。结果81例慢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基因型 B 型38例占46.9%;C 型38例占46.9%;B、C 混合型5例占6.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检测出的43例耐药基因位点发生变异:B 基因型26例突变率为60.5%,C 基因型17例突变率为39.5%;其中 rt204V 变异率为9.3%;rt204I 变异率为34.9%;rt180M+rt204I/rt204V 变异率为41.9%;rt181V 变异率为9.3%;rt236T 变异率为4.7%。在43例出现基因位点变异的患者中,发生 rt204I 变异的 B 基因型占60%,HBV-DNA(U/mL)的对数值为5.73±1.77;C 基因型占40%,HBV-DNA(U/mL)的对数值为6.93±2.12;发生 rt204V 变异的 B 基因型占75%,HBV-DNA(U/mL)的对数值为6.85±2.06;C 基因型占25%,HBV-DNA(U/mL)的对数值为4.17±1.15;发生 rt180M+rt204I/rt204V 变异的 B 基因型占22.2%,HBV-DNA(U/mL)的对数值为5.89±1.95;C 基因型占77.8%,HBV-DNA(U/mL)的对数值为5.58±1.56;发生 rt181V 变异的全部为 C 基因型。结论HBV 发生变异的位点以rt204I 位点变异和 rt180M+rt204I/rt204V 混合位点变异为主;在 HBV 发生变异的不同位点中 C 基因型更易发生 rt181V 位点和 rt180M+rt204I/rt204V 混合位点变异,B 基因型可能更易发生 rt204V 位点和 rt204I 位点变异;在发生 rt204V 位点和 rt236T位点的突变中,HBV-DNA 的载量 B 基因型组明显高于 C 基因型组,在发生 rt204I 位点的突变中 HBV-DNA 的载量 C 基因型组则明显高于 B 基因型组,C 基因型较 B 基因型更易发生耐药位点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位点变异并对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HBV前C区G1896A位点设计只有3'末端有一个碱基不同的两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根据PCR结果判断该位点为G或A。[结果]本文测定的两株克隆序列与AS-PCR结果一致;HBeAg阳性慢性乙肝G1896A突变率为50%(15/30),HBeAg阴性组为90%(27/30),两组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X^2=29.382,P=0.000)。[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HBV前C区G1896A位点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DNA芯片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点样仪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HBV 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和肝活检组织,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雅培试剂检测HBV DNA、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用基因芯片对15份HBsAg,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符合率为100%;15份肝活检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HBcAg阳性15例,原位分子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阳性14例,阳性率93%。99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标本,HBcAg阳性67份,HBV DNA阳性53份,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阳性46份,阳性率分别为69%、88%。32例HBcAg、HBV DNA阳性的肝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诊断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拉米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YMDD变异的存在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Taqman荧光技术检测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例拉米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YMDD变异,对发生HBV DNA YMDD变异的99例患者的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BV DNA YMDD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拉米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 DNA YMDD变异共99例(阳性率49.25%),野生株49例,占24.3%(49/201),53例未检出病毒株,占26.3%(53/201),发生YMDD变异株患者有60.3%ALT异常。结论拉米夫啶在HBV YMDD变异中起主导作用,并且该变异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啶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BV YMDD变异的发生同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基因启动因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因子(BCP)在不同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芯片微流阵列技术,对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BCP区核酸1762碱基A→T进行检测。结果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BCP区T1762变异率10.9%(6/55),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BCP区T1762变异率68.9%(31/45)。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T1762位点均无突变(0/1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1762位点突变率34.4%(20/58),乙肝肝硬化患者T1762位点突变率66.7%(16/24),乙肝肝癌患者T1762位点突变率100%(6/6)。结论乙型肝炎病毒BCP区T1762变异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加重而升高,且HBeAg阴性感染者高于HBeAg阳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变异类型及其与乙肝标志物和HBVDNA载量的关系,为合理指导临床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49倒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BVDNA载量,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BV变异。结果在libV感染的不同模式中,HBV—DNA阳性共检出128例。检出阳性率85.90%(128/149),其中大三阳98.82%(84/85)、小三阳75.75%(28/33)、表面抗原与核心抗体阳性51.61%(16/31)。在三组中前c区突变率分别为14.12%、27.27%和33.33%,1组与2、3组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BCP区突变率分剐为47.06%、48.48%和58.06%,1组与3组比剐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区突变率分别为82.35%、30.30%和51.61%。1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DNA载量≥106组前C区、BCP区和P区突变率分别为48.68%、58.67%和81.33%。与HBV DNA载量104组比,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前C区和P区突变率与HBVDNA载量105组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变异方法简便,特异性高,变异模式判读直观,结果可靠。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检测YMDD变异情况。对指导争调整抗病毒治疗的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nt1896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小三阳患者中ALT升高组(〉40U/L)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100%,而ALT正常组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30%(3/10)(P〈0.05)。结论大三阳和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都存在较高的前C区nt1896变异率(P〉0.05)。前C区nt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 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因芯片方法检测HBVDNA聚合酶区基因突变,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CR扩增HBV DNA P区nt455-796片断。与预制的基因芯片杂交,运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扫描芯片分析基因突变类型。结果:芯片检测HBV DNA P区变异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初步应用显示:慢性乙肝组aa528/552突变率分别为8.6%和9、6%,而无症状肝炎组和重症肝炎组突变率均为0;拉米夫定治疗组与非拉米夫定治疗组比较,aa528突变率分别为10.5%和8.1%,aa552突变率分别为15.8%和8.1%。结论:研究显示HBV DNA聚合酶区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病情轻重无关,而与病程慢性迁延有关;拉米夫定在耐药突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因芯片检测乙肝患者耐药基因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芯片显色法检测HBVDNA在前C/C区、BCP区、P区基因突变来探讨拉米夫丁使用与HBV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用含有HBV DNA前C区1896、1814和BCP区1762、1764以及P区552位点突变信息的探针芯片与HBV DNA杂交,采用显色方法判断结果,检测18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多态性.并将拉米夫丁治疗组和非拉米夫丁治疗组HBV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184例乙肝患者中。前C区1896、1814和BCP区1762、1764以及P区552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8.8%、22.2%、25.5%、29.8%和7.0%:拉米夫丁治疗组和非拉米夫丁治疗组P区552位突变率分别为44.4%和8.7%。结论乙肝患者HBV DNA前C区和BCP区的突变与肝炎慢性化、肝硬化以及HBeAg表达有关;拉米夫丁的使用在HBV DNA P区基因突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