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脑内各部位各向异性程度及正常白质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对2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及DTI序列检查,重建FA图及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大脑脚层面测量主要白质束的FA值.结果DTI显示灰质与白质区各向异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亦不相同,且左右两侧基本对称,重建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可显示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分布,为了解脑功能与白质通路间关系提供了有力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脑白质纤维(white matter fiber,WMF)是指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核之间的大脑组织,又称髓质(medullary substance),是由进出大脑半球和联络两侧半球的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复杂,功能重要,其发生病变或受到浸润均将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  相似文献   

3.
人脑投射纤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人脑内部分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探讨其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 对1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利用纤维束成像软件包显示人脑部分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观察重建的投射纤维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结果 通过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设置不同的部分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长度内采样数目等参数,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皮质脊髓束、视放射、内侧丘系、小脑上脚、中脚和下脚等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显示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投射纤维纤维束成像的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是一种较可靠的研究人脑纤维连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脑先天性畸形是儿童较常见的疾病,DTI和FT较常规MRI能更好显示异常纤维束和正常白质结构间的异常连接.本文旨在介绍DTI和FT在神经管闭合畸形、前脑无裂、神经元移行异常、颅后窝发育异常和神经皮肤综合征这些颅脑先天畸形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常成人大脑胼胝体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 ,研究正常成人大脑胼胝体的形状和结构。方法 :分别对 1 0名正常志愿者 (男 5例 ,女 5例。年龄为 2 4~ 6 5岁 ,平均年龄 4 0 .9岁 )进行弥散张量成像 ,将所得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 ,应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所研制的软件 :Volume one1 .5 6和diffusionTENSORVisualizer 1 .5 (dTV)进行大脑胼胝体纤维束成像。结果 :本研究成功的在活体显示大脑胼胝体的形状和结构 ,在彩色FA图矢状面上胼胝体呈半月形 ,在弥散张量纤维束图横断面上呈蜈蚣状。结论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正常人大脑胼胝体 ,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一新的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6.
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可以定量分析大脑的微细结构,如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比较毗邻脑肿瘤皮质脊髓束(CST)与健侧相应位置CST的FA值,计算FA值的变化范围,以期达到术前准确量化分析CST受损情况。方法对26例毗邻CST的脑肿瘤患者术前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FA彩色编码图上将邻近脑肿瘤的CST受累情况分成水肿、移位、浸润和破坏四种类型。测量毗邻脑肿瘤CST的FA值和健侧CST的FA值。计算FA值的变化范围,并划分为3个范围,将CST受损类型与ΔFA%值相关性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例脑肿瘤患者中,邻近的CST表现为水肿3例、移位8例、浸润8例、破坏7例。当ΔFA%大于0时,与CST水肿相关,ΔFA%介于0%和负30%之间与CST的位移或浸润相关。ΔFA%小于负30%的与CST破坏相关。结论术前分析邻近脑肿瘤的CST的FA值的变化程度,能准确判断CST受损程度,有助于指导脑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成人脑白质不同解剖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对60名正常成人按年龄分成四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相同解剖部位脑白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解剖部位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的走行及方向,FA能准确定量分析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参数对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图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扫描参数。方法:21例正常志愿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16-63岁,平均38.7岁)参加了该项研究。随机分为3组:b值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组和层厚/层间距组。各组分别应用不同的DTI扫描参数,第1组b值组:可变参数是b值,分别为300、1 000、3 000 s/mm^2mm,不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5 mm/0 mm,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21。第2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组:可变参数是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为6、13、21,不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5 mm/0 mm,b值为1 000 s/mm^2。第3组层厚/层间距组,可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分别为8 mm/2 mm5、mm/0 mm、3.5 mm/0 mm,不变参数是:b值为1 000 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21。将所成FA图像和DEC图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所成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图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在b值组,以低b值所成图像较佳,其中以b值=1 000 s/mm^2为最佳,而高b值所成图像噪声较大。施加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并非越多越好,13个方向与21个方向所成图像没有明显差别,6个方向所成图像质量较差。层厚/层间距对图像的影响最大,层厚越厚,图像的信噪比越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为:b值=1 000 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13,层厚/层间距为5 mm/0 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材料和方法:将26例正常婴幼儿(年龄4d至24个月)分为4组:第一组7例,小于6个月;第二组8例,6—12个月;第三组6例,12—18个月;第四组5例,18—24个月。均进行常规头颅MR和弥散张量成像,并测量不同部位脑白质的FA值和ADC值。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ADC值逐渐减低,FA值逐渐升高。不同组别大脑白质各部位的ADC值和FA值不同(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活体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可用于评价脑白质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1.
MR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不同肿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在肿瘤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主要为白质纤维束,并与肿瘤融合,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神经鞘瘤肿瘤实质区平均FA值为FA1:0.318±0.0036,FA2:0.45±0.052,FA3:0.304±0.012,FA4:0.0362±0.071.ADC值为:ADC1:1.233±0.204,ADC2:1.061±0.039,ADC3:1.014±0.108,ADC4:1.469±0.062.脑膜瘤FA值最高,神经鞘瘤ADC值最高.DTT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论:不同肿瘤的FA值和ADC值存在明显差异,DTT较常规MRI可更好地观察肿瘤造成的白质纤维柬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改变.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GE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16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15例3-4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了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弥散张量序列(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增强后T1WI。结果:正常脑白质纤维在不同解剖平面,如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视放射、锥体束、锥体交叉及内外侧丘系等,各向异性分数图(FA)均为高信号,白质纤维受到破坏后表现为低信号,而这些表现在常规T1WI、T2WI及FLAIR图上未能清楚显示。结论:DT1可以无创性检查脑白质纤维,用于脑肿瘤诊断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联络纤维定量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资料与方法选择低病灶负荷RRMS患者2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自愿者20名为对照进行MRI扫描,获取常规MRI图像和DTI图像,分别进行测量分析,比较RRM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联络纤维主要纤维束:上枕-额束、下枕-额束、钩束、下纵束、上纵束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的变化。结果 RRMS组患者钩束(L:F=5.498,P=0.024;R:F=5.158,P=0.029)、下纵束(L:F=8.267,P=0.007;R:F=5.108,P=0.03)、胼胝体/下枕-额束伴行部分(L:F=5.669,P=0.022;R:F=7.162,P=0.011)、下枕-额束/下纵束伴行部分(L:F=4.521,P=0.04;R:F=5.437,P=0.025)的FA值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MS组患者下纵束(L:F=5.012,P=0.031;R:F=5.48,P=0.025)、下枕-额束/下纵束伴行部分(L:F=8.318,P=0.006;R:F=12.882,P=0.00094)、胼胝体/下枕...  相似文献   

14.
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对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分型、各型特点及有关鉴别诊断。结果中颅窝型多呈类圆形伴分叶状突起;后颅窝型多呈梨形或圆形,易突入Meckel腔;骑跨型多呈哑铃形。神经鞘瘤多伴囊变;神经纤维瘤常并发于神经纤维瘤病;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形态不规则。结论特定部位、形态及结构特征,伴Meckel腔扩大,神经增粗及咀嚼肌萎缩等对诊断三叉神经肿瘤有一定特异性。正确分型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不同检查方法的作用。为脑外科和介入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材料和方法 22例动脉瘤患者,全部行DSA检查,其中5例曾行CTA、13例行MR、9例行MRA检查。同时行CTA、MRA及DSA检查者2例。结果 5例CTA检查者,毕 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和形状。13例行MRI检查者,6例显示腔内血栓形成。5例MRA检查者,显示动脉瘤者7例,5例能显示瘤颈,22例检查者,2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患者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及脑组织的MR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7例MS患者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查及头颅DTI检查.结果:病灶、病灶周围看似正常的组织(PWM)、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及看似正常的灰质(NAGM)较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高,各向异性(FA)值减低.有智能损害的MS患者的NAWM、NAGM的ADC值高于智能正常的患者;而其NAGM的FA值低于智能正常的患者.结论:PWM、NAWM及NAGM组织内存在结构与功能改变,并影响认知功能.DTI有助于发现认知改变的微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EPI-DWI和ADC值鉴别诊断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EPI-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诊断脑脓肿(BA)与坏死囊变性肿瘤(N-CIT)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证实的12例BA和34例N-CIT,在术前或行内科治疗前行常规MRI及EPI-DWI检查,分别测量BA与N-CIT囊变区及对侧相应脑组织(CCBT)平均ADC值.结果:EPI-DWI上10例BA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26例N-CIT呈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BA与N-CIT囊变区及CCBT平均ADC值为(0.63±0.20)×10-3 mm2/s、(2.50±0.16)×10-3 mm2/s、(0.89±0.08)×10-3 mm2/s、(0.90±0.08)×10-3 mm2/s,BA与N-CIT囊变区间及与CCBT的ADC值差异显著(P<0.01).结论:EPI-DWI和ADC值有助于BA与N-CI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肌纤维束成像应用于骨肌系统肿瘤诊断的可行性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38例骨肌系统肿瘤,均行常规MRI和DTI,计算并分析良、恶性肿瘤中心区、肿瘤周边区及邻近正常肌肉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体积比各向异性值(VrA),重组病变周围肌纤维束成像,并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肿瘤病变周围肌肉肌纤维束成像主要表现为肌肉推移征象.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浸润、破坏征象.良、恶性肿瘤周边区的FA值和VrA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肿瘤中心区FA值和VrA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 DTI能用于评价肌骨系统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良、恶性肌骨系统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3.0T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9名无窒息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对24例HIE患儿(轻度19例、中重度5例)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选取双侧大脑脚、豆状核、内囊后肢前后部、丘脑、半卵圆中心层面额叶前后部、顶叶以及胼胝体膝部、压部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得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张量(λ//)、垂直扩散张量(λ⊥).采用ANOVA分析三组间不同部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轻度组胼胝体压部FA值及左侧大脑脚MD、λ//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组皮质脊髓束走行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λ//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另外,中重度组左侧大脑脚λ⊥较对照组降低,而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双侧内囊后肢后部λ⊥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DTI更能反映不同程度HIE损伤后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