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12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直肠癌患者中1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82%,其中9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复杂,但是通过术前个人营养状况的调整、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吻合口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易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5例采用全系膜直肠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技术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7例,瘘口愈合时间为(24.2±11.3)天;2例采用手术重置引流管顺利痊愈;保守治疗15例,1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比例不高,手术技巧、术前准备、全身状态及引流等是吻合口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15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直肠癌中19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7%,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调整个人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等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选择合适时机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8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双吻合器技术(DST)行保肛术后吻合瘘发生原因,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8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9.0%),其中6例经冲洗、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瘘口愈合,2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治愈.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吻合口瘘原因复杂,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是防治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并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9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例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导致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3.47%,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术前体重指数、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肿瘤TNM分期.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主要和患者术前自身因素、术前肠道准备及肿瘤进展有关,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六安市立医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的10例患者(9.9%),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及血浆白蛋白含量并不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7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2例患者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后,予手术治疗。10例患者吻合口瘘口均愈合。结论男性、术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杨德法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75-157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4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2年5月-2012年5月共行直肠癌前切除术539例,41例于术后2~13 d发生吻合口瘘,发生比例7.6%。其中15例发生在术后2~7 d,26例发生在术后8~13 d。41例吻合口瘘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瘘口愈合时间9~48 d,平均愈合时间27 d。其中35例行营养支持、加强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治愈,6例行横结肠或回肠双腔造瘘治愈。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术后吻合口扩张治疗,效果较满意,无死亡病例。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应重视预防措施,绝大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吻合口瘘发生后,骶前引流管冲洗、控制感染、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结果:吻合口瘘首选保守治疗,其次手术治疗,关键是综合治疗。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颍上县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43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6例吻合口漏原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6例术后吻合口漏患者1例经引流、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措施治愈,5例患者非手术治疗同时行结肠造口治愈。结论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前的肠道准备、术中的手术方式与技术以及术后的营养支持有关,围手术期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7月我科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10.5%),其中再次手术1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增加。手术时间缩短,吻合牢固、可靠。发生吻合口瘘原因复杂,充分术前准备、正确使用吻合器、保证吻合口血运良好、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刚  张汝一 《当代医学》2014,(28):84-8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7例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贵阳医学院124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前有不全性肠梗阻,肠镜镜先端无法通过,术中见肿瘤近端肠管水肿,近端肠腔有大量粪便残留,行直肠癌Dixon术式同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乙状结肠造瘘术(直肠断端封闭);117例患者术前无梗阻表现,术后出现吻合口瘘6例,4例患者通过抗感染、腹腔冲洗、生长抑素抑制腺体分泌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保守治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直肠癌Dixon术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在没有弥漫性腹膜炎及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为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应做好围手术期准备、肠道准备,术中确保吻合口无张力、良好的血供、吻合口加强缝合及留置肛管减压,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或横结肠造瘘术,术后保持左侧骶前及右侧腹腔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女性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吻合术治疗后并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1~14d发生吻合口-阴道瘘9例,术后0.5~4个月发生吻合口-阴道瘘4例。结论低位直肠前壁大而晚的癌肿累及直肠-阴道膈、高频电刀对阴道后壁组织的延迟性热力损伤、术中拉钩挫伤阴道后壁组织以及吻合口可能嵌入部分阴道后壁组织等可能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90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5.6%),吻合口狭窄2例(2.2%),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并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2008年128例低位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置于腹腔外的病例.结果 128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7例.17例经局部冲洗,加强营养等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与营养状况差、肠管血运障碍、吻合器质量等不同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顾性分析本院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例,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主要临床症状和护理体会。结论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共发生吻合口漏39例(5.78%)。吻合口漏发生于术后7d内71.1%(27/39),发生于术后7d后28.9%(11/39)。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斤吻合口漏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持续性发热、麻痹性肠梗阻、引流管中有粪质样液体。及时发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瘘后做好心理指导、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准确记录引流量,严格全胃肠外营养(TPN)等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9月利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178例中发生吻合口漏15例患者资料。结果:男性、年龄≥60岁及存在术前合并贫血或营养不良、肠道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差异(男性)、高龄(≥60岁)、贫血或营养不良、肠道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是造成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潜在因素,纠正与防范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纵切式回肠襻式造瘘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前切除术,观察组在切除吻合后加行纵切式回肠襻式造瘘术,对照组不用。观察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5%(1例),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症状较轻,行骶前引流管低压冲洗引流后愈合;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4±0.5)d,进食时间(1.5±0.5)d,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5.8±0.9)d,术后住院时间(9.4±1.8) d,治疗费用(3.9±0.3)万元。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20.0%(8例),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症状较重,其中1例行骶前引流管冲洗引流治愈;3例按高位肛瘘行吻合口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经药物坐浴、冲洗换药治愈;4例症状较重,因弥漫性腹膜炎行二次回肠造瘘手术;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4±0.9) d,进食时间(4.2±0.6)d,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7.4±1.4)d,术后住院时间(14.6±3.2)d;治疗费用(4.2±0.7)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吻合口瘘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纵切式回肠襻式造瘘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提前,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方法:对14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86例左半结肠直肠创伤接受Ⅰ期手术治疗的病人、15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和28例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肠腔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漏口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和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6/142)和1.9%(3/157),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病人漏口愈合天数为10.3±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半结肠直肠创伤病人术后吻合(或缝合)口瘘发生率为3.5%(3/86).结论: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13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0例(7.4%),对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和如何预防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4%,其中8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重视吻合口的血运、张力,正确使用吻合器,合理放引流管是防止瘘发生的关键。及时有效的引流,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14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病例皆经术中留置双腔引流、甲硝唑冲洗及全身抗感染、静脉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14例皆在2~4周内治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仔细规范的术中操作对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的预防至关重要,并发吻合口漏后的处理应及时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