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本组1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治愈,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恢复,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心脏彩超示左室功能改善。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注重心理支持,紧急处理;术后加强循环、肺功能维护,IABP辅助治疗;恢复期提供详细、指导性的自我健康维护和一系列有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成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指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与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梗死支的远端相吻合,替代梗死的冠状动脉分支,以改善或恢复缺血心肌的供血,达到治疗冠脉硬化的目的。通常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三支或多支的搭桥术,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开展此手术19例。根据手术配合的要求及特点,重点做好患者的术前访,备齐各种物品、器械及急救药品,测温仪、除颤器等。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温度等变化,器械护士默契的手术配合。使19例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急诊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方法 对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行急诊冠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10%。4例死亡者术前均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紊乱及肾功能衰竭。 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应尽早行急诊冠脉搭桥术。左主干病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首先考虑在机械辅助循环的支持下,尽快采用内科介入方法行血管重建;如内科介入治疗失败,应尽早施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两院区急诊部收治ACS病人258例.按院区接诊病人进行分组,院区A的病人为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组(A组) 112 例,院区B的病人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组(B组)146例,比较两组抢救进入时间、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发病至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日、治疗成功率、病人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护理流程缺陷情况、护理质量考核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抢救进入的时间、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发病至开始冠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8~3.04,P<0.05);两组护理流程缺陷部分指标、护理质量考核和病人终末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1~6.11,Uc=3.21、2.17,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单病种救治时间窗并改善ACS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冠脉慢性闭塞病变病人113例,据PCI治疗结果,将病人分为开通组(61例)和未开通组(52例)。院外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绞痛与心功能分级、主要心脏不良(MACE)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开通组病人的心绞痛程度较未开通组明显减轻(t=-14.375,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未开通组(t=6.089,P<0.01),心功能亦明显优于未开通组(t=-13.928,P<0.01),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开通组(χ2=16.427,P<0.001)。结论成功开通CTO,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减少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要,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及不良事件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单中心年龄≥60岁行PCI治疗的ULMCA病变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并随访。记录随访中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绘制Kapaln-Meier曲线,并采用Cox回归法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82例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1.5(13,36.5)个月,无MACCE中位生存时间为66个月。共发生MACCE43例(23.63%),其中死亡12例(6.5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0.55%)、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1例(0.55%)、靶血管血运重建29例(15.93%),72.09%的MACCE发生在术后2年内。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左主干支架直径(HR=0.37,95% CI:0.17~0.82,P=0.014)、分叉部病变(HR=1.92,95% CI:1.01~3.62,P=0.045)、吸烟指数>1000年支(HR=3.78,95% CI:1.29~11.05,P=0.015)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EuroSCORE Ⅱ≥2%(HR=3.96,95% CI:1.15~13.61,P=0.029)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ULMCA病变患者PCI术后总体预后良好,但术后2年内需特别警惕MACCE发生。左主干支架直径较小、左主干分叉部受累、吸烟指数>1000年支、EuroSCORE Ⅱ≥2%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及脂蛋白(LP)(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并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比较各组血脂以及LP(a)的差异,并以冠状动脉积分为因变量、血脂各成分为自变量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的4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多支病变组LP(a)水平明显高于0支病变组(P<0.01)和早期病变组(P<0.05).一支病变组LP(a)水平高于0支病变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LP(a)浓度成正相关,与HDL水平成负相关.结论:血浆CHOL、LDL、LP(a)浓度升高以及HDL水平降低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P(a)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急救4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成功抢救45例,死亡3例,其中急诊抢救室死亡1例,院前死亡1例,送手术室抢救无效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达93.75%;结论在对严重创伤病人开展急诊急救时,采取持续的、有所预见的以及专门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支架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电话或门诊共随访到256例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病例。其中单支病变(甲组)104例,多支病变(乙组)152例,乙组又分完全重建组67例和不完全重建组85例,分别比较各组支架术后的长期结果。结果:甲、乙组平均随访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甲组比较,乙组心绞痛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再住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降低(均P<0.05);不完全重建组心脏事件增多(P<0.05),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增多、心功能改善率明显减少(均P<0.01)。与完全重建组比较,不完全重建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减少(均P<0.05)。结论: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安全,但长期疗效和预后较单支病变差,而病变冠脉完全重建组长期疗效和预后与单支病变相似,显著优于不完全重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非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行血运重建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268例和CABG组144例.随访截止至2016年1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病死率,次要终点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PCI组与CABG组长期预后的差别.结果 随访时间5(3,6)年,其中PCI组失访28例(10.4%),CABG组失访17例(11.8%).住院期间总MACE、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变化比较,PCI组有效比例高于CABG组,无效比例PCI组低于CABG组(P<0.05).随访期间,PCI组累积全因病死率低于CABG组(7.8%vs.19.4%,P<0.05),总MACE发生率低于CABG组(38.1%vs.43.8%,P<0.05);PCI组累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累积TVR率与CAB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矫正后,PCI组总MACE发生率(HR=1.357,95%CI 1.105~1.729),全因病死率(HR=0.426,95%CI 0.121 ~ 0.753)仍低于CABG组(P<0.05);TVR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安全有效,与CABG组相比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可降低全因病死率和MA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吸烟状态对其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管重建术前及术后的吸烟状态分为3组:不吸烟组(n=458)、戒烟组(n=287)及吸烟组(n=148),详细记录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述术后累计生存率,并比较吸烟状态对全因性死亡及MACCE的影响,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全因性死亡及MACCE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约为27个月,术后吸烟率较术前吸烟率明显降低(16.57% vs.48.71%),且吸烟组患者较年轻(P<0.0l);不吸烟组患者多为女性(P<0.01),体质量指数(BMI)较小(P<0.01).吸烟组全因性死亡(1.53% vs.1.05% vs.6.76%,P=0.002)和MACCE(4.37% vs.5.23% vs.15.54%,P=0.001)的发生率较高,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持续吸烟是导致全因性死亡[HR=2.753,95%CI(1.695~4.473),P<0.01]和MACCE[HR=1.552,95%CI(1.049~1.754),P=0.001]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持续吸烟是导致术后发生全因性死亡和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预后的因素及改善预后的相关策略。方法 选取于该院行CABG 的糖尿病患者78 例。根据手术预
后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和疗效良好组,详细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评估患者术前中期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术中、术后3 d 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分别计算术中、术后患
者平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变异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
析此类患者CABG 术后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ROC 曲线研究糖尿病相关因素在预测CABG 术后的效能。
结果 78 例患者中有17 人CABG 术效果不佳,其中死亡2 人(2.56%)。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糖化血
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血糖水平变异率是影响CABG 术的危险因素,并且预测CABG 术后的ROC 曲线显示2
者的AUC 分别为0.866、0.752,2 者联用时AUC 为0.905,显示出了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变异率是糖尿病患者行CABG 术的危险因素,并且有潜力作为一种指标来预测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Efficacy of stenting for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297 patien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ckground Angioplasty in the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has been controversial.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stenting, including bare metal stent and drug eluting stent (DES), for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MCA disease.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1997 and December 2005, a total of 297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n LMCA lesions in our hospital. Their in-hospital data and clinical follow-up outcomes were analyzed and those in pre-DES "'era" (group I, from September 1997 to December 2002)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DES "era" (group Ⅱ,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4. Patients in 2005 for the time of follow-up less than one year were not included in this group).
Results Altogether 368 coronary stents were successfully deployed in 295 patients. Stents failed to be implanted after balloon predilation in two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successfully. Bifurcation techniques for distal LMCA executed in 206 patients (69.4%, 2061297), included crossover stenting in 156 (75.7%), T stenting in 4 (1.9%), provisional T stenting in 28 (13.6%), kissing stenting in 5 (2.4%) and stent crushing in 13 (6.3%) patients. During their hospital stay, 5 (1.7%) patients died after PCI procedure, of which 4 died from cardiac origin and one of renal failure. The total in-hospital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were 2.0% (6/297). In the follow-up period, 19 patients (6.5%) died [15 (5.1%) of cardiac death and 4 of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Besides, 2 (0.7%) developed subacute thrombosis (SAT) and 16 (5.4%) performe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TLR). The total follow-up MACE was 14.5% (431297). Further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patients in group I, those in group II apparently had more multi-vessel involvement (14.7% vs 81.9%, P〈0.001), and more bifurcation lesions (32.4% vs 72.2%, P〈0.001). After PCI, in-hospital MACE of group I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I (1.1% vs 9.4%, P〈0.05). And the incidences of MACE, TLR and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in group II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I (all P〈0.05) after one year follow-up.
Conclusions As new PCI strategies and intervention devices such as DES are developed, coronary stenting, which might have brought better in-hospital and long-term outcomes than CABG are proved to be technically successful and can be safely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MCA lesions in the experienced center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包括轻度肾损害在内的慢性肾脏病(CKD)对冠心病(CAD)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心血管内科和胸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造影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对确诊为冠心病的579例患者,结合其再住院情况及随访情况,了解冠心病患者目前有无主要临床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晕厥、脑卒中、死亡等情况.将患者按肾功能损害程度(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为4组,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损害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肾功能水平相比,冠心病的各种临床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别;肾功能越差,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率越高.结论: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呈正相关,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冠心病的各种临床事件发生率越高,其预后也越差.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转归,分析其病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大致正常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性别选择3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本临床情况、可能病因、随诊临床预后等。结果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冠心病组在吸烟率、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无差异。冠心病组患者有更高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发生率(P=0.02~0.05)。冠脉正常组24例疑为冠脉痉挛或血栓自溶,1例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1例有结缔组织病,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冠状动脉畸形,3例发现有梗死相关血管肌桥。冠脉正常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冠心病组(P=0.04)。平均随访42个月(12~118个月),联合终点(死亡、再发心梗、心衰、中风)在冠脉正常组为28.2%,冠心病组为68.8%(P<0.01)。冠脉正常组生存率为93.7%,冠心病组90.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单变量分析冠脉正常组的预后预测因子为左室射血分数、年龄、糖尿病和吸烟,多变量分析冠脉正常组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左室射血分数和糖尿病。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比冠心病所致心肌梗死者要好,死亡率亦明显低。冠脉正常并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差的两个独立预测因素为左室射血分数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比值(dTP比值)的变化,评价冠心病患者dTP比值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03例住院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11-dh-TXB2和6-k-PGF1α水平,计算dTP比值。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记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伴随临床疾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随访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冠心病患者dTP比值高于对照组。dTP比值与hs-CRP、TC水平及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支数相关。临床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和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dTP比值较高。患者住院时dTP比值增高与随访1年发生MACE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dTP比值升高,不仅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性,而且预示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 pass grafting,CABG)前后不同阶段左心室的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新桥医院心内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6.1±12.5)岁,选取本院心外科同期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7.8±14.8)岁,分别于手术前3d、术后1、3、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相应时间点的左心室二维图像;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8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二维应变参数的变化差异,以及各组在各时间点内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PCI组及CABG组术前常规心脏超声参数(E/A、LVEF)STI,参数(GBLS、GBRS、GBCS、Prot apex、Prot base、Ptw)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PCI组术后1、3、6个月各阶段的参数值均较术前增高且呈递增趋势,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各阶段参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冠心病CABG组术后3、6个月STI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测值较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④PCI及CABG组的GBLS、GBRS、GBCS均与LVEF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行PCI或CABG手术治疗前后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对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烷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 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