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116例(11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手法碎核58例(58只眼)1-3级核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摘除术,采用宽3.0mm的晶体碎核垫板作为垫板,以晶体定位钩作为劈核器进行劈核、分核、转核等方法。超声乳化组58例(58只眼),1-3级核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常规超声乳化吸出术,采用劈核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平均丢失率及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等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均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断裂或虹膜损伤等并发症。手法碎核术后视力24小时视力:0.1-0.5者32只眼,占55%,0.5-0.8者26只占45%。超声乳化术后24小时视力:0.1-0.5者36只眼,占62%,0.5-0.8者22只眼占38%。两组术后1d,3d,一周,一个月,三个月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角膜散光变化值,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晶状体核硬一到三级核的白内障行3.2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白内障术中可控性好,手术安全简单,其手术效果与切口同样大小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相当,且术后患者只有轻度异物感,视力恢复快,术后感染率低。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俭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定位钩碎核技术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定位钩碎核技术对212例(214眼)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212例(214眼)全部成功完成定位钩碎核,术后第2天视力≥0.2者207眼,占96.7%;视力≥0.5者145眼,占67.8%;视力≥0.8者28眼,占13.1%.结论 采用定位钩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缩小了手术切口,减少了术后散光,提高了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晶状体调位钩劈核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06例双流县残联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进行劈核,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中患者巩膜隧道切口外口均<5mm,术后3d视力>0.5者795例(65.92%),术后1mo视力>0.5者980例(81.26%),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劈核器械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及大批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平面劈核手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面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劈开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完成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结果:对86例86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平面劈核,一次性劈开率为100%。86眼的晶状体核经6mm长切口均安全娩出。术后3,7d视力≥0.5者分别为70眼(81%)和79眼(92%)。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5±0.55D。结论: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平面劈核法适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摘除手术,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改良劈核方法,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73例(73眼)白内障行小切口巩膜隧道,水下连续环形撕囊,改良劈核技术进行摘除.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的变化.结果73例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视力早期就趋于稳定.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通过改良劈核技术,使白内障手术切口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好,手术更为简便,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0眼Ⅲ级以上硬核的老年性白内障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2组,每组各255眼,分别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术式与传统大切口术式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观察2组病例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d、术后1周、术后1月3个时间点小切口组术眼视力大于0.5者分别占61%、83%、89%,大切口组术眼视力大于0.5者分别占52%、59%、65%,小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高于大切口组(P<0.005)。术后1月小切口组的平均角膜散光为(0.79±0.72)D,明显低于大切口组的平均角膜散光(2.61±2.13)D(P=0.017)。2组病例均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白内障摘出术能快速恢复良好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散光小,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囊袋内手法劈核术用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双进路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圈垫器,采用双进路囊袋内劈核对眼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6者269眼占57.7%;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3.07%。术后一月裸眼视力≥0.6者288眼占61.8%;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4.93%。术后半年裸眼视力≥0.6者293眼占62.9%: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5.05%。结论对于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应用双进路圈垫劈核方法.不仅具有小切口的特点,且操作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梯形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梯形小切口及两种手法碎核方法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用梯形小切口及穿刺碎核法和圈套碎核法施行白内障手术57例78眼。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5者占60.26%,矫正视力≥0.5者占97.44%,后囊破裂3例。结论 梯形小切口联合手法碎核技术治疗白内障,切口小、娩核容易、角膜损伤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压核进钩劈核技术与乳化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应用比较,探讨压核进钩劈核技术的优点。

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0例70眼随机分为压核进钩劈核组35例35眼和乳化劈核组35例35眼。分别使用压核进钩劈核技术、乳化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两组病例均完成透明角膜切口、撕囊、水分离后,压核进钩劈核组先用超乳针头吸除表层皮质和软核,轻压晶状体核,然后用劈核钩勾住晶状体5:00位赤道部,超乳针头退回主切口,吃进晶状体核与劈核钩对向用力,将核一分为二。乳化劈核组用超乳针头吃入晶状体核心至晶状体1/2~2/3厚度并吸住晶状体核,劈核钩划入超乳针头对侧晶状体赤道部与超乳针头对向用力劈开晶状体核。记录两组术中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术前及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1、7d角膜水肿、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压核进钩劈核组的U/S time低于乳化劈核组[12.76(8.76,16.76)s vs 22.87(18.36, 27.38)s, P<0.01]; 压核进钩劈核组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乳化劈核组(2133.44±348.58/mm2 vs 1957.94±280.54/mm2,P<0.05),压核进钩劈核组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乳化劈核组[0.15(0.08,0.22)vs 0.22(0.16, 0.28), P<0.01]。术后1d压核进钩劈核组角膜水肿轻于乳化劈核组(Z=13.195,P=0.004),术后7d两组角膜水肿均消退。术后1d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而两组间无差异(Z=-0.48,P=0.63)。

结论:与乳化劈核技术相比,压核进钩劈核技术劈核操作简单,手术安全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术中普通器械劈核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惠玲  马江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411-1412
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调位钩劈核,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8例128眼白内障患者,采用角膜缘后2mm做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开罐式截囊,充分水分离使晶状体核浮至前房,以注水晶状体圈匙进入核下方并向上托住核,晶状体调位钩进入前房至核前面,从核中央两手缓缓用力,将核劈为两半分别托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快,128例术后第1d裸眼视力≥0.5者84眼(65.6%);术后1wk裸眼视力≥0.8者113眼(88.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方法视力恢复快,疗效好。无需特殊器械,设备便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大规模的复明行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手法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184眼Ⅳ级及以上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随机采用手法勾刀劈核法(92眼)或双刀劈核法(92眼),观察比较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观察比较患者术后1d,1wk,1mo的视力、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勾刀劈核法(10眼)与双刀劈核法(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92眼,0.380±0.105)与双刀劈核法(92眼,0.420±0.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84眼,0.480±0.123)与双刀劈核法(86眼,0.520±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60眼,0.610±0.083)与双刀劈核法(52眼,0.643±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1wk,1mo的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均能有效治疗Ⅳ级及以上核的白内障,两组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后囊膜破裂的情况,导致视力恢复有快慢之别,术后角膜水肿及散光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手法碎核小切口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应用手法碎核小切口摘除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方法:观察高度近视眼94眼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mo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者77眼(82%),低于0.5者17眼(18%),并发症包括后囊破裂8眼,角膜水肿19眼,黄斑囊性水肿3眼。结论:高度近视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8例79眼,全部实施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d;1wk;1mo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mo视力提高明显且趋于稳定。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mo较1wk明显减少,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稳定时间短,是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重黏弹剂DisCoVisc和单纯Healon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60例60眼单纯性硬核(≥Ⅳ级核)白内障分两组,每组30例30眼。第一组操作中应用双重DisCoVisc作为观察组;第二组操作中应用单纯Healon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d角膜水肿情况,术前及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1mo角膜内皮丢失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双重黏弹剂DisCoVisc较单纯Healon可以更有效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术后角膜水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双刀劈核法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寻找一种合理的可用于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硬核白内障的劈核方法.方法自己设计两把劈核刀,用于临床上劈开Ⅲ级以上硬核的白内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劈核刀的设计.结果对246例(246只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劈开和观察,一次性劈开率为100%,两瓣晶状体核均经4.5 mm长切口安全娩出.术后第一天、第七天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分别为181只眼(73.6%)、232只眼(94.3%)和24只眼(97.9%).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4D±0.75 D.术后第一天12%的患者在裂隙灯下可见局限于切口附近的角膜基质水肿,25%的患者见局限性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3至7d角膜水肿均消失.结论双刀劈核法具有设计合理,切口小,损伤轻,不受核硬度限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眼科学报2001;1793~95.  相似文献   

16.
透明角膜3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3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配镜时间。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例(79眼)行3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行EAS-1000检查,除外人工晶状体存在偏位情况。然后1,2,3,4wk;3,6mo行视力及显然验光检查,记录患者的视力、球镜、柱镜和散光轴,分别对结果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2,3,4wk;3,6mo的裸眼及矫正视力,球镜、柱镜度数及其散光轴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3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wk屈光状态趋于稳定,即可配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切口撕囊镊劈核治疗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137例老年硬核性白内障137眼(Ⅳ~Ⅴ级核)随机分为A(44眼)、B(45眼)和C(48眼)三组,其中A和B组术中进行劈核,A组采用撕囊镊劈核,B组术中采用劈核刀劈核,C组不劈核。观察术中撕囊镊劈核效果、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d、1w和1m)、手术源性散光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角膜水肿、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撕囊镊劈核成功率100%。两两比较在术后各组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各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d时最大,后随时间延长而缩小,1d、1w和1m时A组和B组手术源性散光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A、B和C三组术眼发生角膜水肿分别为11眼(25.0%)、11眼(44.4%)和11眼(45.8%),两两相比,A组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撕囊镊劈核无需特殊器械、操作简便、术后散光小,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7例(136眼)先天性白内障实行白内障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联合Ⅰ期或Ⅱ期IOL植入。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6眼,>0.3者25眼,>0.1者22眼,<0.1者17眼,26眼因年龄小无法进行视力表检查,但能够跟随光亮或有注视目标,较术前有提高。主要并发症有:后囊膜混浊、葡萄膜炎、角膜水肿、IOL偏中心及青光眼等,未见IOL夹持、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IOL植入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段,配合术后戴镜矫正和弱视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先天性白内障致盲儿童达到脱盲及脱残。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白内障经小瞳孔超声乳化手术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伴有小瞳孔及虹膜前或后粘连者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30例(32眼)外伤引起的陈旧性虹膜前、后粘连及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利用虹膜拉钩,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和拦截劈裂法乳化晶状体核,通过4~5mm大小的瞳孔完成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生理性圆形或近圆形瞳孔。无一例后囊破裂,无一例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 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械治疗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