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下行小儿四肢手术,术中辅用氯胺酮(Ketamin,K)和小剂量咪唑安定(Midazolam,M)强化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期80例四肢手术患儿,年龄3~11岁,其中上肢60例均分为A组和B组,下肢20例均分为C组和D组。4组患儿入室后先肌注K4~6 mg/kg、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A、B组行腋路臂丛阻滞,C、D组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开始手术前2 min A、C组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075 mg/kg,4组患儿术中据情静注氯胺酮1~2 mg/kg,手术结束前20 min停止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比较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C组术中生命体征较B、D组平稳,麻醉效果也较好,且氯胺酮用量和术后并发症也少。结论:局部麻醉加氯胺酮强化麻醉再辅助少量咪唑安定行小儿四肢手术,其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成干生  邵庆祝  毛天  潘冕 《武警医学》2013,24(1):47-49,53
目的探讨硬膜外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硬膜外给予氯胺酮预防寒战的效果。方法 93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实施TURP的男性患者纳入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31例硬膜外给予0.75%的罗哌卡因,2组32例硬膜外给予0.2 mg/kg的氯胺酮加0.75%的罗哌卡因,3组30例硬膜外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加0.75%的罗哌卡因。记录麻醉过程中及麻醉后恢复室内2 h内寒战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幻觉等不良反应。结果 1组寒战发生在统计学上比另外两组发生要频繁,且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幻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另外两组要高(P<0.05);3组产生镇静作用的发生率比另外两组都高(P<0.05)。结论实施TURP手术患者,在硬膜外预防性应用低剂量氯胺酮,可有效减低不良反应及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氯胺酮复合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和单纯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4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 (A组 ) 2 0例 ,单纯氯胺酮复合麻醉组 (B组 ) 2 0例。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并记录氯胺酮用量 ,术毕作清醒程度的判断。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率A组明显优于B组 (P <0 .0 5 )。术中氯胺酮用量A组 (80± 15 )mg比B组 (15 0± 10 )mg显著少 (P <0 .0 1)。与B组比较 ,A组术毕未醒例数极显著减少 ,完全清醒例数大大增多 (P <0 .0 1)。A组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而B组肌颤 2例、呕吐 3例。结论 氯胺酮复合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 ,镇痛完善 ,肌肉松驰 ,用药量明显减少 ,术后并发症少 ,清醒快  相似文献   

4.
王光  朱国强  王翠花  王燕 《人民军医》2006,49(10):583-584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对患儿氯胺酮麻醉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或Ⅱ级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甲氧氯普胺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肌注氯胺酮5~6mg/kg体重、东莨菪碱0.008mg/kg体重行基础麻醉,观察组滴注甲氧氯普胺0.1mg/kg体重;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2ml。术中均以氯胺酮静脉间断注射维持麻醉。监测术中、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观察术中及苏醒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SaO2和离院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用于患儿氯胺酮麻醉,能有效防止恶心、呕吐发生,且不会延长离院时间和导致术中、术后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氯胺酮与吗啡合用于硬膜外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与吗啡合用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72例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8例 ,Ⅰ组为对照组 ,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 8ml;Ⅱ ,Ⅲ ,Ⅳ组为实验组 ,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 10mg(8ml)、吗啡 2mg(8ml)与氯胺酮 10mg +吗啡 1mg(8ml)。用口述评分法评价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 各组的镇痛时间 (h)分别为 4 .6± 1.6 ,4 .2± 1.8,30 .4± 9.8和 2 8.2± 8.6 ,Ⅲ、Ⅳ组的镇痛时间明显较Ⅰ和Ⅱ组长 ,P <0 .0 5 ,Ⅲ和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中Ⅲ组的副作用最大。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与吗啡合用既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又能明显减少吗啡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国荣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85-1385
目的:分析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于手术室门口在家属培护下均予氯胺酮针5mg/kg+阿托品0.02mg/kg臀部肌注实施基础麻醉,待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室,立即面罩吸氧,监测SPO2,血压、心率,并开通静脉通路,再给予肌间沟臂丛麻醉(配方为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按2:1容积混合)按利多卡因5~8mg/kg注入患侧肌间沟,术中监测SPO2,血压、心率变化。结果:手术时间1~3.5h,术毕苏醒时间10~60min,患儿术中安静,血压、心率、SPO2稳定(面罩吸氧下SPO2〉98%),无明显不适,98%术中未出现躁动,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吗啡与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氯胺酮单次注入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部选择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使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吗啡组(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10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 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将各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前、后10 min SBP、DBP、HR、SpO2的变化,48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对循环呼吸功能均无明显改变。KM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不良反应M组和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小儿氯胺酮复合全麻的影响.方法:选择6~12岁接受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的4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氯胺酮复合麻醉;B组(目标组),氯胺酮复合麻醉,术前超前镇痛使用地佐辛,每组20例.手术过程中保留患儿的自主呼吸.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总用药量、患儿苏醒时间与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总用药量、清醒时间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对小儿氯胺酮复合全麻是安全的,能减少氯胺酮麻醉总用药量,缩短苏醒的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脑瘫患儿术前口服氯胺酮、咪唑安定混合液与单纯肌注氯胺酮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前口服氯胺酮(6.0 mg/kg)和咪唑安定(0.3mg/kg)混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氯胺酮(5.0 mg/kg).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5、10、15 min时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精神状态和有无并发症.结果观察组94%的患儿给药时合作,对照组仅有10%,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快,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也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及其他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有恐惧和抵触情绪的患儿观察组为9%,对照组为83%,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患儿术前口服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混合液,镇痛和镇静效果良好.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增加,术后患儿心理和精神状态稳定.口服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混合液作为脑瘫患儿术前用药是安全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小儿氯胺酮麻醉致呼吸长时间抑制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儿,男,4岁6个月。体质量18kg,左侧隐睾,在氯胺酮麻醉下,拟行睾丸固定术。术前检查无呼吸系统疾病。入手术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25mg,而后肌注氯胺酮100mg,约2min后出现麻醉征象。6min时,患儿突然在连续2次呃逆动作后呼吸停止。立即行胸外按压2次后,曾出现微浅呼吸,但继之又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用于烧伤患儿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烧伤患儿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中异丙酚、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之间的麻醉效应.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异丙酚2~8 mg/(kg·h),氯胺酮1~4 mg/(kg·h);对照组给予氯胺酮1~4 mg/(kg·h),γ-OH20~60mg/kg,静脉滴注.两组适时应用咪唑安定0.03~0.1 mg/kg、芬太尼0.8~1.6μg/kg.结果两组麻醉后比较,SBP、DBP、HR、VT、SpO2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用于烧伤患儿TIVA,具有心血管系统平稳、呼吸抑制轻微、药物之间副作用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杜冷丁作为氯胺酮麻醉中一种常用的辅助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如使用不当,则可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进而因缺氧导致严重的后果。现2例小儿术中应用杜冷丁引起的呼吸、循环骤停报告如下。 病例1 1岁8个月,男,体重11公斤。平素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2mg,鲁米那钠25mg。采用杜冷丁12.5mg、非那根10mg、氯胺酮40mg肌肉注射麻醉。手术过程中每隔10min—20min肌注氯胺酮20mg以维持麻醉。当行另侧疝修补术开始时,患儿出现皱眉、肢体扭动等疼痛反应。立即给予肌注杜冷丁10mg。大约6min后,发现患儿心跳、呼吸停止。即行气管插管、心内注射肾上腺素。随即心跳、呼吸恢复。手术照常进行直至术终。经观察未发现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在42例(年龄17~52岁)无心肺疾患的患者,于腹部及下肢手术后注入硬膜外腔止痛。 分两组观察:1组22人,将氯胺酮用注射用水稀释至10mg/5ml,手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硬膜外腔;2组20人,氯胺酮浓度为15mg/5ml,  相似文献   

14.
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苏醒质量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以七氟烷或氯胺酮为主导用于患儿麻醉后的苏醒质量。方法:将围手术期患儿60例分为七氟烷和氯胺酮组各30例。记录患儿出现体动或睁眼时间、出手术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七氟烷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烦躁及噩梦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胺酮组(P〈0.05)。结论:患儿麻醉后苏醒质量七氟烷组明显优于氯胺酮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本组患儿93例,男59例,女34例,术前经彩超检查肺动脉收缩压为(58±17)mmHg(1mmHg=0.133kPa),患儿入室后经面罩吸氧,监测心电,脉搏氧饱合度,无创袖带监测血压,对于可合作患儿经外周静脉缓慢静推氯胺酮2mg/kg,咪达唑仑0.1mg/kg,对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6~8)mg/kg,咪达唑仑0.1mg/kg,待患儿入睡后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5~10)mg/(kg.h)维持麻醉。术闭停丙泊酚,监测心电,脉氧,持续吸氧送回病房。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先心病封堵术,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呼吸功能相对稳定,术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37±11)mmHg。全组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原地区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手术的麻醉应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充分供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肺动脉压力波动,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术中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骍  王公校  马龙 《西南军医》2015,(3):244-246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小儿(非开颅、胸、腹)手术12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Ⅰ组(90例),Ⅱ组(30例)。于皮肤消毒前1min开始用药,Ⅰ组静脉注射氯胺酮3m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h);Ⅱ组静脉注射氯胺酮3mg/kg、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若术中患儿出现明显体动反应则静脉追加氯胺酮1.5mg/kg。记录氯胺酮用量、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及术后镇静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Ⅰ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术中生命体征平稳,Ⅱ组患者心率、血压在各时间段明显增高;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Ⅰ组患儿比较安静,镇静评分满意者明显多于Ⅱ组,苏醒期躁动者明显较少。结论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可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明显降低单纯应用氯胺酮所致术中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副作用以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在宫外孕破裂出血手术的麻醉方法中,我们选 择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用药后,引起双目暂时 性失明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95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情况.根据现有资料对三种麻醉(硬膜外、氯胺酮及东茛菪碱麻醉)下麻醉后15min 休克程度的转变进行了比较。麻醉前处于重度休克的病人中,各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处于中度休克的病人中,硬膜外麻醉组有66.7%的病人休克程度进一步加重(p<0.01)。氯胺酮组有75%的病人休克程度无变化,25%转为轻度.而东莨菪碱组有75%的病人转为轻度(P 接近  相似文献   

19.
林云才  笪庆  郑鹏 《武警医学》2008,19(11):972-975
 目的 探讨应用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不同给药方法在小儿基础麻醉中的优化方案.方法 200例1~6岁,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成以下五组:A组为口服咪达唑仑0.7 mg/kg;B组为口服氯胺酮8 mg/kg;C组为肌注氯胺酮5mg/kg;D组为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氯胺酮4 mg/kg;E组为先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再肌注氯胺酮4 mg/kg.观察各组诱导结果及呼吸循环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①A组与B组比较,A组起效更快(P<0.01),合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②A组、B组均比C组更合作,但不如C组起效更快;③D组和E组相比,患儿更合作,不良反应更少,但起效更慢,两组诱导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优于单独给药,对循环呼吸影响小;口服给药可行性更佳.  相似文献   

20.
以往小儿外科手术多采用大剂量氯胺酮或辅以其他静脉麻醉药,但氯胺酮麻醉存在镇痛不全。无肌肉松弛作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分泌物增多以及出现术中躁动等缺点。本研究将对连续硬膜外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