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纳洛酮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临床观察纳洛酮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影响 ,以评价纳洛酮对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根据颅脑损伤后患者GCS评分 ,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4 0例 ,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 (n =2 5 )和对照组 (n =15 ) ,2组患者均于伤后当天至第 7天经颈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 ,计算出脑氧摄取率。对 2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在伤后 1~ 7d内 ,纳洛酮治疗组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②对于 2组死亡患者 ,纳洛酮治疗组脑氧摄取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氧摄取率是评价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指标。纳洛酮通过改善脑微循环状态和减轻脑细胞损伤 ,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无循环功能衰竭时 ,纳洛酮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脑保护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氧利用率(O2Ucc)对重症颅脑外伤预后的意义及甘露醇和甘油果糖两种脱水剂对(O2Ucc)的影响。方法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两组:A组和B组,分别应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脱水,并以同期32例中度颅脑外伤应用甘露醇作为C组设对照。其余治疗相同。监测颈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气分析,根据氧利用率公式O2Ucc=(Sa—vO2)/SaO2,计算O2Ucc。结果A、B两组颈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C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vO2)及O2Ucc高于正常,与C组差异显著(P〈0.01),而A、B两组间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vO2)及O2Ucc无明显差异。A、B两组共计死亡11例,C组死亡者。死亡病人与存活病人之颈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亦无明显差异,但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vO2)及脑氧利用率差别更大。结论重症颅脑外伤常存在严重脑氧利用障碍.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vO2)及脑氧利用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两种脱水剂对重症颅脑外伤O2Ucc的干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 (Cerebralextractionofoxygen ,CEO2 )的变化规律及其基本原因。方法 根据GCS评分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4 0例 ,于手术后当天至术后第 7天内经颈内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 ,计算出脑氧摄取率。结果 全部患者在术后 2 4h内脑氧摄取率均有明显升高 (t=0 4 8± 0 1 9) ,2~ 3d后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成活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小 ,基本上稳定在正常高限水平 (t=0 33± 0 1 6 )。死亡组下降幅度较大 ,在 5~ 7d左右下降幅度尤为突出 (t=0 2 4 5 8± 0 1 5 2 4 ) ,与成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脑氧摄取的变化反应了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机能状态和利用氧的能力 ,因此可将脑氧摄取率做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30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前经CT诊断,GCS(glasgowcomascale)评分≤7需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5例行咪唑安定0.1mg·kg-1、芬太尼4μg·kg-1、异丙酚1mg·kg-1、维库溴铵0.1mg·kg-1快诱导,依托咪酯组15例在上述基础上由依托咪酯0.2mg·kg-1代替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2min(T1)、插管后2min(T2)插管后10min(T3)及插管后30min(T4)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在相应时间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处血液行血气分析,根据各时间的血气分析计算颈内静脉球、桡动脉处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结果全麻诱导后氧供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脑氧代谢率均降低,但在插管后2min异丙酚组下降更明显(P<0.05),异丙酚组血液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异丙酚诱导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依托咪酯,但与依托咪酯相比更能降低患者的脑氧摄取率,可能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指标及与脑灌注压(CPP)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每6 h测定一次颈静脉搏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颅内压(ICP). 结果 SjvO2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显著相关,SjvO2≤50%或SjvO2≥75%发作2次以上提示预后不良.在CPP<70 mm Hg,SjvO2与CPP有显著的相关性,而CPP≥70 mm Hg组患者中,SjvO2与CPP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SjvO2与CPP监测相结合,能较可靠地反映脑供血及脑代谢状况,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氧分压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78例颅脑重症损伤患者分为A组(丙泊酚静脉全凭麻醉)、B组(七氟烷吸入全麻)和C组(静吸复合全麻)。比较3组患者于麻醉前(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后2 min(T_2)、手术开始后10 min(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及术毕(T_5)时的有创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 O2)、桡动脉血氧含量(Ca 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_0、T_1比较,3组患者T_2~T_5的MAP均显著下降(F=5.112、4.040、4.301,P=0.0002、0.0018、0.0011)。麻醉后,3组患者Sjv O2均显著上升(F=3.833、3.322、8.114,P=0.0027、0.0071、0.0001),Da-jv O2均显著降低(F=3.127、2.635、4.886,P=0.0094、0.0258、0.0004),CERO2均显著减小(F=14.37、8.805、25.72,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全凭麻醉、七氟烷吸入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均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纳洛酮给药对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06年12月颅脑损伤入院患者86例,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GC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于伤后当天至第7天经颈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脑氧摄取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治疗后1~7 d,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组轻型和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患者脑摄氧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血气及脑组织氧利用率(O2UC)对昏迷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52例昏迷患者从入院开始进行连续颈内静脉、动脉血气监测,选取10例非昏迷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同样监测,并计算脑组织O2UC,根据最终治疗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死亡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存活组(P<0.05).对照组和存活组O2UC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O2UC和存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还显示,当昏迷患者O2UC持续<22.2%、SjvO2持续>70.0%时,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结论 SjvO2和O2UC是判断昏迷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有效指标;当SjvO2显著升高,O2UC显著下降时,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死亡率,同时为积极有效的救治工作提供临床资料,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总结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分析此类患者的康复及呼吸道护理对病情及愈后的影响。结果:42例患者中除5例死亡之外,30例治愈出院,7例在康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肺感染。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期的护理同样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救治效果。通过正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总结19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体会,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位护理,预防颅内压升高的护理,低温疗法的护理,皮肤护理等。认为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专科护理,对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型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15例,对照组10例。通过颈内静脉插管采血,观察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差(AVDO2),并分析其与颅内压的关系。结果:伤手第1日SjO2升高,CEO2和AVDO2下降;颅内压重度增高时,SjO2下降,CEO2和AVDO2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重型脑损伤后24小时内存在脑缺  相似文献   

12.
重型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监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计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根据不同ICP、CPP和GCS进行分组,同时选择10例无颅脑病变的非急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伤后1dSjvO2下降,CEO2和AVDO2升高,伤后2~4d,SjvO2升高,CEO2和AVDO2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伤后2~4d,ICP轻、中度升高组SjvO2升高,CEO2和AVDO2下降;同样,CPP轻、中度降低组SjvO2升高,CEO2和AVDO2下降;ICP重度升高组和CPP重度降低组上述指标变化较慢,与ICP轻、中度升高组或CPP轻、中度降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特重型颅脑损伤和重型颅脑损伤组相比,伤后2~5d脑氧代谢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ICP与SjvO2呈负相关(r=-0.8652,P〈0.01),与CEO2呈正相关(r=0.4172,P〈0.05),与AVD02呈正相关(r=0.4771,P〈0.05);CPP与SjvO2呈正相关(r=0.8830,P〈0.01),与CEO2呈负相关(r=0.6724,P〈0.05),与AVD02呈负相关(r=-0.8350,P〈0.01);GCS与SjvO2呈正相关(r=0.8230,P〈0.01),与CEO2呈正相关(r=0.8010,P〈0.001),与AVDO2无相关性(r=2.6310,P=0.677)。结论重型脑损伤后24h内存在脑缺氧、缺血,伤后2~4d为脑氧合过度、脑充血;特重型颅脑损伤伤后2~5d一直存在脑缺血、缺氧,伤后2~4dICP轻、中度升高组和CPP轻、中度降低组为脑氧合过度、脑充血;ICP重度升高组和CPP重度降低组一直存在脑缺氧、缺血;影响脑氧代谢的主要因素为ICP、CPP和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度通气对严重颅脑伤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V-ADL)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例严重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通过改变控制通气呼吸频率和吸入气氧分压调节过度通气水平,使每种通气水平维持稳定15min后,均测定SjvO2、A-VDO2以及V-ADL。结果: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100~150mmHg(1mmHg-0.133kPa)和200-25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从30mmHg降至25mmHg时,可使SjvO2明显降低,A-VDO2明显升高,但PaO2200~250mmHg与PaO2100~150mmHg相比,SjvO2的绝对值均明显较高,A-VDO2绝对值明显较低。与基础值相比,PaO2100~150mmHg、PaCO230mmHg及25mmHg和PaO2200~250mmHg、PaCO225mmHg时V—ADL均明显升高。结论:较高氧合(PaO2200-250mmHg)和中度过度通气(PaCO230mmHg)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是严重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过度通气的最佳匹配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严重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监测严重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氧饱和度的意义.方法选择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患者17例(其中严重脑损伤14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生命体征平稳,动脉氧饱和度达1左右时,通过颈内静脉插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O2),并分析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大脑皮质直接损伤间的关系.结果颈内静脉氧饱和度与GCS呈显著负相关(r=-0.801,P<0.001).有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患者SjO2显著高于无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结论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增加可能是脑细胞摄取氧能力下降及脑血流增加的综合反映,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相对脑充血.  相似文献   

15.
尼莫通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尼莫通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60例成年重型离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通治疗组,各30例,均进行ICP及CPP监测并按Marshall降颅压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尼莫组20mg/d,800 ̄12000644g/h均匀泵入。动态观察临床症状、ICP和CPP变化并于治疗后1周及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尼莫通组于治疗后24小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ICU对72侧重度脑损伤病员的监护体会。重度脑损伤后,病情复杂多变,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死亡率高。但如采观察细致抢救处理及时,可提高脑损伤患者的成活率,其具体措施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及体温的变化。采用特妒并配有心电监护仪、颅内压监测仅、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及时发现或预测病情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损伤后反应,使病人渡过危险期,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928-933
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bulb oxygen saturation,SjvO2)监测可及早发现脑氧供需的变化,尽早治疗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特殊体位手术中应用广泛,与脑组织氧分压(partial oxygen pressure of brain tissue,PbtO2)和近红外光谱对比有其优势,还可用于围手术期生理探索、指导过度通气、综合脑保护和多模式监测等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缺血缺氧后氨基酸谱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 (SHI)合并缺血、缺氧时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苷酸代谢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SD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 ,制成 SHI合并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射免疫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和 c GMP含量。结果 :SHI后 10分钟 ,Glu明显增加〔(19.0±0 .9)μmol/ g(P<0 .0 1)〕,随后逐渐下降 ,并于 2 4小时达最低点〔 (6 .5± 1.0 )μmol/ g〕,72小时组出现回升趋势 ,但仍维持低水平 ;SHI后 2 4小时 c AMP下降至 (5 .7± 1.9) nm ol/ g(P <0 .0 5 ) ,c GMP则升高到 (1.1±0 .3) nm ol/ g(P<0 .0 1) ,c AMP/ c GMP比值下降到 (5 .0± 1.0 ,P<0 .0 5 ) ;SHI合并缺血、缺氧后 ,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结论 :在 SHI合并缺血、缺氧后 ,脑组织 Glu、c AMP和 c GMP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上述氨基酸谱的改变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兴奋毒性和代谢性应激反应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