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治疗肝癌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联合应用(THAE-RHV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资料和方法:8例患者进行THAE-RHV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进先用带囊导管阻断所属肝叶或段静脉,然后向肿瘤的供血动脉注入碘油-抗癌乳剂,最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经肝静脉逆行栓塞时,在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载瘤区肝静脉下逆行注入无水酒精-泛影葡胺(1:1)混合剂。结果:THAE-RHVE技术均成功、无并发症。2-3周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联合应用(THAE-RHV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资料和方法:8例患者进行THAE-RHV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先用带囊导管阻断所属肝叶或段静脉,然后向肿瘤的供血动脉注入碘油-抗癌乳剂,最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经肝静脉逆行栓塞时,在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载瘤区肝静脉下逆行注入无水酒精-泛影葡胺(1∶1)混合剂。结果:THAE-RHVE技术均成功,无并发症。2~3周后CT复查肿瘤区碘油呈密实型充盈者6例,其中4例载瘤段门脉分支内有碘油沉积。术后1~2个月手术切除3例,2例肿瘤呈完全坏死,1例仅见少许退变的瘤细胞。5例随访5~18个月,1例复发。结论:THAE-RHVE后肿瘤区碘油呈密实型充盈者比例较高,肿瘤坏死较彻底,这一方法对限于一个肝叶/段的巨块型肝癌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联合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使肿瘤及载瘤肝段完全坏死,获得介入性肝段(叶)切除的效果,作者进行了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THAE-RHVE)联合应用的动物实验。材料和方法:8只健康犬进行了THAE-RHVE,肝动脉栓塞时用带囊导管阻断区域肝静脉后,向相应区域肝动脉注入碘化油,再注入明胶海绵碎片;逆行栓塞肝静脉时,在球囊阻断肝静脉下注入无水酒精-泛影葡胺(11)混合剂。对照组(单纯肝静脉逆行注入酒精)4只。术后复查肝功能、CT,定期处死实验动物,行肝脏及肺病理学检查。结果:THAE-RHVE及对照组技术均成功,实验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均呈一过性增高。CT复查显示实验组碘油充填栓塞区肝段及所属门脉分支。实验组术后1周病理检查,栓塞区肝段呈完全性、凝固性坏死,肝静脉、门静脉分支壁厚,其内充满机化血栓,2周时坏死周围有肉芽组织及炎症细胞浸润,4~8周栓塞肝叶明显萎缩,坏死区逐步为纤维组织取代。对照组肝段呈不完全性凝固性坏死,范围较小。结论:THAE-RHVE方法安全,能获得选择性肝叶(段)切除的效果,可用于单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E)结合B超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PEI)、32P玻璃微球(32PGMS)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83例中、晚期肝癌分为2组,43例综合应用TAE+PEI+32PGMS治疗,40例单纯应用TAE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手术切除14例(33%),有9例肿瘤组织完全坏死,5例有残存的肿瘤细胞,单纯TAE组手术切除4例(10%),肿块及周边有肿瘤细胞,血清AFP下降率及肿块缩小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2、3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4%,72%,67%,而TAE组分别为53%,10%,0%。结论TAE+PEI+32PGMS的综合应用,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存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癌化疗栓塞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硬化的形成作用。材料与方法 动态观察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前后血清中HA(透明质酸),HPC-Ⅲ(人三型前胶原、Ⅳ-C(四型胶原)、LN(层粘蛋白)4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含量变化,并经疗栓塞导管端位置分为2组,一组30例导管端位于肝固有动脉,另一组16例导管端位于肝节段动脉。结果 肝固有动脉组,首次TACE前后上述4项指标含量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6.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阿霉素(ADM)脂质体-碘油犬肝动脉栓塞(Ⅲ)后 ADM 的体内靶向性特征和药代动力学,并分别与肝动脉 ADM 溶液灌注组(Ⅰ)和肝动脉 ADM-碘油栓塞组(Ⅱ)做了平行比较,实验结果:与(Ⅰ)组相比,(Ⅲ)组外周静脉中 ADM 浓度非常显著降低(P<0.01)而 ADM 的半衰期和肝组织中的浓度则非常显著增加(P<0.01);与(Ⅱ)组相比,(Ⅲ)组外周静脉血中 ADM 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消除半衰期和肝组织中 ADM 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ADM 脂质体与碘油混合肝动脉栓塞可显著提高 ADM 对肝脏的靶向性,延长 ADM 消除半衰期,并因降低外周血浆中 ADM 的浓度而减少了 ADM 对心脏及其它器官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Cox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作者旨在分析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经介入治疗的62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68例,为单纯动脉内抗癌药物灌注(TAI);B组,168例,碘化油与抗癌药混合化疗栓塞(LpTACE);C组,385例,LpTACE再加明胶海绵栓塞(LpGsTACE)。对三组的生存率作了分析比较。结果:影响肝癌预后最明显的因素是肿瘤大小、门脉内癌栓和治疗方法。621例总的生存率1、3、5年分别为62.23%、12.85%和7.45%,中位生存期为16.23个月。结论:含药碘油和明胶海绵复合性化疗栓塞(LpGsTACE)的疗效较LpTACE或单纯TAI为好。了解肝癌的预后因素对选择与处理病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暂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暂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王茂强张金山为了提高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近年国外一些学者对传统的介入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发展了几种新方法,其中,暂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  相似文献   

9.
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柏—查综合征四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介绍了肝癌碘油化疗药物肝动脉栓塞术(Lp—TAE)后一少见而又危险的并发症──柏—查综合征。认为此症的发生主要是肝癌对下腔静脉(IVC)的侵犯、压迫和推移导致IVC内血栓闭塞。确诊有赖于在肝癌患者Lp—TAE后出现迅速加重的下半身水肿、肝大、腹水和少尿时行IVC造影。经导管IVC尿激酶灌注血栓溶解术是治疗此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伟  柯要军  沈蓓  简纪华  白玲  范烨  余中发  卢毅   《放射学实践》1998,13(3):121-125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从1985年4月-1997年12月,我院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172例中、晚期肝癌,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107例,为动脉内抗癌药灌注(TAI);B组:65例,为碘化油与抗癌经再加明胶海棉动脉栓塞(TAE)。对两组的肿瘤直径缩小率、甲胎蛋白下降情况及生存期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TAE组肿瘤直径缩小  相似文献   

11.
家兔氟尿嘧啶胃左动脉灌注与静脉化疗药物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氟尿嘧啶动物胃左动脉灌注和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动力学的基础实验比较。方法 实验家兔 18只 ,随机分 6个时间组 ,由胃左动脉注入氟尿嘧啶 (按 5 0mg/kg) ,于不同时间点 ,留取门静脉及外周静脉血 ,同时处死动物 ,取部分胃组织。血样及组织样经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对照组由耳缘静脉注入氟尿嘧啶 (5 0mg/kg) ,不同时间取血和组织 ,同上处理后测定。 结果 两种途径给药后的门静脉及外周静脉的药时曲线均为 5min达到高峰值 ,之后迅速下降 ,30min后下降缓慢 ,符合二室模型 ;动脉灌注组门静脉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外周血药浓度 ,亦明显高于静脉注药组的门静脉浓度 ,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5min后动脉灌注组胃组织药物浓度 11倍于静脉给药组 ,2h后两者浓度接近。结论 经胃左动脉灌注在门静脉及胃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高的水平 ,而且能使局部药物相对集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HCC的患者86例,A组54例(单纯TACE组),B组32例(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组),通过对比观察患者肝功能、AFP、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的疗效。结果:术后3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24.1%(13/54)、59.3%(19/3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月A、B两组AF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月、12月、36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81.3%(26/32)、43.8%(14/32),明显高于A组的48.1%(26/54)、33.3%(18/54)、18.5%(10/54)(P〈0.05)。结论: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研究TACE联合内皮抑素栓塞治疗后兔VX2肝移植瘤及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血管生成组,每组10只,抗血管生成组经兔肝动脉给予内皮抑素+超液化碘油+阿霉素栓塞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应血管的多普勒血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大(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和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抗血管生成组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5),阻力指数增大(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所有病灶内及其周边多普勒超声均可检测出较丰富血流信号,治疗后显示抗血管生成组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均明显减弱,部分消失。结论 TACE联合内皮抑素可有效地阻断兔VX2肝移植瘤供血,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该血流的变化,便于对其疗效进行及时评价。  相似文献   

14.
125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与化疗加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对125例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TC)和化疗加栓塞治疗(TACE).35例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90例行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结果: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者生存率0.5年为62.9%;1年为25.7%;2年为0.3%;总有效率为68.6%;肝动脉化疗加栓塞者生存率0.5年为92.3%,1年为65.5%,2年为28.9%,总有效率为94.4%.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与化疗栓塞是中晚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疗效优于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同时经肝动脉、门静脉介入与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拟行原发性肝癌介入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肝动脉组和双介入组,肝动脉组行常规肝动脉介入,双介入组行肝动脉、门静脉介入.比较2组术后临床有效率、肝脏体积、肝功能等情况.结果 至观察终点,双介入组有效率、肿瘤直径下降程度都优于肝动脉组;双介入组术后第1天、第3天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较肝动脉组高,术后第7天、第14天,2组无显著性差异;双介入组非栓塞侧体积与术前相比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术后第4周最为明显.2组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肝动脉同时门静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控制和缩小原发性肝癌,并能有效地诱导肝非栓塞叶代偿性增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12例患,2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C),10例加用栓塞(TACE)。结果 除1例于治疗后3天死于肝昏迷外,其余11例治疗后血糖、尿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存期超过1年7例,2年3例,3年1例。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门静脉栓塞化疗术(PV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生存期及并发症。 方法:80例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分成两组,PVCE组40例,行PVCE术。另外40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 结果:PVCE组临床有效率为82.5%,高于TACE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CE组40例患者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2.5%、62.5%及40.0%,TACE组40例患者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5.0%、52.5%及22.5%。PVCE组生存情况优于TACE组。 结论:经门静脉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疗效确切,生存期优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痛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不能手术切除病灶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A、B组,A组14例,B组16例.治疗前A、B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级均为9例,B级分别为5例和7例(χ~2=0.201,P>0.05);Ⅱ型癌栓A组8例,B组9例,Ⅲ型A组6例,B组7例(χ~2=0.002,P>0.05);A、B两组患者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中位数分别为58.7和70.5 U/L(W=191.5,P>0.05);总胆红素(TBIL)中位数分别为21.4和21.7 μmol/L(W=203,P>0.05);白蛋白(ALB)中位数分别为35.3和37.5 g/L(W=214,P>0.05);甲胎蛋白(AFP)中位数分别为680和873μg/L(W=179.00,P>0.0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内原发肿瘤灶,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门静脉癌柃;B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采用Kaplan-Meier计算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A组14.0个月、B组4.0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8,P<0.01).患者3、6和12个月的生存数,A组分别为11、10和7例,B组分别为10、3、0例.2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相比,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注药治疗,可以显著延长伴有Ⅱ、Ⅲ型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应用TACE单独治疗原发性肝癌64例,TACE与PEI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术后对比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期,评价TACE与PEI联合治疗的价值。结果:TACE+PEI组肿瘤缩小有效率为85.71%,TACE组肿瘤缩小有效率68.75%。TACE+PEI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2%、72.1%、39.6%。TACE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34.3%、16.2%。结论:TACE联合PEI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静脉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均采用经皮肝穿门静脉途径植入门静脉支架,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00%(27/27);门静脉支架置入成功率96.3%(26/27);发生肝性脑病3例及肝衰竭4例。支架中位通畅期6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上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85%(14/27)、29.63%(8/27)、18.52%(5/27)。结论: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采用支架开通门静脉主干及分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静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