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6月本院收治1例临床罕见特殊表现的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治40年临床总结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58-1998年间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0例临床资料。其中有高血压表现201例,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5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4例,MEN-Ⅱ型2例,Von Hippel0Lindau病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结果:21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2例因手术困难仅作活检;手术死亡2例。结论:明确的术前诊断可提高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安全性,良好的术前准备可减少儿茶酚胺心肌病的并发症,手术径路的选择须以影像学资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     
20061599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宫大鑫…∥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9).-1112-1115 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该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瘤,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表1参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在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危象,经抢救治愈,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用侧肾癌者手术顺利。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 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 ,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 ,术中发生危象 ,经抢救治愈。 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同侧肾癌者手术顺利。 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 ,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 ,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Zhu Y  Wu Y  Liu D  Sun F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52-854
目的 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958年至199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86例。结果 本组220例患者肿瘤位于肾上腺,66例位于肾上腺外。在2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7例位于肾上腺,22例位于肾上腺外。19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肿瘤281例。结论 对潜在的儿茶酚胺性心肌病的防治可降低手术死亡率。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要靠长期严密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巨大嗜铬细胞瘤15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 1990~ 2 0 0 0年共手术治疗肿瘤直径大于 10cm的巨大嗜铬细胞瘤15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年龄2 8~ 72岁 ,平均 41 5岁。病程 2周~ 2 0年。病变部位 :左肾上腺 4例 ,右肾上腺9例 ,腹主动脉旁 2例。功能性嗜铬细胞瘤 10例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 5例。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血压范围在 140~30 0 / 94~ 180mmHg ,其中 6例 2 4h尿儿茶酚胺升高 ,3例尿香草扁桃酸 (VMA)升高。 5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 ,术前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仅 1例尿儿茶酚胺轻度升高 ,但尿VMA正常 ,另 4例两者均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8.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同期105例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常见于肾上腺偶发瘤及上腹部肿物诊断中,以女性及右侧偏多,肿瘤多呈球形,直径大多<2cm或>5cm,瘤体中常见液化坏死,并且面积较大;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血压无上升,3例有轻度上升,3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应充分认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9.
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 1 95 8~ 2 0 0 1年 9月共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 3 3 0例 ,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 7例 ,占同期嗜铬细胞瘤总数的 5 .2 %(1 7/3 3 0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7例 ,男 6例 ,女 1 1例 ,年龄 1 5~ 45岁 ,平均 2 9岁。病程 2周~ 7年。有阵发性高血压发作者 1 4例 ,血压波动范围 (1 90~ 2 70 ) /(90~ 1 6 0 )mmHg(1mmHg =0 .1 3 3kPa)。发作时伴有头痛、出汗、头晕、心悸等症状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 3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 2例 ,MENⅡa型 1例 (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甲状腺髓样癌 ) ,MENⅣ型 1例(双侧肾…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多发性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单侧肾上腺多发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及肾上腺外多发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外多发嗜铬细胞瘤1例,共计19个肿瘤。本文对肿瘤的定性、定位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2008年我院施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肿瘤直径2.0~4.5 cm,所有病例均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血压无上升,4例轻度上升,2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有潜在的危险性,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石峻  王风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10):619-621
我院自1965年至1992年5月,共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40例。肿瘤位于肾上腺32例;位于肾上腺外8例,病理报告良性嗜铬细胞瘤3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节细胞瘤各1例,术后33例血压恢复正常;7例血压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对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行VMA测定和B超或CT检查一种简便的筛选论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韩见知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及生化定性、影像学定位技术的提高,可较早地发现嗜铬细胞瘤。文献报告,嗜铬细胞瘤中恶性的发生率约占13%~29%,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恶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77~1997年收治恶性嗜铬细胞瘤1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55-2岁,平均病史11个月。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肾上腺外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腹主动脉旁4例,膀胱及脐尿管各1例)。临床表现持续性高血压12例,阵发性高血压3例;发作时常伴有心悸、头痛、多汗及面色苍白。15例中24小时尿儿茶酚胺(CA)阳性12例,香草基扁桃酸(VMA)阳性13例。15例中行酚妥拉明抑制试验4例,结果均为阳性。15例经B超及CT检查均发现肿瘤,瘤体长径大于…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3例,与2000年2月至2009年9月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二例报告贺志顺,许纯孝,马庆铮,李善军先后收治姐弟2人发生双侧肾上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的病例,报告如下。例1,男,8岁。1987年5月因头痛、视物不清1个月入院。BP17/11kPa;24小时尿儿茶酚胺定性试验阳性;B超...  相似文献   

17.
后腹腔镜手术在肾上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5月 ̄1999年8月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4例肾上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13例病理诊断与术前相符,其中肾上腺腺瘤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例,皮质醇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3例),肾上腺囊肿1例,皮质增生症2例,嗜铬细胞瘤1例。1例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髓质增生。本组无并发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Zhu Y  Wu Y  Zhang Z  Liu D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59-761
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958 ̄1998年收治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66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总数的23.3%。结果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恶性比例高,本组中33%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 131I-MIBG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与随访中有重要意义,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后需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9.
儿茶酚胺症(附8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86例儿茶酚胺症。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4例(86%),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0例(11.6%_,肾上腺髓质增生(AMH)2例(2.3%)。CA及VMA测定对诊断有特异性,B超及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率分别为93%和95%。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有多发性、复发性、恶性率明显增高,无症状嗜铬细胞瘤占8.1%。对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及源于腹膜后的上腹部肿物,要注意嗜铬细胞瘤的可能。AMH最可靠的诊断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类肝素酶-1(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VEGF能否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28~179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93~264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PA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76.47%),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8.57%),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HP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HP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A和VEGF有望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