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铁涛教授对"痰瘀相关"理论的阐释和发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痰瘀相关”理论是在中医经典理论基础上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补充、发展而逐渐形成,成为目前研究相当活跃的学术领域之一。邓铁涛教授是中医“痰瘀相关”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较早在论治冠心病方面提出气血痰瘀相关的理论认识,以及“痰是瘀的早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的学术主张,针对南方患者多为气虚痰浊为阻的病理特点,主张益气除痰祛瘀,临证喜用温胆汤加参,即邓氏温胆汤取得显著的疗效,形成独特的辨治特色,并且指导研究生在实验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中医传统“痰”“瘀”学说对西医肺栓塞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了初步论治探讨,认为痰瘀互结是肺栓塞的主要病机所在,因此,提出了以活血化痰为主的治疗方法,并加以详细阐述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痰瘀相关学说 ,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 ,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学说认为 ,凡久病、久痛诸证 ,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其说肇始于《内经》 ,发展于《伤寒》 ,而集大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痰瘀相关学说为理解络病的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解释 ,而且痰瘀同治是络病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从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了痰瘀相关学说在络病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互为相关,素有"津血同源"之谓,痰饮和瘀血作为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当有"痰瘀同源"之说,进而引发探讨痰瘀相关之理论。笔者现从痰瘀相关之历史形成与发展、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尝试性论述,试图以完整其理论体系,方便医家对其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6.
从祖国医学方面探讨了痰瘀与冠心病的关系,认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总结吾师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痰饮和瘀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肌体某些脏腑和组织、引起各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又往往互相影响,使病程迁延难愈。本人根据痰瘀相关理论,治验三则,报告如下。郭某,女,25岁,1994年6月4日初诊。头晕目眩,恶心,有时晕厥,已两月余。曾服苯妥英纳等无效。大便红黑粘稠,吐白沫痰,呕吐胃害物后稍觉舒适,有时头痛汗出,下半身无汗,脉弦滑,舌淡无苔,脐周有压痛,并有如小儿拳样包块数个。此属痰阻中焦,气逆上冲清窍之痰厥,治宜清火化痰,理气活血。处方:姜半夏12g、桔红10g,甘草6g、石菖蒲…  相似文献   

8.
络病多以络脉损伤为基础,气血瘀阻为特征,脏腑功能失调为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是络脉郁滞,并伴有痰、湿、瘀、毒等病邪的聚集。络脉是络病的中心环节,痰瘀互结是络脉损伤的基本演变过程。任何原因导致的络脉损伤均可引起气血运行障碍,从而加重痰浊、瘀血痹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从津血同源思想的渊源、痰瘀相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理论源于《内经》,经2000多年历代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各科均具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在疑难杂症、老年病的防治以及延缓衰老的研究方面,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略论痰瘀同源与痰瘀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瘀,是常见的两种不同的致病因素,临证有许多病都可以涉及,如:“怪病多痰”、“怪病多瘀”说。寥寥数语,说明痰、瘀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它既可单独成为致病因素,亦可联合致病,临证掌握这一规律,就可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法则治疗。现就“痰瘀同源”、“痰瘀同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痰瘀相关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互结进行分析,认为肿瘤由此而生。治疗重在调气和血,疏肝散积,解毒3点。活血化瘀与化痰药物配伍应用治疗肿瘤的意义在于(1)增强了消肿散结作用,能使癌瘤缩小或消失;(2)瘀去有利于痰消,痰消有利于瘀去,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两种病理产物,痰、瘀同属阴津为病,二者均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引起疾病或导致疾病加重。同时,这两种致病因素以其胶着、黏滞之性而缠延难去,并易于或先或后相继产生而成为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历代对此多有论述。多数医家根据其性质、致病特点,认为痰瘀同源、痰瘀同病,且痰瘀可以同治。文章从文献、临床症状、舌苔脉象以及治疗原则、方剂等方面对痰、瘀进行论述,提出痰之产生在瘀之前,即痰为瘀之先。  相似文献   

13.
五脏相关学说是邓铁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理论学说,是指导临床辨证可以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五脏相关学说其学科意义在于横跨了理论层次和实践层次,介乎于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之间。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以相关性、多元性、开放性为主要表征,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从认识上提供了一种开放的眼光,辨证的思路和宽容的气度。  相似文献   

14.
张伯礼教授基于多年中医临床实践,发扬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论点,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之痰瘀学说,认为痰瘀相生相伍,共为阴邪,重浊黏滞,胶结为患,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学说指导临床治疗,提出:痰瘀不自生,生必有故殒。正虚为其本,气机方为因。治痰不忘消瘀,治瘀不忘祛痰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痰瘀同源”学说是中医生理病理学的内容之一,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这一学说在现行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却没有编入和反映出来。有鉴于此,近年来在中基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和  相似文献   

16.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17.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是以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认为邪郁化毒,气血随之壅盛为“毒瘀”形成之始动环节;痰瘀同病,互相兼杂是痰浊或瘀血为病发展的病理结果;气化失司,血流不利则为水是“水瘀”为病之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 瘀血与痰均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互为因果。痰瘀互结是临床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表现极其广泛。它不仅常见于内科疾患,在妇、儿、外、伤等科范围内也常出现诸多证候。古人有“百病兼痰”、“久病致瘀”之说。因此进一步探讨痰瘀相关的因果关系及其病理和治疗,甚为必要。现将本人在多年实践中的肤浅体会,结合文献学习,提出一些看法,以冀引起研究和讨论的兴趣。 1 概念所谓瘀血,从广义而言,凡血运不畅、迟缓、滞塞,甚则凝结成形,不论其在脉络之内,还是离经之血成为血块,久  相似文献   

19.
痰瘀相关学说在络病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瘀相关学说,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学说认为,凡久病、久痛诸证。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其说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而集大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痰瘀相关学说为理解络病的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解释,而且痰瘀同治是络病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从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了痰瘀相关学说在络病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痰瘀”形成的机理、“痰瘀”之间的病理关系、“痰瘀”的调节机制及如何运用“化痰活血”方法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