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药用辅料炮制是一种较早形成的炮制方法。本文将中药历代辅料炮制的沿革及近代应用研究概况加以分述,为同仁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其炮制机理提供参考。 1 历代沿革简介 中药用辅料炮制始见于我国最早医书《五十二病方》及本草《神农本草经》。其中有“熬盐”热熨,蝟皮“酒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代本草著作浩如烟海。现存本草就有300来种。还有许多已佚散的本草,仅有部分内容幸存于后世其它本草著作中。这些本草著作从不同的侧面讨论了有关药物的分类、品种、鉴别、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应用等内容,为我们今天研究中药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丹参用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即有相关记载。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丹参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但历代医家对丹参的功效理解认识不一,甚至有相悖的现象。本研究分别从汉晋南北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和近代时期,通过本草考证对历代本草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经过系统考证,梳理了历代主流本草中丹参功效认识的沿革。发现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丹参即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丹参品种,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本草要籍考》一书中我国历代本草学家的生活年代、数量和籍贯3个方面的描述,对历代本草学家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GIS技术探讨了历代本草学家的地理分布规律及4个分布中心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时间上,不同时期的本草学家数量差别较大,在明清时期的出现数量最多;空间上,历代本草学家的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形成以徽州、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为中心的分布区域。此外,历代本草学家的地理分布自宋代开始呈现明显的南移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本草考证整理历代本草与古籍文献,梳理金樱子在历代本草中的名称、基原、产地和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金樱子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其在本草中多以金樱子记载,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味酸、涩,性温、平,无毒,主归脾、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带等功效。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金樱子即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金樱子Rosae Laevigatae Fructus,其基原和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与现代基本一致,产地存在一定变迁。  相似文献   

6.
山楂为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距今已有1 400余年的药用历史;我国现有已知的药用山楂有11种1变种,多为民间习用品。现行版《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为山里红或山楂,历代本草收载则以野山楂为主,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及功效等方面古今差异不大。山楂药材来源多且分布广,通过本草文献学考证方法,查阅古今本草及文献资料,对山楂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明确历代本草中药用山楂的来源及道地产区,以期规范当前山楂药材流通及应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山楂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7.
对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金粟兰属20种药物的系统考证,澄清了有关同物异名等混淆问题。  相似文献   

8.
二、中药品种在历代本草中的发展从上表历代综合性集成本草或当代中草药代表性著作所收载药物的总数逐渐增加这件事来看,就足以说明,中药品种是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在历代本草性  相似文献   

9.
乌梅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乌梅的历代本草考证,为乌梅资源的市场应用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结果:厘清了历代本草中乌梅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结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乌梅即为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其在品种、采收加工、品质评价方面与现今基本一致,在产地方面存在一定变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的本草考证,收集雷公藤别名,明确药材的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并从古籍中寻找是否有减毒措施。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雷公藤或其别名的描述,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雷公藤的记载不够清晰,清代以后的本草开始记载,从中总结出配伍解毒等方面内容,可为临床应用或减毒提供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所谓历代本草,就是指我国过去各个历史时期所编纂或重修的药学著作而言。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专题联台目录第八种~(1)记载,我国现存本草性质的书即有七百余种之多。这些本草,有综合性的本草,也有专门性的本草。历代本草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各有特点,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药学理论;同时,也反映了由实践而来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和有关药物生产方面的知识,它是我国传统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本草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整理历代本草,了解其内容和实质,分析比较其特点,探求其演变和递嬗关系,总结中药理论与实践,从而找出本草学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发扬中国本草学术思想,有利于防病治病的应用,也有利于人民保健事业的发展。然而古本草种类和版本繁多,有些本草的原本已不存世了,其传抄本经过辗转传抄或翻刻,发生讹误、脱漏、增衍、错简等现象较多。多数传本尚未进行校勘整理,因此有必要进行辑复、校点、注释,使下一代能看得懂,利于继承发扬。尚志钧教授在60年的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中,继承运用乾嘉学派考据的做法,同时参考现代植物分类及药物学的有关新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草文献整理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对资料的掌握、历代本草著作的整理和历代本草药名与实物的核实等方法。掌握资料在进行本草文献研究时,就要学会查阅资料和收集资料,以便掌握资料。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历代文献浩如烟海。从事本草文献研究必须掌握查找中医药文献的方法和步骤,否则就会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茫无头绪,浪费时间和精力。面对众多的中药文献,初学的青年人常不知从何入手,或把某些大部头书的繁杂体例弄得眼花...  相似文献   

13.
由尚志钧、林乾良、郑金生合著的《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以下简称《精华》)一书最近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历代中药文献的内容及其发展情况,共记载现存和佚散的本草著作近千种,分上、中、下三编予以介绍。《精华》是部本草目录书。因为该书在其下编《本草大系》中,按时代及各书产生年代为序,介绍了1911年以前出现的近千种中药文献的名称、作者、内容、版本与收藏等情况,从而为了解历代存佚的药  相似文献   

14.
中药透骨草原植物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骨草为中医外科较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其来源极为复杂,历代本草记载不一.作者通过调查和各种书籍记载,计有20科42种5变种植物做透骨草使用或称做透骨草.本文对其原植物进行了初步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透骨草有四种:益母草、地构叶、风仙花及铁线透骨草.  相似文献   

15.
薏苡仁作为药食两用的原料在民间被广泛使用。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等相关文献资料,从薏苡仁采收加工、历代炮制方法及性味功效进行梳理,对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结果表明,本草记载薏苡仁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糯米炒、盐制(含盐水煮和盐炒)、壁土炒和姜汁拌炒等。其中,清炒、壁土炒沿用至今,麸炒是现代结合实际情况和适应时代需求,在糯米炒的基础上改进所得;并且,现代各地方炮制规范中将古代取仁法列入炮制步骤,与炒制结合,形成"法制"炮制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排脓,解毒散结等功效,内容与历代本草所载一致;法制后的薏苡仁已祛除其寒凉之性,性味归经发生变化,应用范围扩大。研究结果厘清了薏苡仁的采制与炮制历史脉络,并总结整理了古今薏苡仁的性味与功效,为薏苡仁后续规范炮制工艺、各炮制品临床合理运用,及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首乌作为药物,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为传统的补益类药材。近年来,何首乌的肝毒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该文对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何首乌药图进行了考证,并对影响何首乌的品质及毒性因素进行了本草学考察。历代本草中收载的何首乌图基本上均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仅《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和《圖解本草》中的附图可能分别为蓼科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和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历代本草著作中何首乌图与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相差甚远。唐代《何首乌传》中已经注意到何首乌块根中的异常维管束,该特征被历代本草所沿承,这也是推断其基原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证据之一。历代本草中对异常维管束性状的描述逐渐形成了"云锦花纹"这一术语,并认为"五瓣者良"。此外,古代医药学家已经注意到不同性状的何首乌存在毒性有无之别,即"体润而嫩大者佳""老硬多筋,服之塞血"。该文梳理了历代本草中何首乌种质及其"辨状论质"观,为开展何首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振声 《中药材》1999,22(7):363-365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考订历代本草所载11种中药是紫金牛属的6种植物提出了异议,认为古本草所载11种中药至少包括14种紫金牛属和1种茄属植物。  相似文献   

18.
《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自《唐本草》开始,历代本草学转引颇多,但对其中不少节段,一直存在着张冠李戴的混乱现象,有的讹以传讹,贻误至今。故有必要对历代引录乖违之处,订正并予说明,以期引起学习和研究本草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盐制系中药常用辅料制法。鉴于近代对其研究尚少,本文试从中药盐制的沿革,对其作用和原意作初步分析。一、从历代对盐制作用的认识,看盐制的原意中药盐制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历代用盐炮制的药物有一百多种,明确记述其盐制作用的有三十余种药物。从中可初步看出盐制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书籍,对石韦的基源进行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以及标准进行整理,对石韦原植物及药材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石韦品种主要来源于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北京石韦Pyrrosia davidii(Gies.) Ching及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 Ching,而今记载药用石韦主要来源于石韦属Pyrrosia十余种植物。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 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 Ching的干燥叶,其中有柄石韦并未在古代本草书籍中有记载。结论:该研究为理清古今石韦来源、石韦的辨别、资源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