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温度对老年病人术中体温及热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65岁以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输液按常规操作,无殊殊保温措施,观察组将输液液体、腹腔冲洗液加温,使之进入病人体内时与体温接近。分别于病人入手术室和术终记录腋温,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体温较恒定,而对照组则体温明显下降,体热丢失明显;观察组病人术毕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8,P0.05)。[结论]加温输液可有效保持术中体温恒定和体热平衡,室温输液则会导致体温下降和体热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输液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56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为温液体组和室温液体组,分别于术前和术终及术后15、30、60、120 min记录肛温、热量和寒战反应。结果:温液体组患者较室温组肛温降低幅度小,无热量丢失、寒战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预热静脉液体可以避免因输注液体温度低而引起的患者不适,还可以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相似文献
3.
不同输液温度对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输液温度对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和热能丢失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用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输入的液体用Biegler输液输血加温器加温,使液体输入患者体内时的温度与体温接近,对照组30例按常规输入,持续监测并记录术中食管温度、液体输入量,并计算体热丢失量.结果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体温较恒定,而对照组则体温明显下降,体热丢失明显,术毕低体温(<36℃)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入加温液体可有效地保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防止体热丢失、术后寒颤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输液加温对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保温组(A组)44例,室温调节至23℃,非手术部位用不同形状棉毯保护,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输液加温组(B组)43例,在常规保温基础上+电子加温仪加温静脉输入液体(37℃).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即刻,切皮时,切皮后30、60、90、120、150和18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变化,记录麻醉苏醒期的苏醒时间,寒战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切皮和切皮后各时间点,A组患者的体温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寒战和躁动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采取输液加温措施可维持患者术中的体温稳定,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399-401
目的研究术中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以及对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2例,以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术中保温措施来加强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的体温、手术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体温对比两组无差异,观察组在术中、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前TT、APTT以及FIB等指标对比无差异,术后观察组TT、APTT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出现寒战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中保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体温有较好为稳定作用,并且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具有极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人中心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人体温、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 6 2例前列腺电切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分别应用体温 (37~ 38)℃和室温 (2 1~ 2 4 )℃冲洗液冲洗膀胱 ,监测 2种冲洗液对术中 30、6 0min和术终病人体温、血压、心率的影响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温冲洗液组手术结束时中心体温下降到 (35 .7± 0 .4 1)℃ ,寒战发生率为 5 .7% ;室温组下降到 (35 .0± 0 .4 8)℃ ,寒战发生率为 33.3% ,平均动脉压升高 ,心率加快。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2组体温下降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和P <0 .0 1)。结论 室温冲洗液较体温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人的中心体温影响大 ,手术时应当采用体温冲洗液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术中不同部位静脉留置输液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婴幼儿术中静脉留置输液的最佳部位。方法将96例手术患儿按手术顺序分为3组,穿刺部位为第1组取头皮额正中静脉、第2组取前臂头静脉、第3组取踝部大隐静脉;从患儿合作程度、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3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合作程度高、穿刺所需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部大隐静脉可作为婴幼儿术中静脉留置输液首选部位。 相似文献
9.
10.
11.
硬膜外罗哌卡因对全凭静脉麻醉异丙酚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II级胸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30岁以上成人 ,体重超过 4 5kg ,无心、肺、肝、肾及代谢性和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成两组 ,硬外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 (罗哌卡因组 ) ,和单纯全凭静脉麻醉组 (单纯全麻组 ) ,每组 2 0例。所有病人在全麻诱导前于T7~T10 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 ,罗哌卡因组经导管注入 0 .75 %罗哌卡因 5ml,单纯全麻组注入生理盐水 5ml。 5min后全麻诱导 ,顺序静脉注射芬太尼 3μg/kg,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 4 μg/ml。病人意识消失后 ,静注维库溴铵 0 .1mg/kg,然后把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降为3.3μg/ml维持麻醉。 2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潮气量 10ml/kg。术中每 4 5min追加芬太尼 2 μg/kg ,罗哌卡因组每 90min追加 0 .75 %罗哌卡因 3ml,适时追加维库溴铵 0 .0 5mg/kg,满足肌松需要。术中增加或减小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 ,每次 0 .1μg/ml,使BIS值维持在 5 0± 5范围内。记录入室后 (基础值 )和术中血液动力学、BIS和HRV。结果 :单纯全麻组中有 1例行肺癌根治术 ,术中广泛渗血 ,从组中剔除。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罗哌卡因组的芬太尼用量 <单纯全麻组(P <0 .0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60例,分为三组( n=20):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记录三组患者给药前(T0),插镜时(T1),结肠镜过乙状结肠(T2)、脾曲(T3)、肝曲(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三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不适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重复检查的依从性评分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A组和B组的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术后不适度VAS评分和重复检查的依从性评分均低于C组( P <0.05),但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T2、T3和T4时的MAP和HR较T0时升高( P <0.05);B组T2、T3和T4时的MAP和 HR较T0时降低( P<0.05);A组各时点的MAP和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2、T3和T4时的MAP和HR均降低( P <0.05)。三组组间和组内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和 B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C 组患者检查过程均知晓。[结论]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且患者循环稳定,无明显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和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6月于本院进行择期手术 ASA Ⅰ~Ⅱ级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序贯法组和点斜法组各30例。序贯法组按照序贯法测定 ED50的要求进行测定;点斜法组按照点斜法测定 ED50的要求进行测定。观察记录给药前及给药第15、30、60 min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寒战发生率。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15、30、60 min时 HR、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 HR、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15、30、60 min SpO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 SpO2、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寒战分级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测定右美托咪定麻醉后寒战 ED50均为0.4μg/kg,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麻醉后寒战 ED50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心理诱导法行静脉输液121例,常规法静脉输液119例,并对二者静脉输液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接受心理诱导患儿121例中,静脉输液成功率为98.3%;常规静脉输液119例,成功率为90.8%。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采用心理诱导静脉输液法,可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且需术中输血的骨科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人。干预组患者输血前采用便携式输液加温器将库存血加温直至37℃;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将库存血放置在常温下15-20 min。采用肛温探头检测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60、90、120 min的肛温,并观测患者麻醉清醒后到离开苏醒室这段时间内的寒颤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有2名患者、对照组有1名患者由于麻醉方式改变而退出研究。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肛温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肛温下降的程度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寒颤发生率分别为32.14%和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9,P〈0.05)。结论加温输血可以有效避免体温的大幅度下降,可降低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寒颤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44-2645
目的探析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开腹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监测患者麻醉前、麻醉后、半小时后、45 min、60 min、75 min和手术完成即刻体温,以及完全清醒状态寒战发生的时间、级别、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麻醉后核心体温下降速度较缓,术前与术前体温存在差异。对照组核心体温在麻醉后40 min最低,10 min后术前与术后体温差异显著。寒战发生级别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寒战持续时间小于试验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均使核心体温下降,但全麻下降时间更短,下降温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在门诊口腔手术中应用(无痛牙科)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CI)组和手控输注(MAN)组,每组30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时间用药量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2min、5min、10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镇静深度。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无明显差别,MAN组在术中的燥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I组(P〈0.01),MAN组的MAP及HR在手术中明显波动。6例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P〈0.01),但经严密的观察与及时处理,手术结束后上述指标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TCI组与MAN组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口腔拔除阻生牙效果好、风险小,护理的配合对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在长期静脉输液难以穿刺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神经内科长期静脉输液难以穿刺的老年患者281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由同一个护士在同一个患者的身上,单双日交替实施常规静脉穿刺法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法,比较其疼痛程度及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成功率。【结果】长期静脉输液难以穿刺的老年患者采用离心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5)。【结论】离心方向静脉穿刺法能有效降低长期静脉输液难以穿刺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