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Ce、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病例简介产妇,34岁,孕4产2,有输血史。孕第1胎时,因贫血于孕5个月时行引产术,术后输血400ml,第2胎正常产,现孩子健康,第3胎于怀孕3个月时发现为死胎,患儿为第4胎,出生后24h出现黄疸,全身黄染进行性加重,经检测发现,患儿系抗Ce及抗e引起的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与方法抗A、抗B标准血清(长春博德,批号20031209);广谱抗球蛋白、抗D、抗E、抗C、抗e、抗c、聚乙烯乙二醇(PEG)、二硫苏糖醇(DTT)和谱细胞(上海市血液中心,批号20040220);ABO型红细胞(本室自制);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鉴定均按文献[1]方法进行。2.2红细…  相似文献   

2.
夏伟  耿微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94-995
<正>1病例简介患儿,男,2 d,在某医院出生后当日皮肤出现黄染。患儿母亲无输血史,第1、2胎分别孕4月、2月自愿流产,第3胎产后发生不明原因黄疸而死亡,该患儿为第4胎。医院怀疑该患儿系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遂将母子标本送本血站血型室相关检测,经检测产妇血清中含有效价较  相似文献   

3.
弱IAT反应性抗-cE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病例简介患儿母亲 ,2 7岁 ,孕 6产 2 ,无输血史。第 1胎自然流产 ,第 2胎于 2 0 0 1年 8月 12日生产 ,男婴 ,出生后第 2天出现黄疸 ,总胆红素 190mmol/L。经血型血清学检测 ,发现患儿母血清中有抗 cE ,患儿属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HDN) ,经换血治疗后 ,患儿黄疸消退 ,痊愈出院。3 血型血清学检查HTSS〗3 1 试剂 抗 A ,抗 B ,抗 C ,抗 c ,抗 D ,抗 E ,抗 e,配组细胞 (Immucor公司 ) ;抗球蛋白血清 ,聚凝胺试剂 (本实验室自制 )。3 2 患者血型 母 :A ,CCDee ,父 :O ,ccDEE ,子 :O ,CcDEe。3.3 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报告1例抗c、抗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一、病例简介产妇翟××之女婴,出生后数小时,皮肤巩膜黄染加重,黑便、嗜睡.实验室检查:Hb75g/L,RBC 2.48×10~(12)/L,黄疸指数64u,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 产妇,29岁,汉族,无输血史,孕3产2.第1胎人工流产,第2胎产后因新生儿黄疸死亡,2年后再孕(第3胎).孕20周来本站作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为A,Rh0(D)阴性(Ccdee),IgG抗-D效价为16.此后持续在本站追踪检测效价,孕34周时,IgG抗-D效价为128,去天津某医院行剖腹产.从产妇在该医院的病例资料得知,新生儿产后6h内出现黄疸,当天取新生儿血样检测血型为A,Rh0(D)阳性,系抗-D引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立即进行换血治疗[Rh0(D)、A型血400ml],并辅以光疗(换血后Hb 130g/L),10d后出院回本市.患儿出生后37d,因贫血(Hb 70g/L)住进本市某医院.本站对患儿血样本进行检查,血型为A,Rh0(D)阴性,DAT阴性,IgG抗-D效价为16.间隔1周,2次输注Rh0(D)阴性血,纠正贫血,症状得以控制.生后4个月随访,婴儿体格发育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1病例简介患者,女,50岁,无既往输血史及流产史,有2次妊娠史。2006年3月20日,因腰椎管狭窄入院做手术,术中备血。患者主诉3岁时为增强免疫力预防麻疹,臀部肌肉注射其母亲血液1ml,1979年生第1胎,出生时健康,第3天始出现黄疸,出生5d因急骤性黄疸加重救治无效死亡。1981年10月10日妊娠第2胎前在天津血液中心检查结果为:IgG抗-E,效价32,IgG抗-c,效价1。1981年分娩第2胎,女儿至今健康存活。因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逐送本站配血。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抗-A、抗-B(长春博德公司),抗-D、抗-E、抗-C、抗-c、抗球蛋白试剂、聚凝胺、木瓜酶、谱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种抗体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方法患儿血液标本进行溶血病3项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效价测定;产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患儿血液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抗体试验检出IgG抗-B、放散试验检出IgG抗-B和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IgG抗-D,血清IgG抗-B效价为8;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IgG抗-D,血清中IgG抗-B效价为128、IgG抗-D效价为32。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的结果要综合分析,必要时加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避免因抗体的漏检而导致的漏诊。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是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在工作中发现1例因母亲血清中有IgG性质抗-E、抗-C抗体,导致患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但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中只检出抗-E抗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 D致新生儿溶血病 (HDN)已有报道[1] ,但像本例产妇血清中抗 D的效价高达 1∶2 0 4 8,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产妇 ,30例 ,汉族 ,无输血史 ,婚后妊娠 2胎 ,均在生后一周内重度黄疸死亡。本次妊娠 38周 ,孕中无用药史 ,新生儿产后 10h皮肤黄染 ,并呈进行性加重于 2 0 0 2年 3月 30日收住我院。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素 4 0 0 μmol/L ,Hb92g/L。患儿经光疗、白蛋白等治疗 2d ,因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2 血型血清学检查2 .1 试剂和方法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放散试验均按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简介患儿出生1 d,黄疸严重,由地市级医院转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入院检查:患儿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血型A型,Rh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均显示为阴性,直接抗球蛋白实验强阳性,送入本站要求血型定型和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抗体检测。2血型血清学试验2.1试剂与仪器抗-A、抗-B血清(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 814例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的1 814份血清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A型596份、B型419份、O型642份、AB型157份;Rh阳性1 809份、Rh阴性5份;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31份,经鉴定31份均为Rh血型抗体,其中抗D抗体 21份,抗E抗体 8份,抗c抗体和抗Hro抗体各1份;其对应的31例患儿胎次多为第2胎、第3胎,无1例为第1胎,其中20例患儿符合换血指征,换血治疗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Rh血型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便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特征。方法检测1例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为非"O"型),伴随产后5h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新生儿及产妇的血型、红细胞表面抗原表型,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血型:产妇为"A"型;新生儿为"AB"型。红细胞表面抗原表型:产妇为"CCDee";新生儿为"CcDEe"。产妇血清中出现抗-cE抗体。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溶血三项试验均为阳性。结论诊断新生儿为抗-cE抗体引起的Rh系统HDN。重视产前孕期夫妇及时、定期的血型鉴定及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一例抗-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并观察换血前后患儿血型抗原抗体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产妇,31岁,无输血史,G4P2,第一胎正常已8岁,第二、三胎流产,第四胎于7月14日产一子,24小时后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收住院。查新生儿总胆红素427.0μm  相似文献   

14.
D~u型孕妇血清中抗-D、抗-C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报导一例D~u型产妇,其血清与D阳性红细胞凝集,与自己的红细胞不凝集;其子患新生儿溶血病并发的核黄疸后遗症可能是由于抗-D所引起。1 病例介绍 产妇朱×× 25岁,无输血史。孕3产1,第1、2胎人工流产。1992年剖腹产一男婴,出生时一切正常,12小时后出现黄疸,第3天黄疸加重,并出现呕吐、嗜睡,角弓反张,惊厥、肌张力减退和吸吮反射减弱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抗—Jk^b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idd血型系统中的Jkb 抗原是 195 3年由一位输血患者血清中发现的抗体 (抗 Jkb)所确定的。Kidd血型系统的抗体能够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2 ] 和新生儿溶血病 (HDN) [3] 。而本例则是作交叉配血试验时在产妇血清中发现的。经鉴定为抗 Jkb 抗体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产妇夏某 ,女 ,3 5 y ,既往无输血史 ,曾妊娠 3次 ,第 1次由于自身健康因素而流产 ,后两次则在孕早期发生不明原因流产 ;本次为第 4次妊娠 ,孕 9个月 ,因臀位、羊水过少且有两次不明原因流产史而准备剖腹产。术前备血发现产妇与多份ABO同型血交叉配…  相似文献   

16.
IgG抗-M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病历简介产妇,26岁,彝族,孕36周时早产,P1G1,有输血史。新生儿产后2d出现黄疸,且呈进行性加重,后入住昆明市儿童医院治疗。化验检查:患儿总胆红素290.00μmol/L,间接胆红素179.20μmol/L。经血清学检查,证实为IgG抗-M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经临床换血及对症治疗两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生后24小时可见皮肤黄染,嗜睡,且黄染进行性加重。体检:体温36.5℃,全身中度黄染,易激惹。心率140次/分钟,肝肋下2cm;患儿血清总胆红素288.35μmol/L。住院期间给予蓝光照射及白蛋白、苯巴比妥钠、葡萄糖治疗,痊愈出院。其母,28岁,无输血史,孕3产1,第1胎人流,第2胎出生后4天死于新生儿核黄疸,此为第3胎。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第1胎,生后5d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为175μmol/L.其母无输血史.为查明原因,入省医院后婴儿及其父母血样被及时送本中心检测.  相似文献   

19.
胡文聪  刘秀珍 《临床荟萃》2022,37(8):733-737
目的 探讨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抗体合并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抗MOG抗体合并抗NMDAR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脑脊液白细胞数目均增多,1例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同时存在幕上及幕下病变,1例仅有幕上病变且其视频脑电图结果与抗NMDAR脑炎典型脑电图相似。经甲泼尼龙冲击、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2例症状均得到改善,3个月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该病多发于青少年,既有抗MOG抗体相关疾病的脑病表现,也有抗NMDAR脑炎的表现,且以抗NMDAR脑炎的表现更易被识别。颅脑MRI及视频脑电图等无创检查对此病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但确诊仍需神经抗体检查,诊疗方面一线治疗为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多数患儿对此治疗反应良好,但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抗-M是常见的不规则抗体,临床上屡见报道,但患儿较为少见。本科最近连续发现2例天然产生IgG、IgM抗-M,现报道如下。病例简介患儿1:男,2岁,无输血史,黄疸查因、肝脾肿大、上呼吸道感染入住本院,Coomb's试验阳性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交叉不合。患儿2:女,18个月,无输血史,双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