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经过近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积极发展,VSD技术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其他外科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1]。我科2007年开始使用该技术治疗各种急慢性创面,取得良好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中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骨科开放伤及创面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换药,观察两组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住院时费用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抗生素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5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VSD引流;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方法引流.观察患者的引流量、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并发症、恢复进食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 术后观察组第1、2、3、4天总引流量分别为(410±177;20)、(630±177;22)、(720±177;17)、(750±177;19)mL,对照组分别为(420±177;30)、(680±177;27)、(770±177;31)、(800±177;33)mL,观察组第2、3、4天的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血浆IL-6浓度,观察组为(12.47±177;5.54)、(9.68±177;4.21)mol/L,对照组为(16.45±177;7.69)、(13.21±177;6.9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并发症总例数,观察组为5例(占16.7%),对照组5例(占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观察组(5.7±177;1.5)d,对照组(7.1±17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观察组为(6.1±177;0.9)d,对照组(6.9±177;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11.2±177;1.1)d,对照组(12.5±177;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46 294±177;3 365)元,对照组(48 962±177;3 89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VSD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引流,术后恢复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腹股沟疝术后补片感染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补片感染的患者62例.将其分为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同时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换药治疗,另外31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对...  相似文献   

5.
张晓艳  苏燕  蓝蓝  王荣 《北方药学》2014,(1):186-187
本文通过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观察要点、经验体会,得出结论:做好VSD的观察护理工作,对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最大限度发挥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开放性外伤感染及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14例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7~21d后,拆除敷料然后行直接缝合皮肤、游离植皮或行局部皮瓣转移。结果 2例行1次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周,1例行3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3周,11例患者均行2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2周。创面感染控制后4例直接伤口周皮下游离后缝合皮肤,5例直接中厚皮片植皮,4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经随访3月,创面均未再发感染或窦道形成。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骨科外伤感染及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进行处理,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2月之间收治的33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6)与观察组(n=17),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换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量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与传统换药治疗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中应用的优势更为明显,可显著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志新  杨訸泉  陈海鸣  郑林辉 《江西医药》2021,56(11):1876-1878
目的 研究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5例因急腹症行开腹探查患者临床资料,共40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清创换药、试验组1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期间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0%(0/13),低于对照组14.8%(4/27).结论 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缩短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愈合期间换药次数,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8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8例术后感染病例,经VSD处理创面及全身综合治疗,6例取出内固定物,余2例保留内固定物骨折顺利愈合。结论 VSD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感染创面的炎症反应,限制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
谭景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01-202
目的 探讨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骨科采用VSD 治疗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38 例,为VSD 组;同时回顾分析我院2008 年3 月以前采用置管冲洗治疗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38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固定取出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内固定取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VSD 技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在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时存在明显的优势,值得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内固定取出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为(2.65±1.2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6±3.34)次(P<0.05);观察组患者内固定取出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 (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69±5.81)、(39.07±11.9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并感染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并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严重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并感染创面31例患者,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5~7d,待创面新鲜无感染,肉芽生长饱满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平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次,伤口感染控制,肉芽组织新鲜,给予植皮治疗后创面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0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并感染创面中疗效显著,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和感染创面上的治疗技术和效果。方法选取本市某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0例患有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四肢创伤和感染创面的患者,对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来覆盖创伤面,每次负压吸引时间为6~8d,共经历1~4次的负压吸引直至患者创面的肉芽丰满,然后对创面进行缝合或游离植皮,令创面尽快愈合。结果有24名经过了一次治疗,12名经过两次治疗,3名经过三次治疗,而1名经过四次治疗才控制住感染,患者治疗后肉芽生长都比较丰满,患者的人工皮全部成活。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和创伤分泌物,对控制创面感染及刺激肉芽生长非常有利,为关闭创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加骨水泥抗生素链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某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正常的换药处理措施,治疗组采取VSD技术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的处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术后感染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换药数和康复程度上都明显优于对照度。结论:VSD技术加骨水泥抗生素链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及各类工作意外频发导致骨折及合并大面积创面缺损、感染等病例逐年递增.尽管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但临床上对于大面积创面合并重度感染的治疗仍十分棘手.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创面引流是否彻底、有效对疾病的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能彻底去除腔隙和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操作简单方便,临床效果很好[1].我科2012年8月-2013年1月应用VSD治疗感染性伤口患者39例,经精心护理,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璞 《云南医药》2015,(3):382-383
临床创伤常伴有程度不同的软组织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将形成难以闭合的创面,较易发生创面的局部感染,皮肤愈合不良甚至是皮肤溃疡与坏死[1]。我科通过193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预防骨科创面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3年以来我科收治的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患者193例为观察护理对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男137例,女5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1.7±6.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术尔泰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术尔泰治疗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术尔泰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分别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1周细菌清除率及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二次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等指标,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三组的1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0%、80%、1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创面的肉芽组织形成情况以术尔泰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最快最好,其二次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手术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严重者,应用术尔泰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中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临床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例临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及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吸引器持续吸引7~9d,之后拆除敷料,进行植皮手术,观察患者创面恢复的情况。结果本次试验中的18例患者中一次性植皮成活的有15例,发生感染后经过清创行2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植皮成功3例。结论给予骨科创伤患者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床上治疗中,可有效清创并刺激创面加快恢复时间,减轻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17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1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患者进行心理、基础和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等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7例切口感染创面全部治愈。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封闭式负压引流耐受良好,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切口感染效果确切,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骨科创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骨科创伤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骨科创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创面感染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