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对2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发生的常见部位以及脑血管造影特征.结果颅内巨大动脉瘤一般瘤颈较宽,瘤腔内容易血栓形成.其占位效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脑血管造影对显示颅内巨大动脉瘤的部位特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烟雾病于1957年日本首先报道,称为Moya-Moya-dsseat,是由钩体感染引起的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与闭塞导致脑底出现异常毛细血管网的一种疾病,我院近几年来遇见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维DSA与常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贤宏  周石  于广计  杨桂伦 《贵州医药》2006,30(11):993-996
目的评价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常规DSA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并三维重建。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遇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后决定是否确诊。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三维DSA和常规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显示瘤颈以及动脉瘤的空间结构上明显优于常规DSA,而常规DSA密度分辨率较高,并可以动态显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医生和患者对三维DSA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结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解剖细节显示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45例烟雾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其中17例经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确诊,2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2例经CT血管造影(CTA)确诊。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15岁年龄组发病8例,〉15岁年龄组发病37例。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左右。本组中19例为脑梗死,均是多发性脑梗死,26例为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脑室出血10例,基底节区出血9例,脑叶出血5例,SAH2例。结论烟雾病在成年发病多于儿童和青少年。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室和基底节区出血多见,脑梗死常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MRA、DSA和CTA均能明确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CT和MRI可见脑卒中病变部位呈多发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三维DSA(3DDSA)与二维DSA(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说明3DDSA优于2D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和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旋转DSA检查。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从以下5方面随即评价2DDSA、旋转DSA和3DDSA:①图像整体质量,②动脉瘤的显示,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④动脉瘤瘤颈的显示,⑤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显示。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旋转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旋转DSA和3DDSA。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④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DSA和旋转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DSA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7例经DSA检查确诊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共9例(52.9%);脑出血表现6例(35.3%);非典型血管病(头晕)2例(11.8%);DSA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病变,烟雾状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建立。结论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对于青壮年血压不高,反复出现脑梗死、脑出血,应考虑烟雾病的可能,及早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0%~70%为动脉瘤破裂所引起,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病死率可高达50%,故对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  相似文献   

9.
沈春升 《河北医药》2013,(23):3582-3583
目的观察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感染、偏瘫及嘴张不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行旋转DSA检查后,共检出动脉瘤38个。三维立体图像上,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载瘤动脉、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的非常清楚。观察组经旋转DSA指导介入治疗后,34例(94.44%)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经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后,18例(75%)患者恢复良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4%,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文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13-1314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本组成人(7例)多于儿童(3例);儿童临床表现以脑缺血症状为主;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烟雾病儿童主要表现为脑缺血症状;脑MRA或DSA的异常征象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烟雾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54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DSA血管造影。结果 54例患者中累及大脑前动脉31例,累及大脑中动脉19例,同时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18例,其中82.76%闭塞,7例累及大脑后动脉,6例出现基底动脉异常,7例合并动脉瘤。结论出血型烟雾病血管病变不仅累及大脑前、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亦可累及,动脉闭塞多于狭窄,可出现于单侧型烟雾病,可合并动脉瘤,DSA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最主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D-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3D-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常规2D-DSA检查后,再进行3D-DSA技术重建,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30例38枚,经3D图象处理后共检出动脉瘤33例46枚,检出率提高17.4%;同时发现AVM 3例,烟雾病4例.结论 3D-DSA在脑动脉瘤等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DSA相比,病变检出率较高,能提供更为丰富、准确、快捷的信息,较理想的显示了颅内病变与周边血管之间的关系,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成人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诊断烟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归纳64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年龄≥14岁的成人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颅多普勒(TCD)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36~4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TIA和脑梗死在内的缺血性表现共33例(51.5%);最常见的确诊症状包括TIA和脑梗死在内的缺血性表现共32例(50.0%)。有21例(32.8%)患者在首次发作时,先行TCD筛查而后经MRA或DSA全部确诊。以非脑出血症状确诊的46例患者中29例(63%)先经TCD筛查而后行DSA或MRA确诊烟雾病。结论成人型烟雾病首发及确诊症状均以缺血性血管病表现为主,TCD是筛选烟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方法8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全脑DS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SA检查发现动脉瘤56例(69.2%),动静脉畸形14例(17.3%),烟雾病2例(2.5%),矢状窦血栓1例(1.2%),正常者8例(9.9%)。结论自发性SAH病因多样,DSA检查多数能够发现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烟雾病(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MMD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多为儿童及青壮年起病,女性居多。病程为多发,主要有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起病形式,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偏瘫、失语、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CTA及DSA在脑底动脉环发现血管闭塞、狭窄及烟雾状毛细血管网形成,CTA对本病有一定阳性发现。结论对于儿童及青壮年反复发作的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建议及早进行DSA或CT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显微手术治疗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意义。方法根据14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确定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优势型比例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型比例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对颅内前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娄底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1例采用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31例中2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余轻微显影,1例轻瘫;对照组中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CTA检查显影,7例死亡(合并瘫痪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纳入112例成年人,其中男性40例(35.71%),女性72例(64.29%),年龄20 ~ 80岁,平均年龄为(47.21±11.05)岁,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型脑卒中及缺血型脑卒中两方面起病,并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99例,88.39%),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均可发现清晰的颅底异常增生血管网.结论 (1)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可能为40 ~5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合并脑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可能是成人型烟雾病发生脑出血的病因;(2)CTA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初步筛查及早期诊断烟雾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在Moyamoya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DSA证实的25例Moyamoya患者的MS-CT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5例CT平扫患者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12例,其中11例可见丘脑一基底节区有扩张的血管;MS-CTA VR重建显示Moyamoya病颈内动脉(ICA)末端、大脑中动脉(MCA)或大脑前动脉(ACA)近端闭塞或狭窄的准确率为88.0%(22/25).与DSA相比,MS-CTA VR重建高估动脉狭窄程度,将ICA狭窄误诊为闭塞3例(12.0%);在显示Moyamoya血管数目及分支方面,MS-CTA VR重建显示细小分支数目较少;在显示侧支循环方面,MS-CTA VR重建仅显示6例(25.0%).结论 CT平扫仍是发现Moyamoya病继发病变的常规方法,与MS-CTA VR重建相结合可正确诊断Moyamoya病.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烟雾病患儿行联合旁路手术的效果。方法 随访2016年以来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颞肌贴敷方式治疗的9例5~12岁烟雾病患儿,与同时期相同术式的成人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患儿中双侧大脑半球发病型8例,单侧型1例;缺血型16侧,出血型1侧;完成17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脑膜-颞肌贴敷手术(出血型完成双侧)。2侧术后出现短暂的对侧面部抽搐现象。1侧术后3个月出现骨瓣松动。所有患儿在围手术期和远期随访中均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身体发育和学习成绩与同龄儿童相比无异常。儿童组与成人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烟雾病缺血型多发,联合的旁路手术能为5~12岁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儿回归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