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豫 《医药论坛杂志》2011,(20):116-11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22例,拉米夫定组17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替比夫定组完全应答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发生率22.72%,拉米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发生率5.88%。结论替比夫定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抗乙肝病毒口服药物,可用于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琼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01-10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替比夫定组,将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拉米夫定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2、24、52周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2周,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3.5%)高于拉米夫定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7):1369-1371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 0年1月—2016年12月间诊治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每组33例;替比夫定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时的HBV-DNA水平和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HBV-DNA水平,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有效改善了各时间点HBV-DNA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二者使用剂量均为临床常规用量;测量治疗4周、12周、24周时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拷贝量下降值,PCR检测不到的比例(检测不到指的是拷贝量<300copies/mL),还有包括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情况。结果替比夫定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本次临床对照试验发现,治疗组替比夫定降低HBV-DNA拷贝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降低HBV-DNA拷贝量的效果,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替比夫定治疗使得HBV-DNA转阴病例数与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转阴病例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替比夫定治疗使得ALT复常的病例数与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复常病例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尚不能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对于ALT复常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对于HBeAg转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掉HBV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的进展恶化,替比夫定在病毒学、组织学改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替比夫定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8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n=43)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n=43)替比夫定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研究结果以不同时间段(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年)HBV 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1年研究组(n=43)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均高于常规组(n=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43)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有效率(95.35%),与常规组(n=43)应用拉米夫定治疗(77.46%)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治疗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定治疗,其影响因素为长期药物使用的耐药性影响,替比夫定长期治疗效果更优,临床应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各60例,各组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30例。分别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5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52周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自基线下降水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5)。HBeAg阳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和治疗应答反应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患者对替比夫定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0例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104例(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拉米夫定组106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2组均治疗52周,观察两药对血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治疗12和24周HBV DNA的水平来预测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52周后,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病毒学反弹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70.2% (73/104)比56.6% (60/106);35.6% (37/104)比12.3% (13/106);22.1% (23/104)比11.3% (12/106);77.9% (81/104)比55.7% (59/106);6.7% (7/104)比16.0% (17/106);2.9% (3/104)比10.4% (11/106);P <0.01或P<0.05].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V DNA水平<500拷贝/ml的患者,52周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病毒学反弹率,优于≥500拷贝/m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能迅速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使HBeAg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3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入双盲治疗:替比夫定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30.9±7.8)岁,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治疗104周;拉米夫定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30.4±8.5)岁,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d,治疗104周。104周后2组患者均进入替比夫定开放治疗,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继续治疗104周。每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完全应答率和ALT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104周后HBeAg血清转换情况、治疗期间病毒学反弹率及替比夫定的不良反应。结果:双盲治疗阶段,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患者治疗52周和104周时HBV DNA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2.2%(16/22)、77.3%(17/22)和47.1%(8/17)、47.1%(8/17);ALT的复常率分别为100%(22/22)、86.4%(19/22)和82.3%(14/17)、76.5%(13/17)。替比夫定组治疗60周、104周和第3年HBV DNA反弹率分别为4.5%(1/22)、18.2%(4/22)和28.6%(6/21),第4年未增加反弹的病例;拉米夫定组治疗52周、104周HBV DNA的反弹率分别为23.5%(4/17)和41.2%(7/17)。2组共有4例耐药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8~24周后HBV DNA下降至可检测值下限。双盲治疗阶段替比夫定组有5例患者发生9例次肌酸激酶(CK)升高(1065~4915U/L),但无肌肉症状;开放治疗阶段有6例患者发生9例次CK升高(1036~45984U/L),均出现肌肉症状。结论: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患者对替比夫定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8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2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替比夫定片;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片,均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HBVDNA阴转率、肝功能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BiL降低、PTA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抑制HBVD-NA,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丁宁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82-183
目的评估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a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疗效性及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组和单用替比夫定组,比较两组24周及48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4、48周,两组肝功能复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周时,两组HBVDNA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48周时,单药组HBVDNA阴转率为64,联合组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单药组和联合组在24周(16vs40)时,48周(24vs52)时,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替比夫定,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而有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替比夫定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分别行替比夫定(替比夫定组)、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40例,共干预104周,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替比夫定组治疗104周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恩替卡韦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3组治疗104周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阿德福韦酯组,且替比夫定组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组,且替比夫定组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整体疗效明显,且替比夫定相比恩替卡韦在保护患者肾功能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34例。A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HBV-DN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V-DNA转阴率高、HBeAg转阴率高,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效果更好,患者HBeAg转阴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替比夫定治疗2年以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GLOBE研究比较了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2年以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将HBeAg阳性(n=921)以及HBeAg阴性(n=446)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每天治疗,共104周。主要观察结局是按意向治疗分析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韩玉平 《河北医药》2014,(3):389-39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在孕期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方法选取分娩的母婴资料均完备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90例,按照服用药物的差异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在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差异。结果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与对照组临产前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拉米夫定组与替比夫定组临产前的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出生时及生后1年HBsAb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婴儿生后1年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拉米夫定组和替比夫定组婴儿在HBV感染率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在孕期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显著,且两种药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苏颗粒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替比夫定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苏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转阴率分别为25.00%、61.67%,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1.67%、5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颗粒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HBs 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分别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42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39例,疗程均为60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48、6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两组的8、12、24、48、6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8、12、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及60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1.0%、15.4%(P〈0.05)和35.7%、25.1%(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在中期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上,替比夫定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主要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并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值均明显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安全性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患者总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5.0%(30/40)、37.5%(15/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血清学转换率为75.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血清学转换率为37.5%)(P <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12、24周后,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低于设置下限值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但替比夫定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更明显,患者血清学转换率更优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阿德福韦酯治疗替比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替比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其中HBeAg阳性患者45例,HBeAg阴性患者15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HBV DNA定量指标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而降低,治疗前后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组内、组间的HBVDNA定量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随着HBVDNA下降而逐渐恢复正常,治疗前后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组内、组间的ALT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8~96周,未有临床耐药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替比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能够使HBVDNA定量指标、ALT水平降低,未发生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