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超英 《医药导报》2006,25(5):447-450
目前,焦虑症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临床通常将焦虑症患者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西医多采用化学药物配合心理治疗。中医根据辨证治疗原则,多给予宁心安神或疏肝理气治疗。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亦有一定的疗效。该文对临床治疗焦虑症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16±1.75)、(6.91±1.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0.69±1.52)、(11.06±1.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94.32±1.75)、(89.36±1.52)、(95.13±1.45)、(90.73±1.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9.52±1.34)、(70.33±1.24)、(75.33±1.95)、(72.22±1.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接受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延缓病情发展,促进疗效提升,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的情绪,提高生活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OC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强迫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HAMA评分、Y-BOCS评分分别为(11.13±2.22)、(11.11±2.82)、(10.01±2.11)分,均低于常规组的(17.45±2.45)、(15.21±2.68)、(15.21±2.7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强迫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4±1.56)、(9.57±1.21)d,均短于常规组的(11.84±2.21)、(15.21±2.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38),低于常规组的21.05%(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及安慰剂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8名失眠症状患者分别采用认知行为、药物、安慰剂治疗8周。疗效评定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分析。统计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认知行为疗法起效时间虽慢,但远期效果好,安眠药物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效果好,但长期疗效欠佳。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有很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虑症的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的焦虑症123例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A组)41例、药物治疗组(B组)40例、心理加药物治疗组(C组)44例,心理学量表采用SCL-90.经8周治疗后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焦虑症多伴有恐惧、抑郁、人际敏感、强迫、躯体化等.治疗效果以C组最佳,症状缓解率分别为:A组43.9%、B组57.5%、C组88.6%,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SCL-90的焦虑、恐惧、抑郁、压迫、人际敏感、躯体化等症状因子明显降低(P<0.01).A、B组各症状因子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焦虑症的治疗药物干预是必须的,心理加药物治疗是焦虑症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8.
《临床医药实践》2014,(2):87-90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单纯药物治疗,另一组行药物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动想法问卷(ATQ)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行连续执行测验(CPT)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于治疗后2个月末,进行两组疗效因子评分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单纯药物组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人际学习(付出)、团体凝聚力、自我了解等5个因子在疗效因子评估中占优。结论:小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能提高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以通过改变不良认知而矫治不正常行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12周,以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计算复发率;以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复发率为0,干预8周PANSS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12周PAN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1.4%(5/44)。12周末两组依从性评分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张芳 《上海医药》2012,(14):35-37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2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饮食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门诊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饮食治疗知识知晓率、糖尿病年转化率和血糖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饮食治疗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年转化率、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饮食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对降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强迫症(OCD)历来被视为临床难治的神经症性障碍,然而近30年来OCD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多项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BT)以及氯米帕明和多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OCD均有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较详细地介绍OCD的CBT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促认知药物用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或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本文参考Cochrane Library资料库(2010年第1期)中"Cochrane 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rovement Group"的系统综述,对国内外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促认知药物治疗进行归纳概括,以期为AD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用于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有很多种,但真正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目前只有3类:胆碱酯酶抑制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及钙拮抗药。本文对上述药物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抗氧化、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及激活神经细胞代谢等途径发挥作用.神经变性和血管病变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对认知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陈月江 《中国药业》2012,21(9):82-83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总评分量表(CGI-CI)评定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 治疗2周末,两组HA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的HAMA和CGI-GI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CGI-GI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疗法联用后不仅抗焦虑作用良好,而且能有效延缓病情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中的效果。方法 拟从我院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房颤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两组疾病应对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良好生活习惯维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采用“面对”应对方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TNR达标、良好生活习惯维持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17.78%,差异显著(P <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房颤患者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可提高其应对疾病方式能力,使其治疗依从性得以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1].由于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生理及心理特殊性,更好的维护其身心健康日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老年焦虑症作为该年龄段多发的精神心理疾患之一,如何有效的治疗已成为目前精神科、老年病科的难题.我院对收治的11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及药物依从性,现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艾斯西酞普兰与单用艾斯西酞普兰治疗对于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把符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1组[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SGCBT)]和研究2组[个体认知行为治疗组(CBT)],每组40例。对照组仅使用艾斯西酞普兰,研究1组使用SGCBT联合艾斯西酞普兰,研究2组采用CBT联合艾斯西酞普兰,共观察8周,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8周后,3组的治疗均有效,其中研究1、2组与对照组的HAMD和G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GCBT组在第2周较CBT组HAMD的减分较低,第3~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住院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其中SGCBT比CBT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80例患者进行药物不良反应认知相关调查.结果 93.5%患者遵照医师的医嘱用药,88.3%患者服药时执行医嘱中的注意事项,64.9%患者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37.7%患者向护士咨询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48 1%患者认为护士主动告知用药有关知识.结论 护士应提高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知水平,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