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本院常用的几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并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促进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更加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方法 通过院内管理系统提取2012年~2013年关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信息数据,并分析相关药用临床记录及不良反应事件,统计出各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总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DDC)、用药频率(DDDs),并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2011 年~ 20113 年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用药量较,在三年间不断增长;皮肤层及消化系统更易起反映,另外,呼吸对系统的影响及导致的体温异常处理的后果最为严重.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得到了大量应用,同时,不良反应的影响亦随之增加,因此,加大此类中药注射液用药管理力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28-929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应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药物种类等。结果: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液主要有三种:活血化瘀类40例(50%),清热解毒类30例(37.5%),益气扶正类10例(12.5%)。结论:研究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对于其良好应用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重视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程度,并注重应对措施的整体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活血化瘀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患者8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中药的药物名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类型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为血栓通注射液,占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与其他种类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受损所占比例最高,占据百分比为32.50%,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皮疹、皮肤瘙痒、红斑、面部潮红等。结论依据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情况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研究,最大程度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痰热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共41例,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为8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不是很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临床1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珊 《海峡药学》2004,16(1):109-110
2002年1月-2003年9月我院临床发生的1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制剂有黄芪注射液、舒肝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刺五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健脑合剂。不良反应表现药物热、寒战、发热多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48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药物中以血栓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5.4%,其次为血塞通,占据22.9%;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上以皮肤及周边最多,占45.8%,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结论应加强对临床中药制剂的研究监测,掌握患者既往过敏史,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中药制剂上市后再评价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108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品种19个,注射剂16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105例,占97.22%。口服制剂3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例,占2.78%。居前二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主要累及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辩证使用中药制剂,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30例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者,由专人负责对所致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构成比占20.00%、清开灵注射液16.67%、参麦注射液13.33%、红花注射液13.33%、复方苦参注射液10.00%、生脉注射液10.00%、热毒宁注射液6.67%、复方风湿宁注射液3.33%、天麻素注射液3.33%、鹿茸精注射液3.33%;累及系统为皮肤及附件占63.33%、全身系统6.67%、消化系统20.00%、神经系统20.00%、心血管系统10.00%、呼吸系统6.67%、血液系统3.33%。结论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调查及药物监管对指导临床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活血化瘀”“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全中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2篇文献,分析文献并提取相关病例归纳分析。结果 共提取病例569例,男性236例(41.5%)不良反应发生于从幼儿到成人各年龄段,多发于41~60岁年龄段,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以皮疹、腹胀腹泻及头痛等较为常见。药物中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的是血塞通注射液(50.4%),其次是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7.9%)、丹红注射液(17.2%)。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常见于中老年人,药物最常见的是血塞通注射液,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临床应加强相关药学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殷颖  施明鸣 《海峡药学》2011,23(6):265-266
选取81例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结果 活血化瘀类制剂以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P<0.05),而受累及系统则以皮肤最为严重(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及周边医院的3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结果: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一般以老年人居多,其次是儿童,一般不良反应时间都主要集中在输液半小时以内。药品大多集中在活血化瘀类药品中。结论:应该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在儿童和老年中应用的重点观察,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范华荣 《北方药学》2013,(10):15-1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中涉及中药注射剂的122例病例资料,对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境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从2014年1~12月本院住院部6个科室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病历中随机抽取500份,对用药适应症、溶媒选择、剂量、疗程、配伍禁忌及联合用药方面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本调查中共涉及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10个品种,其中以醒脑静注射液应用人次最多(30.6%),其次是注射用血塞通(25%),应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P<0.05)。不合理用药占20.2%,表现为适应症不符、溶媒选择不合理、超剂量、超疗程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我院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广泛,但存在适应症、溶媒选择、剂量、疗程、联合用药方面不合理情况,应针对不合理用药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6~2008年上报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药物热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76例占80.0%;涉及27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冠心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5种注射剂共诱发63例不良反应/事件占66.3%。结论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刘若训  张海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34-135,139
目的:调查本院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从2013年1~12月本院住院部8个科室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病历中随机抽取500份,对用药适应证、溶媒选择、剂量、疗程、配伍禁忌及联合用药方面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本调查中共涉及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21个品种,其中以丹红注射液应用人次最多(32.8%),其次是注射用血栓通(30.6%),应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P<0.05)。不合理用药比例占11.8%,表现为适应证不符、溶媒选择不合理、超剂量、超疗程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本院住院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广泛,但存在适应证、溶媒选择、剂量、疗程、联合用药方面不合理情况,应针对不合理用药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中有关中药制剂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中药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些参考。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010年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共涉及中药制剂23种,以静脉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达85.9%。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重视中药制剂风险管理,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相关研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单用及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96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311例、单独应用一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组患者326例、联用两种中药注射剂患者组324例,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率6.1%,单用组显效率19%,联用组显效率16.4%,单用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及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6.1%,单用组有效率29.1%,联用组有效率24.7%,单用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及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单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联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联用组比单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单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楠 《中国药物警戒》2008,5(6):365-36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上报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药物热为主,共36例次,占52.9%涉及13个注射剂品种,其中痰热清、双黄连、喜炎平3种注射剂共诱发27例不良反应/事件,占52.9%。结论应提倡中药口吸取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7例ADR进行分析。结果 57例ADR中,〉60岁患者26例(45.61%),最为常见的是损害皮肤及其附件21例(36.84%),参麦注射液等前3位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 44例(77.19%);严重不良反应2例(3.51%)。结论中药注射液ADR预防尤为重要,临床医师要辩证施治,正确选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陆冰  马青松 《中国药业》2011,20(10):59-61
目的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08年至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8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50.78%;其次是儿童患者,占28.13%。药物共涉及6类24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44.53%),尤其是血塞通注射液(占13.2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多,不良反应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以及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