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注入生理盐水+a-糜蛋白酶湿化气道法。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效果优于传统间断生理盐水湿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用量准确、匀速,保证湿化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喉癌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继红 《中国药业》2011,20(3):51-51
目的比较喉癌患者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滴注1.25%碳酸氢钠与0.45%氯化钠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将60例喉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精密输液器持续滴注1.25%碳酸氢钠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精密输液器持续滴注0.45%氯化钠湿化气道。结果滴注24 h后,试验组湿化满意率为96.67%,湿化过度率为3.33%;对照组湿化满意率为66.67%,湿化过度率为30.00%,湿化不足率为3.33%。结论气管内滴入1.25%碳酸氢钠湿化气道效果满意,不易形成痰栓,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田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550-1552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0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发生率[4.0%(2/50)]低于对照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0.0%(40/50)]高于对照组[6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滴注法与间断滴注法相比能明显缓解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刺激性干咳、降低术后并发症比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气管切开术后安全性较高的护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余华  杨雪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64-306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未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二者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排痰效果优于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中应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的疗效。方法将96例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定时间段湿化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比较2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吸痰不畅、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法优于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段湿化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度Ⅲ度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Ⅲ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气管内间歇滴入,湿化液均为O.45%氯化钠溶液。试验组36h内气道湿化量为16ml/h,36—48h逐渐过渡为12ml/h;对照组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小时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6ml/h。结果试验组气管切开后第3天吸痰次数、吸痰时、吸痰后3min、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后72h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吸痰次数及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吸入性损伤并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湿化法)和观察组(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每组各30例,对两组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注射器注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良好共29例(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19例(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用于器官切除术患者术后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晶明  王小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4-145,147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加温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联合输液恒温器加热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痰液黏稠度明显较低,痰痂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加温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刘新会  杨秀娜  孙磊  张传静 《河北医药》2014,(13):1978-1979
目的:观察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100例,随机选择50例为试验组,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选择50例为对照组,行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比较2组湿化良好率、湿化过度率和湿化不足率,同时比较2组气道各种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相比,湿化良好率(90%VS 72%)明显升高,湿化不足率(6%VS 24%)明显下降(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组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 P <0.05)。气管切开术后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痰液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患者自觉不适感等。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主要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 2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无1例痰痂和痰栓形成,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内分泌物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湿化取得满意效果。方法 将115例气管切开病人用微量注射泵推注湿化液,实验组(115例)气道内推注湿化液为0.45%盐水加a-糜旦白酶、庆大霉素、维生素B2,对照组(115例)用传统50ml注射器加0.45%盐水加a-糜旦白酶、庆大霉素、维生素B2进行气道滴注,比较两种湿化方法对病人湿化效果观察,结果 两种湿化方法比较,对减少气道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粘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早期封管、撤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后用微泵推注湿化液,由于每滴湿化液量极少,且沿内管壁缓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微小,不引起刺激性咳嗽,且保持生理湿化功能,稀释痰液,防止痰阻,减少吸痰次数,减少粘膜损伤出血,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对提早封管、撤机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持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观察组与间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泵持续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法,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秦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75-3576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运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的效果。方法:实验组用注射泵持续湿化法,对照组用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湿化法,观察两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微量、恒速,效果优于间断滴注湿化,病人舒适,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适合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输液式持续气管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是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的观察;结果试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使痰液稀薄,便于排出,有利于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的发挥,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间断湿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2008-01~2009-12,笔者所在科对53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和输液管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并对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姜富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67-356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方法,比较观察传统人工和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已使用机械通气7d以上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使用微泵持续滴注给药.并向套管内注入低渗盐水(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取人工间断推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安溴索4mL,并在常温下定时、间断向套管内推注生理盐水,每次2~6mL湿化气道。对比观察10d后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方法,而且无需采用生理盐水湿化.适用于建立人工气道后的ICU患者的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6例老年人工气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试验组采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痰栓、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6例老年人工气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试验组采用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痰栓、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