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中定位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及在分析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术中异硫蓝定位检测SLN,术后常规病理检测所有淋巴结;对所有SLN进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86例结肠癌中检出SLN 82例,检出率为95.3%.SLN转移患者共39例,而常规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患者26例.82例结肠癌共检出SLN 182枚,占全部区域淋巴结的16.4%(182/1107),平均每例(2.0±0.29)枚.SLN转移率明显高于其它区域淋巴结(P<0.01).结论 进行结肠癌术中定位SLN是可行的,且能明显提高结肠癌淋巴结检出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曲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切除范围决策。方法 回顾分析3l例手术切除的脾曲结肠癌区域淋巴结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其中根治性切除27例,伴肝转移的行姑息性切除4例。结果3l例患者中有22例有区域LN(Lymph Node)转移,共取得区域LN数259枚,阳性LN数为72枚,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的阳性LN数在统计学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浸润深度及区域LN结所在位置有显著差异,有2l例出现在结肠左A(Anery)旁LN转移,而在结肠的中A旁LN阳性仅有4例。结论 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脾曲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并以向结肠左A旁LN转移为主,结肠中A旁LN显著少之(P<O.01)手术切除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横结肠的切除,减少肝曲的解剖游离。  相似文献   

3.
胡小苗  肖宝来 《河北医药》2013,35(16):2431-2432
目的探讨分析淋巴结转移度与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38例结肠癌晚期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ⅢA、ⅢB、ⅢC患者5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的5年生存期要显著低于高分化患者(P<0.05);淋巴结分期N1的患者5年生存率要显著高于淋巴结分期N2的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晚期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度与晚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能够为现有的肿瘤分期作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结肠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 ~2017-12在我院实施结肠癌手术治疗的8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进行检查,统计早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早期结肠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结肠癌D3手术规范化的实施细节。方法本院于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结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规范化实施细节后的结肠癌D3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结肠癌D3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率、转移率和存活率。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的定期随访,观察复发率。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心理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和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而转移率和5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实施细节后的结肠癌D3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降低复发率,为结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7.
临床上,除对部分早期结肠癌仅作肿瘤本身切除外,对可切除病例尚需清扫区域淋巴结,以防其中有癌细胞残余。但对其中确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过度切除区域淋巴结对患者的生存显然是无益的。为减少淋巴结清扫的盲目性,改善手术效果,缩短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征以及转移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7月~2018年4月为研究阶段,对44例左侧结肠癌、51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及转移情况。结果:(1)临床症状:右侧结肠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和腹胀、左侧结肠癌首发症状为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对比存在差异(P<0.05);(2)分化程度:右侧结肠癌比例最高为低分化,其次为中分化、高分化,左侧结肠癌分化程度最高为中分化,其次为高分化、低分化(P<0.05);(3)病理特征:右侧结肠癌肿块直径在5cm以上比例较高,且以溃疡型为主(P<0.05);(4)转移:右侧结肠癌淋巴转移率较高,肝脏转移率高(P<0.05)。结论: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和转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右侧结肠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临床诊断及治疗不可相同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纳米活性炭(卡纳琳)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示踪作用。方法 60例结肠癌患者,30例开腹后在肿瘤周围1 cm正常浆膜层注射纳米活性炭混悬液,30例行常规结肠癌手术,观察术中不良反应,比较术后淋巴结检出的数目、转移度(转移淋巴结占总淋巴结数的百分比)、淋巴结的黑染及转移情况。结果示踪组每例患者检出淋巴结数(31.1±12.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21.9±8.5)枚;示踪组淋巴结黑染度为64.3%;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33.0%)明显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6.5%)及对照组(17.2%);示踪组淋巴结微小淋巴结(<2 mm淋巴结)清除率(34.8%)明显高于对照组(16.5%);示踪组无手术时间延长;示踪组局部注射卡纳琳后未见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结肠癌术中肿瘤周围局浆膜层部注射卡纳琳对术中淋巴结的清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理念指导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CME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传统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传统术式组相比,CME组术中出血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增多。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恢复通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ME手术可以完整地切除肿瘤和结肠系膜组织,并达到淋巴结清扫的最大化。只要沿正确解剖层面操作,CME手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13例早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96%(9/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及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方法搜集42例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肺癌组)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对照组),术前常规CT扫描,术后对标本行VEGF—C、VEGFR-3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VEGF—C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分析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结果NSCLC组VEGF—C阳性率(69.0%vs5.0%,P〈0.01)、LVD水平(11.67±2.93vs 3.81±1.39,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CT影像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0%VS31.8%,P〈0.01)。结论肺癌组织存在VEGF—C的高表达,后者可能通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biopsy,SLNB)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8例乳腺癌患者,在肿块或活检腔周围的乳腺实质内注射核素标记的硫胶体,利用γ-计数探测仪,术中定位切除放射性核素浓聚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 hnode,SLN),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同时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观察SLN的检出成功率,SLN预测ALN转移的准确率。结果SLN检出率为89.8%(97/108),共检出SLN180枚,平均1.9枚。SLN预测ALN准确率100%,阳性预测值为0。结论术中利用γ-记数探测仪进行乳腺癌SLNB是可行的,SLN可预测腋窝其余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可作为早期乳癌患者SLNB代替ALND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其肿瘤根治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不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MLVD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51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的检测,计数MLVD,分析其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意义。结果D2-40标记MLV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组织中MLVD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63,P〈0.05),分期越晚,MLVD密度越大。结论D2—40标记乳腺癌MLVD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两种蛋白的表达与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0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及MMP-12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VEGF-C及MMP-1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分别为96.7%(58/60)和91.7%(55/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63.83、58.85,P<0.01)。同时,二者在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χ2=20.317、P=0.000,χ2=5.644、P=0.018)。二者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与术后肿瘤病理学分期(PTNM)有关(P<0.05)。在纵隔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VEGF-C与MMP-12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c=0.372,P=0.016)。结论 VEGF-C及MMP-12蛋白在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现象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抑制VEGF-C及MMP-12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MP9、MMP1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澳0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组织中MMP9、MMP14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用D2—40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结果MMP9、MMP14在乳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9、MMP14表达与肿瘤大小、导管癌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周区淋巴管密度(LVD)均值明显高于中心区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的LVD均值,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MMP14表达状况与癌周区LVD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MP9、MMP14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浸润的关系,从而探讨VEGF—C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64例胃癌标本中有28例VEGF—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43.75%,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有淋巴管浸润的病例组中VEGF—C的表达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管浸润的病例组。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