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频电联合超激光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中频电联合穴位超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中频电联合针刺治疗。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分别比较入组时、出组时患者的VAS值,治疗过程中第几次时显效,出组后1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VAS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显效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显效早。两组治疗后1个月内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联合穴位超激光法和中频电联合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都有疗效,但前者优于后者,且较后者提前显效,但两种方法在对于颈源性头痛预防复发方面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83%,治疗组总有效率94.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疗程(6周)。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DI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3个月后HBN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卒中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治疗组总有效率95躬。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呃逆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0%,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呃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穴位敷贴配合针法治疗,对照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PQ、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镇痛,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小儿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刺法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对患儿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刺法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分期针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即不分期针刺组,每组分别为30例。比较分期针刺治疗与不分期针刺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以及分期针刺治疗各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①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不分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三组疗效要优于第四组。②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分期针刺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组疗效要优于分期针刺治疗组。③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不分期针刺组;在分期针刺的基础上增加灸法、电针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分期针刺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012年8月间收治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观察组采用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总有效率92.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直腿抬高试验中,观察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分别在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和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分别为32.2%和7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与疗效关系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注射)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30例,采用VAS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内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有疗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川芎嗪穴位注射结合针刺、肌肉注射结合针刺和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2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3%,对照Ⅰ组46.7%,对照Ⅱ组40.0%。治疗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嗪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9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愈显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汤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32):120-121
目的: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瘫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瘫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瘫情况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治疗后Ⅴ-Ⅵ级患者1(2.09%)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0(20.83%)例,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低频脉冲穴位电治疗联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客观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标准的15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穴位电治疗、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记录两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S)以及胱抑素C(CysC)、血清抵抗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两组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末,两组NIHSS评分、A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NIHSS评分、A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ysC、血清抵抗素、SAA表达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CysC、血清抵抗素、SA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穴位电治疗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能力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蔚江  赵琛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7-8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有关郄穴临床主治的理论。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成推拿组和针刺组,选用脾经郄穴地机,单穴刺激,观察治疗前后VAS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机穴的穴位特性与止痛疗效相关,不同治疗方法间止痛效果无差异,验证了经络理论中有关郄穴主治痛证、急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谢惠云  张家维 《新中医》2012,(8):122-12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电针针刺治疗疗效相当,在VAS评分比较方面,穴位埋线的治疗组优于电针治疗的对照组,且穴位埋线具有治疗次数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经皮组和结合组,治疗后用NPQ颈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的组间评分差异。结果:针刺组、经皮组与结合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89.47%与100%,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时,结合组与经皮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均数低于经皮组;结合组与针刺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均数低于针刺组;随访1个月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颈椎病颈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将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调经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中药及针刺联合)和对照组24例(服用达英-35),比较两组总疗效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H、T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H、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SH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活血调经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能促进肾阴虚型PCOS患者月经的恢复、改善排卵,并有调节高雄激素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