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方法:对发生锐器损伤的45例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包括针刺22例、安瓿11例、刀割伤6例及其他锐器等所致的皮肤和黏膜破损6例。以针刺最多,达到48.9%。结论:强化自身防护意识,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积极、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的现状,并提出减少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院6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岀容易发生的环节,并分析原因.结果: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环节多,其后处理简单,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结论:护士面临锐器伤的危险,应充分的认识其危害,积极的采取防护措施,保障自身的人生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及认识情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以一所县级医院实习的82名自愿接受调查的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2名实习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占95.12%,以针刺伤为主,共发生195次损伤,平均每人2.38次。发生损伤后能主动汇报的比率低,占21.79%;在对锐器伤的认识的10个问题中,经卡方检验,显示出不同学历护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直接用手传递锐器者占82.3%。结论护生缺乏锐器伤防护知识,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同时护生对锐器伤防护教育和危害因素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但不同学历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差异不大。因此,学校应增设锐器伤防护课程,增强防护意识,医院应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及管理,并规范操作和建立规范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查找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暴露管理措施。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报告的173名职业暴露备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3名职业暴露的人员分类中,52%为护理人员,工龄〈5年者占28.9%;发生锐器伤的环节在诊疗操作中、操作结束后锐器处置前、锐器弃置后的比例分别为31.2%、15%、12.7%。结论应当把职业防护前移到岗前培训,对各种注射针头正确使用和处置是防止锐器损伤的重要因素;对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置应执行就近处置,使用良好性能锐器盒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防护的危害与职业防护知识现状,分析锐器伤的危害及锐器伤的防护措施,针刺伤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主要研究方法为参考文献,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个人防护意识淡薄,锐器伤造成的危害性大。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个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师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个体防护建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门诊发生职业暴露的26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职业暴露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并提出针对性的个体防护建议。结果:本次26例职业暴露案例中,锐器伤21例,占80.8%;黏膜暴露5例,占19.2%;受伤部位手掌24例,占92.3%;头面部及手臂各1例,分别占3.9%。其中,锐器伤、手掌损伤居多(P0.05)。结论:口腔科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主要损伤为锐器伤,主要损伤部位为手掌。应严格规范操作,做好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口腔医师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为医院减少职业损伤暴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职业损伤暴露共138例,医生37例,护士37例,医技人员7例,进修实习生47例,工勤人员10例。暴露中121例为锐器伤,2例为患者咬伤、10例为皮肤接触暴露,5例为黏膜接触暴露。其中锐器伤中以主要发生在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职业暴露涉及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发生最多的是外科科室。结论: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暴露以进修实习生发生率最高,职业暴露方式则以锐器伤为主,因此,医院应该明确发生的原因,并加强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同时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提倡"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6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的原因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及预防等认知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尤其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原因主要是拔针和玻璃安瓿刺伤等为主,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实施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后早期规范处理伤口、及时登记和报告及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医疗锐器损伤原因及防护方法方法:对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操作的中后时段,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锐器伤发生时段的管理,以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助产士的职业相关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助产士可能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相关防护措施。结果:助产士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及社会方面。具体防护措施包括:自我防护措施、接生时防护措施、加强锐器和消毒剂防护、分娩室环境防护及加强学习培训和心理干预等。结论:充分认识和了解导致助产士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方面的职业损害,才能在工作中加强管理和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工作过程中不必要的职业损害,有助于提高助产工作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5名进行监测与随访,分析暴露源病种、暴露类型、暴露发生场合。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占首位,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暴露发生场合主要为手术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名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备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25%锐器伤发生在保洁人员,10%锐器伤发生在医生.发生锐器伤均在工龄在5年以下者.发生原因前三位是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输液注射结束拔针和分离针头时.锐器伤后均进行紧急消毒和进一步处理,追踪一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防护意识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共9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发生锐器伤的人数为81名(88.4%),在有潜在血液接触操作中戴手套的仅占23.6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差,发生锐器伤率高。加强护理人员全面性防护意识,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和伤害程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周能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67-168
目的:了解贵州省骨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方法:对32份医疗锐器伤登记表进行总结。结果:32名医务人员锐器伤中26名年龄<30岁的发病率最高,占81.25%;医生、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对半,明确污染源的占84.38%,其中乙肝37.50%,梅毒18.75%。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安全操作,将职业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方法: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规范操作流程,强制要求助产士执行各项正规护理操作及制度。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助产士的身心健康,不同职称、不同工龄的助产士都被针头、刀片、锐气损伤和羊水、血液污染过。结论:提高助产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各种防护措施,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要求严格能提高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危险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我院手术室15名护士问卷调查中发现2011年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减少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机率,结果1年间本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36次,平均每人发生2.4次,15名手术室护士中有11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占总人数的73.3%。引起锐器损伤的主要是手术缝合针(35.8%),其次是手术刀、手术剪(29.7%)。易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5.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0.9%;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发生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锐器伤现状,提出针对性措施减少其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019年医护人员锐器伤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病区、急诊、手术室锐器伤构成比较高,分别为42%、22.7%和17%。护士是锐器伤的主要波及人群,占77.3%。其中,实习护士占39.7%。随着工龄增加,医护人员锐器伤占比降低。工龄<5年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占比最高,为64.8%。锐器伤发生部位主要是手部,其中食指占比最高,为35.2%。导致锐器伤的物品种类主要为各类针具,其中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头皮针、套管针的累计构成比>80%。结论:需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与科室建立监督体系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护医护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从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外科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对此提出防范对策,加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或消除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对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外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因各种疾病导致交叉感染。针对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自身存在对锐器伤防护认识度却乏,对锐器伤不重视,缺乏职业安全教育,防护意识薄落,操作不规范,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提出锐器伤的防护对策。使广大护士充分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主动学习职业防护新知识,在操作中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有效处理职业暴露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及自我防护的意识。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194名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情况及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防护意识差,职业防护的各种措施实施情况较差,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的人数较多。应提高护生的防护意识,降低医疗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