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51-1352
目的:探讨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试产过程中及时发现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确保母婴平安。方法:将单胎头位初产妇,发生持续性枕后(横)位的46例(观察组)和头位正常92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常导致活跃期时间长、第二产程延长、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增加,产后出血量增多。  相似文献   

2.
杨求成 《现代医院》2012,12(12):44-45
目的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运用不同的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11月份进入活跃期被送入产房分娩的初产妇4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进入活跃期后采取我院原来常规的仰卧截石位待产、分娩,观察组200例在进入活跃期后采用上身直立前倾站、走、坐、跪位或半坐侧俯卧位,若进入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仍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则采用胸膝卧位,分娩时均采用半坐卧截石位。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发生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上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程中进行体位管理,可减少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3.
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改变产妇体位在枕后位分娩的效果。方法:对120例枕后位足月妊娠健康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其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结果:观察组的产程短、手术产率低、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对照组的产程长、手术产率高、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高。结论:临床应尽早发现枕后位并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发生,减少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程分阶段针对性体位干预对矫正枕后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枕后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两组产妇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85.7%)高于对照组(61.4%),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产程分阶段针对性体位干预,可有效矫正枕后位,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2h、≥2h)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50例,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A组59例(2h≤第二产程时长<2.5h)、观察B组50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观察C组41例(第二产程时长≥3h)。记录并比较各组剖宫产率、产科干预及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剖宫产率、产科助产率及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和宫缩素使用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C组切口愈合不良和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C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巨大儿及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的适当延长,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但≥2.5h时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热发生率等增加,≥3h时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住的临床特点,寻求最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于我院分娩的孕妇100例,50例为枕前位,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枕前位组,另外50例为枕后位,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枕后住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枕后位组产钳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围生儿结局差于枕前位组,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持续性枕后位患者中剖宫产组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下降停滞、宫口扩张延缓发生率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张琼  张光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67-4869
目的: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时的早期发现与正确处理,对围产期母婴发病率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0月~2003年2月142例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病例,并随机取同期分娩的枕前位产妇2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枕位的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分娩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枕横位与枕后位产程异常发生率与枕前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发现与正确处理枕横位及枕后位是降低母婴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31例持续性枕后位产程进展情况与分娩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持续性枕后位易导致难产,如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健康。在对胎儿持续监护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及时纠正胎位,加强宫缩,可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131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的临床资料,与枕前位比较,探讨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飞 《健康研究》2013,(6):444-446
目的研究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减少母婴不良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将30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舒适护理、人工破膜、徒手扩张宫颈及旋转胎头等产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麻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可减少头位难产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预后,临床应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采取干预措施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从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60例出现头位难产症状的患者,年龄20~32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采取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产程观察以及体位选择等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舒适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P〈0.05)。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与产妇的舒适程度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分娩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头位难产对分娩结局的不良影响,降低产程时间与新生儿窒息率,有助于提升产妇的临床舒适度及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头位梗阻性难产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分娩中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17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阴道分娩117例(对照组),剖宫产分娩61例(观察组),比较两组造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构成因素、产程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对照组第二产程延长占35.0%(41/117),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头位梗阻性难产试产中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者大多在活跃期,占82.0%(50/61).对照组阴道助产、产程时间长引起产后出血及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产褥感染率相近.对照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78例头位梗阻性难产中因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者138例,占77.5%,同时因巨大儿造成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数有所增加.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手段,提高产科医生的阴道助产水平是提高围生期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由体位联合分娩减痛法对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该院待产的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行自由体位分娩,研究组产妇行自由体位联合分娩减痛法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各个产程疼痛症状、产后出血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妇不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同产程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Ⅱ度裂伤、侧切及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对产妇应用自由体位联合减痛分娩法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疼痛症状,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胸卧位联合阿托品应用于持续性枕后位经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经持续性枕后位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半卧侧位方式分娩,观察组采用膝胸卧位+阿托品促进分娩,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分娩结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7.36±1.57)h、第二产程时间(1.74±0.85)h、总产程时间(9.05±2.34)h,均短于对照组(9.03±2.24)h、(1.09±0.87)h、(10.34±3.25)h,观察组产后出血量(164.35±9.87)mL,少于对照组(170.46±10.2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8.67±0.93)分高于对照组(7.35±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感染发生率8.70%(4/46)、宫颈水肿发生率26.09%(12/46)、剖宫率10.87%(5/46),均低于对照组30.43%(14/46)、54.35%(25/46)、37.48%(16/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胸卧位结合阿托品可有效缩短持续性枕后位经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剖宫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5月的1 5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为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对照组为枕前位产妇,然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13.33%,剖宫产率为65.33%,阴道手术助产率为21.33%,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4.0%,剖宫产率为25.33%,阴道手术助产率为10.67%,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手术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采取持续性枕后位使得产妇并发症出现几率增高,并发症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方式使得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增高,因此产妇在分娩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要配合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胎方位对分娩方式和母儿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在2003年1月~2007年11月住院分娩的10 498例第二产程的分娩资料中,选择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无明显头盆不称、无妊高征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持续性枕后位128例(枕后位组)、持续性枕横位104例(枕横位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枕前位产妇130例做为对照组(枕前位组),选择条件同枕后位组。比较3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与枕前位组相比,枕后位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横位组与枕前位组比较第二产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枕前位组比较,枕后(横)位组产钳助产、剖宫产、会阴裂伤、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胎儿窘迫等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胎方位异常可导致产程延长和母儿并发症增加,正确认识、及时处理枕后(横)位对改善分娩结局、减少母儿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引起的头位难产的产程特点,以便早期发现、及时适当的处理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59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和分娩结局。结果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头下降梗阻是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应早期诊断、及时适当的处理,骨盆正常可调动良好产力阴道顺产,而骨盆异常,尤其中骨盆异常,多表现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下降梗阻,切不可盲目试产,需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以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软产道损伤及子宫切口裂伤出血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分娩中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17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阴道分娩117例(对照组),剖宫产分娩61例(观察组),比较两组造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构成因素、产程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对照组第二产程延长占35.o%(41/117),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头位梗阻性难产试产中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者大多在活跃期,占82.0%(50/61)。对照组阴道助产、产程时间长引起产后出血及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产褥感染率相近。对照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78例头位梗阻性难产中因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者138例,占77.5%,同时因巨大儿造成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数有所增加。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手段,提高产科医生的阴道助产水平是提高围生期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 对 196例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均有产程异常表现, 根据产程异常特点设计分类, 其中第一产程无异常, 仅表现第二产程异常的为单纯I型; 第一、第二产程均表现异常为复合II型, 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 Ⅰ型组主要分娩方式为阴道助产分娩, 达 64. 56%, 胎儿体重较小, 多分布于 3 000~3 500g; Ⅱ型组主要分娩方式为剖宫产, 达 77.78%, 无阴道自然分娩, 胎儿体重较大, 多分布于 3 500~4 000g。Ⅱ型组母儿不良预后即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率、产伤及产褥病率明显高于I型组, 且II型组中经阴道助产分娩者母儿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 在I型组中这两者则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进入第二产程的持续性枕后位, 临床产程的观察有助于正确分娩方式的选择, 从而减少母儿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高龄产妇第一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对高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实用性及母婴结局进行简要评估。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48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4例,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体位分娩。观察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第一产程,并对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主要分布在6级疼痛区间,对照组产妇主要为8级疼痛区间,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过程中,对照组有23例产妇由于分娩需求转为剖宫产,其会阴裂伤情况在Ⅰ度和Ⅱ度之间平均分布;而观察组中有9例产妇转为剖宫产,会阴裂伤多为Ⅰ度。两组新生儿均各有2例出现轻度窒息,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自由分娩可以显著降低高龄产妇疼痛程度,改善母婴不良结局,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松性音乐疗法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行孕产检及分娩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产科产房护理联合传统仰卧体位方案,观察组实施放松性音乐疗法联合自由体位方案。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疼痛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经阴道分娩。观察组产妇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产妇产后6、12和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行放松性音乐疗法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可以加快产程,减轻患者产后疼痛,降低产妇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