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朝明  张伟  玄祖旗 《新疆医学》2009,39(10):64-66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侵犯到胆道系统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引起胆道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此类患者被发现时多已是晚期,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低,并发症多。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生存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置入胆道内外引流管,观察组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1%)高于对照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GGT、ALT、ALP、D-BIL、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25.0%),胆管畅通时间长于对照组[(4.9±10)个月比(3.1±0.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T-BIL、ALP和GGT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胆管畅通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在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病例,所选患者均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观察出血情况、术后感染企管科、胆汁瘘情况等,支架是否移位。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后的14~30天内梗阻性黄疸症状显著消退,患者全身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显著改善,大便颜色变黄,皮肤瘙痒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减轻,饮食显著改善。治疗前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33±561μmol/L、193±45μmol/L、118±43U/L;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110±47μmol/L、82±341μmol/L、43±17U/L。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在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温凤媚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97-97,10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加强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结果:成功胆道内外引流66例(98.5%),术后脱管1例(1.5%),导管阻塞3例(4.5%),穿刺不成功1例(1.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发生与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及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37例(A组)初始选择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后常规经导管外引流15 d.40例(B组)初始选择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失败后再改用A组方法.本研究对种方法的疗效、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适应证及医疗费用等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支架置入后降酶、白蛋白回升、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中位时间等均无差异(P>0.05);但A组在支架置入成功率、适应性、黄疸消除、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方面均好于B组(P<0.05).其中B组有5例支架置入失败,再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均获成功.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比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在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具有更高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更宽的适应证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并且结合导管外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消除黄疸的有效率更高,二者结合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书伟  王劲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08-1609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其中34例行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为对照组,另3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胆管通畅时间、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疗效,归纳并探究治疗前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2008年4月—2014年3月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结果 34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黄疸5 d内退净6例,黄疸2周内退净18例,2周内黄疸明显减轻7例。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瘙痒症状3~7 d消失,大小便颜色2~5 d恢复正常;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5例,经4~7 d应用生长抑素后治愈;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4例,重新放置PTCD引流管后症状消失;引流管脱出2例,经及时处理后好转出院;夹管带管出院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腹膜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PTCD结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效果良好、创伤小;合理、有效、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手术成功及为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证。系统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及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为支架植入患者的恢复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及总结经验,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7例,胰头癌12例,胆囊癌2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癌7例;胆总管结石1例,肝血管瘤介入术后1例。内引流8例,外引流21例。结果PTCD成功率为96.7%。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特别是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性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29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9例、肝总管1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9例。结果:29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36枚,其中7例置入2枚。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483.7±191.8)μmol/L降至(221.3±131.7)μmol/L(P<0.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均<0.001)。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术后1个月,3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更为显著的下降。跟踪随访23例,平均随访6.0个月,8例仍存活。随访期内14例(60.9%)TBIL降至正常范围;8例(34.8%)TBIL下降至术前的半数以下。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并可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癌32例,胰头癌13例,术前及术后检查血清胆红素,观察减轻黄疸效果。结果 4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植入后扩张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后1~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黄疸症状缓解明显。本组患者术后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2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8例。术后随访生存时间平均11.8个月,最长24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应用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行 PTCT 后再行胆道腔内 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黄疸消退情况、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率为71%(5/7)。结论PTCD 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是针对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标本兼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易感因素分析,术前术后加强健康教育,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术后做好PTBD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45例患者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感染均得到控制。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控制血糖并给予抗感染措施后病情稳定。2例内外引流改为单纯外引流后得到控制,1例死于败血症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护理,明显降低了胆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8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6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计52例,以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6),对观察组采取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对照组则采取经皮肝胆管外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植入金属支架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IBS)治疗的观察组在黄疸改善中的显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IBS能够有效改善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18.
提要目的探讨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开展的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全部患者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患者随诊最长时间14个月。结论PTCD并支架种植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胡颖  陈君辉  任毅 《西部医学》2019,31(4):544-54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比较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及不同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结果 4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06%;所有患者治疗后其直接、间接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 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均显著较低(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均为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均为导致其临床疗效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周身瘙痒及二便颜色改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并不少见,常由于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和侵及胆管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可造成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进而引起继发性感染和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