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脉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2岁.3年前查体发现脾脏囊实性占位,此次住院要求手术,无不适主诉.既往史: 8年前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1年前乳腺腺瘤行乳腺根治术,左侧卵巢囊肿,肝囊肿.查体: 腹平软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肾功及血尿便正常.  相似文献   

2.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52岁.持续性发烧1个月,体温37.8 ~ 38.7℃,伴明显消瘦,胸腹部无明显疼痛.2个月前曾有外伤后左侧第8、9肋骨骨折病史.查体: 体温 38.6℃ , 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无红肿,双肺呼吸音正常,腹平软无触痛,左肾和脾区轻度叩痛.胸部X线片: 双肺未见异常,左8、9肋骨骨折已愈合.血常规: WBC 8.7 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8岁.自幼无明显诱因间断脐周痛,时伴恶心、呕吐,无心慌气短.体检:双肺呼吸音清,心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脾区空虚,右肝下缘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脾妊娠一例     
患者女,32岁.已婚,因停经46天、阴道流血6天伴下腹痛2天入院.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8913.3 U/L,临床考虑为宫外孕.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见退变的蜕膜组织及泌期形态子宫内膜,复查血HCG:22918.2U/L.B超: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脾下极可见一大小约4.3 cm ×4.1 cm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51岁.无明显诱因突感右上腹胀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未见皮肤、巩膜黄染.患者30年前因车祸行左侧第5肋骨部分切除及脾切除术,现胸部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51岁.入院前6 h 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上腹持续性胀痛,向腰背部放散,伴乏力及周身不适,无恶心及呕吐,无寒战及发热,轻度反酸及嗳气,无呕血及便血.在外院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无效急诊来我院.既往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继发性肌病、继发性肾损害"对症治疗尚平稳.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10岁.活动后气促10年,咳嗽、咯血10天.其父母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迟缓,身高115 cm.消瘦,步态缓慢,口唇紫绀.明显杵状指.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28岁.以右下腰部疼痛3个月,间断发热1个月人院.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有与羊接触史.体检:体温38.6℃;双颌下各触及一约2 cm×2 cm大小淋巴结,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肝于剑突下6 cm、肋缘下3 cm可及,脾于肋下2 cm可及;右下腰部压痛.  相似文献   

9.
余河  宋云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4):331-331,334
患者 女性 ,5 2岁。无腹部不适 ,无发热、黄疸 ,皮肤、粘膜无损伤。体检 :血常规及生化全套正常。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不大。膜菲氏征阴性。B超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CT所见 :平扫示脾脏略大 ,脾中部实质内似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影 ,大小约 4 .0cm× 4 .8cm ,密度不均匀 ,C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64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肋下肿块,呈进行性增大,逐渐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15天前出现腹痛伴背部牵涉痛.患者无牧区生活史及外伤史.体检:左腹部稍膨隆,剑突下左侧可触及一巨大肿块,占据左侧上、中、下腹,触之有不适感.血常规:白细胞12.6×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血小板74.2×109/L.Casoni's皮试和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骨髓穿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3岁.因左上腹胀痛2个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左上腹部饱满,脾左肋缘下约6 cm,质软,腹水征(-).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示:脾肿大,脾实质内探及一大小约16.2 cm×15.0 cm×13.7 cm的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内透声差,囊边缘部分可见分隔,囊下部周边区域可见多个小子囊,囊肿相邻器官分界清.提示脾囊性占位.CT平扫示:脾实质内一巨大囊性肿块,最大横截面大小约10.7 cm×15.9 cm,边界尚清,囊边缘部分可见不完整分隔(图1),囊下部周边区域可见多个小子囊(图2).增强扫描示:脾实质呈均匀显著强化,病灶主体、周边子囊无明显强化(图3、4),囊内不全性分隔可见明显强化(图3).CT拟诊:脾囊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60岁.无任何不适症状.体检中发现: 脾轻度肿大.血常规及肝功未见异常.经B型超声检查发现脾增厚,内见一3.6cm×3.8cm×4.5cm大小的强回声占位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相似文献   

13.
游走脾一例     
患者女,25岁.发现腹部游走包块4年,腹痛3d于2012年3月2日就诊.体检:左中下腹可触及1个5 cm×8 cm大小包块,质韧,固定,无搏动,轻度压痛.腹部超声检查:左膈下未探及脾脏回声,左中下腹实质性低回声包块,形似脾脏,回声不均匀.CT平扫及增强扫描:左侧膈下未见正常脾脏影像,脾床被胃底占据,脾脏下移至左中下腹,体积略增大,大小约为10 cm×7 cm×4 cm,脾门朝向外上方,脾蒂冗长、扭转,呈漩涡状连于脾门.脾脏平扫密度欠均匀减低,CT值约为46 HU;增强后部分脾脏未见明显强化.胰腺尾部卷曲,与脾脏动静脉伴行向下扭转,平扫及增强扫描胰腺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图1~5).CT诊断:游走脾伴脾蒂扭转,脾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脾包虫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情况行脾切除术、内囊摘除术、外囊残留部分内翻缝合或大网膜填塞加外引流术.结果:12例包虫位于脾表面行内囊摘除术,2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例行脾切除加腹腔包虫摘除手术.全部病例均一期愈合,随访(1 ~3)年无复发及其它脏器种植.结论:口服阿...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内脏动脉瘤"于 2010年6月22日就诊.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外院超声检查显示: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前方探及一囊状无回声区,大小约为2.6 cm×2.4 cm×3.0 cm,壁上可见点片状强回声.超声多普勒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腹部CTA显示:脾动脉异位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距起始处0.2 cm处右后壁见囊状膨出呈梨形,借助颈部与脾动脉相连,颈部内径约0.4 cm,瘤体大小约2.8 cm×2.4 cm×3.1 cm,瘤壁见弧形钙化(图1~3).诊断为迷走脾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8岁.因坠落伤急诊入院.主诉:左胸、腹部及腰、背部剧烈疼痛伴呼吸困难.体检:痛苦面容,神清合作,无呕吐、咳血,无大小便失禁,左胸及上腹部压痛,左胸部可扪及骨擦音,左肺呼吸音减弱.Bp 120/70 mmHg,R 28/分,P 100/分.临床以"闭合性胸腹部钝性伤"申请急诊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左上腹胀痛伴头昏、乏力20h"入院,无外伤史.查体:血压80/50mmHg,心率110次/min,失血貌,急性痛苦面容,四肢湿冷,眼结膜苍白;腹稍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19.1×109/L,RBC 3.6×1012/L,Hb 116g/L,Hct 0.325,PLT 147×109/L,肿瘤标记物(CEA、AFP、CA19-9)、凝血、肝功等各项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7岁。入院前1年多出现左上腹部胀满不适,无远处放射。以受凉、劳累和睡觉时体位不适为明显。近日上述症状加重,遂来就诊。无皮肤黄染,贫血,恶心,呕吐及乏力、消瘦等症状,体检:左上腹叩击痛,延及左后背及肩部。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6×1012/L,白细胞:5.4×109/L。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52岁.间断性右上腹痛1年余,10 d前再次发作.患者曾于1年前进食鸡蛋后首次右上腹痛,呈持续性钝痛,可向肩背部放射;不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心慌气短,无寒战、高热,无皮肤、巩膜黄染;因发作时疼痛难忍,遂至当地卫生所给予654-2肌注后,症状有所缓解;随后上述症状多次出现.饮酒史:20余年,5两/d左右;喜食辣椒;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史,否认肝炎病史.  相似文献   

20.
华爱玲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151-115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以停经8月腹渐隆,腹部胀痛2h主诉收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2年2月15日,停经40天确诊妊娠,孕期不明显不适.2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胀痛伴腰酸,腹痛呈逐渐加重趋势,同时感头晕、心慌、气短、出冷汗、口渴,晕倒一次.病后无阴道出血,无破水.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8P℃,90次/分,R 20次/分,BP 97/75 mmHg,急性失血貌,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隆,宫低脐上4横指,未听见胎心音,肠鸣音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