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挑选10名无脑膜炎既往史或血清抗B群脑膜炎球菌抗体水平较低的健康成人,用挪威B群脑膜炎外膜囊(OMV)菌苗分别于0、6、46周免疫3次.OMV菌苗由脑膜炎球菌44/76株制成,每剂菌苗含25μg蛋白(包括1、3、4、5类蛋白和Opc蛋白)、2μg脂多糖(LPS)和 1.67mg Al(OH)_3.分别于免疫前、第1、2次免疫后2、6周及第3次免疫后1、2、6周采血.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ELISA证明从挪威患者分离的476株脑膜炎球菌中有17%存在5C蛋白,从健康带菌者120份分离物中,有3l%存在5C蛋白。并研究了B群脑膜炎球菌44/76株外膜菌苗免疫的志愿者,脑膜炎患者和健康带菌者血清中抗5C蛋白的IgG抗体应答,此抗体对能表达大量5C的A群和B群脑膜炎球菌有杀菌力对表达少量5C的菌株则无杀菌力,并证明了杀菌抗体滴度与抗5C IgG单位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99例20~25岁志愿者在0、6周分别接种0.5ml含25μg5C蛋白外膜菌苗,并分别在0(97样本)、6(46)、12(96)、26(48)周收集血清,同时在0和12周收集安慰剂组25人的血清,另从ll例脑膜炎患者采取急性期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儿童接受 6价脑膜炎球菌外膜囊( OMV)疫苗基础免疫后 2 .5年是否仍具有免疫记忆 ,作者选择了 1 77名曾参加过 6价OMV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的健康儿童 ( 5~ 6岁 77名 ,1 0~ 1 1岁 1 0 0名 ) ,加强 1针单价脑膜炎球菌 P1 .7h,4亚型 OMV疫苗。每剂单价 OMV疫苗含 1 7μg蛋白〔其中88%为 P1 .7h,4亚型 类蛋白 ( Por A)〕、50μg硫柳汞、50μg蔗糖和 1 .34mg磷酸铝。记录接种后不良反应。于免疫前及免疫后 4~ 6周采血 ,检测针对 6个 H4 4/ 76同基因变异株 (分别为 P1 .7,1 6、P1 .1 9,1 5、P1 .5,2、P1 .5c,1 0、P1 .1 2 …  相似文献   

4.
作者比较了脑膜炎球菌 Por A外膜蛋白(OMP)的三种提呈形式 :(1 )以 Al PO4或Quil- A作为佐剂的纯化 OMP;(2 )以 Al PO4为佐剂的含脂多糖 (LPS)的外膜囊 (OMV)配方 ;(3)以 Ouil- A为佐剂的免疫刺激复合物 (iscom)配方 (OMP- iscom)。  研究分别以 B群脑膜炎球菌 H - 5株的纯化 OMP、OMP- iscom、基因工程 H44/76株 (PL1 6 2 1 5 ,表达三种不同 Por A蛋白 )为抗原 ,用不同剂量 (0 .33~ 1 0μg或 30μg)的抗原对 8~ 1 2周龄雌性 NIH/RIVM小鼠进行 2次皮下接种 ,每次间隔 2 8天。每次接种后采集血清样品 ,通过血清抗体测…  相似文献   

5.
挪威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OMV)菌苗是用脱氧胆酸盐从脑膜炎球菌株44/76-SL(B:15:P1.7,16:L3,7,9)中抽提的OMV,经AL(OH)_3吸附制成的。每剂(0.5ml)含25μg蛋白、2μg脂多糖(LPS)和1.67mg Al(OH)_3。选择无脑膜炎球菌病史及低抗B群脑膜炎球菌IgG抗体水平(<1μg/ml)的1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接种对象,在0、6、46周经三角肌接种OMV菌苗。分别于接种前、第1、2剂接种后2和6周、第3剂接种  相似文献   

6.
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疫苗 ( VAMENGOC BC)在古巴及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青少年和成人中有效 ,但在婴儿中的效果不显著。因此 ,作者在婴儿中对 VA MENGOCBC抗 B群和 C群疫苗株的免疫原性及抗 B群非疫苗株的交叉反应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将来自古巴哈瓦那市 9个诊所的1 0 5名婴儿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按 2针和 3针免疫程序在 3.5、5.5和 7.5月龄肌肉注射VA MENGOC BC。每剂疫苗含 50μg 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和 50 μg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分别在免疫前 ( 3月龄 )、第 2针免疫后 8周 ( 7.5月龄 )及 1 6~ 1 8月龄采血 ,分…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含表达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P1的基因质粒的枯草杆菌生产出重组蛋白BacP1,经多步提纯及加热变性后,用磷脂酰胆碱把BacP1重建于脂质体中,形成天然抗原表位,制成BacP1-脂质体菌苗。分别于0和42天皮下注射NIH小鼠,于第52天采血,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小鼠产生了高EIA滴度的抗同源变性和天然型抗原的抗体,且抗体滴度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而产生的抗异源变性和天然型抗原的抗体滴度则很低。用脑膜炎球菌株作靶抗原检测血清的杀菌能力显示,血清的杀菌活性与EIA滴度一致,1~3μg免疫量产生的杀菌抗体滴度为16~32,6~10μg免疫量产生的杀菌抗体滴度为64~128,且杀菌活性是P1亚型特异性的。用幼大鼠脑膜炎模型试验血清的保护效力显示,注射免疫量为6~10μg的小鼠血清的大鼠,经同型菌株攻击后,完全获得保护,注射免疫量为1~3μg的小鼠血清的大鼠,仅部分大鼠获得保护,而注射未免疫小鼠血清的大鼠,经同样菌株攻击后,全部发生脑膜炎。作者还用此菌苗免疫了Balb/c小鼠和豚鼠,结果均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个体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 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 (PSC)与 B群外膜囊 (OMV)偶联 ,得到一种多糖蛋白结合菌苗 (PS C- OMV) ,其中 OMV由巴西 B群 N44/89流行株提纯获得 ,PS由C群 IMC2 1 35株提纯获得。作者将雄性C3H/Hepas小鼠随机分为五组 ,每组 1 0只 ,分别于 0、1 4和 2 8天腹腔注射 0 .5 ml以 2 5μg Al(OH) 3为佐剂的下列制剂盐溶液 :2 .5 μg PS-OMV结合物、2 .5μg PS加 1 0μg OMV、2 5μgPS、1 0 μg OMV或生理盐水。在首剂注射后0、1 4、2 8、42天经后眼眶血管丛采血 ,血清贮存于 - 2 0℃。用 EL ISA检测抗 PS C和OMV抗体 ,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测定了A群(CN4937,803)、C群 (0638)和X群(0196)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多糖复合物对小鼠的毒性和免疫原性。用14~16g的C57B1小鼠作试验,将小鼠分为6组(每组8~10只),经腹腔途径免疫小鼠1~2次,总量相当于5~8μg蛋白质。6天后,用A群(47)和C群(2092)脑膜炎球菌毒力株经腹腔感染免疫和对照小鼠。结果表明,蛋白-多糖复合物对小鼠无毒性,并能防御同群和异群脑膜炎球菌的攻击。虽然蛋白-多糖复合物对各试验组的保护效果不同,但其保护力并不低于A群和C群脑  相似文献   

10.
B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仍是世界性主要卫生问题 ,鉴于 B群多糖菌苗对幼儿无效 ,且不能产生加强应答 ,为此人们研制了两种 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 (OMV)菌苗 ,试验证明 OMV制剂在婴儿中具有强免疫原性。作者以小鼠为模型重点测定经鼻腔或直肠途径接种后 OMV的免疫原性 ,以确定作为粘膜菌苗的 OMV制剂的配方及这些制剂是否产生加强应答。  用自脑膜炎球菌 44/ 76株制备的 OMV经鼻腔或直肠途径接种小鼠 ,每周 1剂 ,共接种 4剂 ,每剂 2 5 0 μg。每组 1 0只动物中半数动物接受 5μg霍乱毒素 (CT)加抗原。小鼠于第 1次免疫后 34周再鼻…  相似文献   

11.
作者将脱毒(脱O-酰基)大肠杆菌J5株的脂多糖(J5DLPS)与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GBOMP)非共价结合制成菌苗免疫家兔,观察菌苗的效力.作者将GBOMP液(1.5ml,3.6mg/ml)与J5DLPS液(4.0ml,0.8mg/ml)混合,置5C作用2小时.经透析处理后用0.45-μm滤膜过滤制成菌苗.分别用3种含量(2μg、25μg和50μg的J5DLPS)的菌苗加或不加QS21佐剂免疫新西兰白兔.以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2.
作者比较了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疫苗(MMRV)和b型流感杆菌(Hib)结合菌苗(PedvaxHIB,每0.5ml含Hib多糖7.5μg,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125μg)同时免疫与MMR加PedvaxHIB免疫后6周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是接受复杂腹部外科手术以及外伤或灼伤病人的重要死因,目前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以针对内毒素或脂多糖(LPS)分子核心区的抗体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治疗对脓毒症有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Cross制备了脱毒大肠杆菌J5LPS(J5dLPS)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GBOMP)复合物疫苗(J5dLPS-GBOMP),并报告了在24名志愿者中使用的期临床试验结果。2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受试者分别于0、28及56天肌肉注射3剂J5dLPS-GBOMP。每组接受的疫苗剂量分别为5μg、10μg及25μg。接种前及每剂接种后14天采血进行肝、肾…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价了由肺炎球菌荚膜多糖(PS)和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组成的四价结合菌苗在灰鼠中耳炎(OM)模型中的免疫原性和灰鼠对同型和异型菌攻击的抵抗能力.作者将70只1~2岁、体重400~600g的灰鼠随机分成8组,34只接种菌苗,36只接种安慰剂.菌苗是由6B、14、19F和23F型肺炎球菌PS与OMPC偶联而成.灰鼠分别于0和4周接种2剂菌苗,剂量为2μgPS/kg.首剂免疫后8周,分别将0.1ml的6A、6B、19A或19F型肺炎球菌悬液(200~370CFU/ml)注入灰鼠中耳下鼓室泡内进行攻击,攻击后3、7和14天作耳镜和鼓室检查及中耳吸引术.每次免疫前(0天和第4周)、攻击前(第8周)和攻击后2周(第10周)心脏穿刺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6A、6B、19A和19F型PS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前灰鼠血清中未测得抗4型PS特异性抗体.免疫后,菌苗组抗6A、6B、19A和19F型PS特异性抗体显著增高,安慰剂组则无显著变化.在以6B或6A型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7名新兵间隔6周接种2剂氢氧化铝吸附的B群脑膜炎球菌44/76外膜囊(OMV)菌苗,分别于接种前、首剂接种后6周和12周测定血清调理活性,并与抗-OMVIgG应答和血清杀菌活性(SBA)进行比较。作者用多形核白细胞(PMN)吞噬细菌后的呼吸爆发(RB)来测定调理活性,首先将血清经56℃30分钟灭活,按3倍系列稀释后与用70%乙醇固定的脑膜炎球菌流行株44/76-SL混合,再加入外源性补体,然后在调理过的细菌中加入经RB指示剂标记过的效应细胞PMN,指示剂为不显萤光的探针双氢罗丹明,其在RB中可被氧化为显萤光的罗丹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B的显萤光PMN,每份标本约计算3000个效应细胞,以每个稀释度的RB阳性PMN的总百分率表示结果。活性在10%以下确定为0。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使用的肺炎球菌菌苗为23价荚膜多糖菌苗,在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中具有免疫原性,但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免疫效果较差.本文对一种7价肺炎球菌偶联菌苗在婴儿中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记忆进行了评估.将含7个血清型(6B、14、19F、23F、18C、4和9V)的肺炎球菌与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结合,制备出7价肺炎球菌偶联菌苗.0.5ml偶联菌苗中含7个血清型肺炎球菌多糖共11μg及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85μg.选择25名健康婴儿分别于2、4和6月龄时接种0.5ml偶联菌苗,其中20名婴儿于12~15月龄时加强1剂23价肺炎球  相似文献   

17.
脑膜炎球菌病负荷在 2岁以下幼儿中最高 ,但批准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此年龄组的免疫原性弱。因此已利用多糖结合技术研制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本文研究了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 A、C、Y和 W- 1 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与白喉类毒素偶联 ,Tetra-Men)在不同免疫剂量下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方法 这是一项开放性非盲剂量递增试验。 30名 1 2~ 2 3月龄的幼儿分成三组 ,分别于 6和 1 2周注射 2剂 Tetra- Men D,注射剂量分别为含 4个群多糖各 1 μg/ml、4 μg/ml和 1 0μg/ml。免疫前 ( 0天 )、第 2针注射前( 6 0天 )和第 2针注射后 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霍乱毒素B链(CTB)作为佐剂在小鼠体内评价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F)蛋白局部免疫作用.免疫4周龄CD1小鼠、每组4~6只,亚单位疫苗鼻内接种(inl)10μl(含F蛋白2μg和CTB5~10μg),肌肉接种(im)100μl(只含F蛋白2μg),在0和4周各免疫1次,活病毒疫苗inl 50μl[含5×10~5蚀斑形成单位(pfu)],只免疫1次.最后一次免疫后4周用RSV10~6pfu inl攻击,取攻击前的血清检测抗体,攻击后5天的鼻洗液(NW)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滴定病毒效价和抗体.  相似文献   

19.
结合菌苗系由b型流感杆菌荚膜多糖(分子量约为500kd)与B群脑膜炎球菌纯化的外膜蛋白(分子量约为40kd)结合而成。系用两批菌苗进行试验,第1批菌苗0.5ml含7μg多糖和43μg外膜蛋白,第2批菌苗0.5ml含10μg多糖和62μg外膜蛋白。经鲎试验测定其内毒素含量均为1~6μg/ml。稀释液分别为生理盐水和Al(OH)_3。选择63名无b型流感  相似文献   

20.
248株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检测 2 48株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四种抗真菌药氯康唑、两性霉素B、5 氟胞嘧啶和酮康唑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菌株新型隐球菌 6 0株和念珠菌 188株 ,采用NCCLSM2 7 A微量稀释法测定新型隐球菌和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对 16 0株白念珠菌 ,氟康唑的MIC为 0 .0 6~≥ 6 4μg/ml,敏感 135株 ( 84.38% ) ,中度敏感 10株 ( 6 .2 5 % ) ,耐药 15株 ( 9.37% ) ;5 氟胞嘧啶的MIC为 0 .0 6~ 16 μg/ml ,敏感 15 6株 ( 97.5 % ) ,中度敏感 2株 ( 1.2 5 % ) ,耐药 2株 ( 1.2 5 % ) ;两性霉素B的MIC为 0 .0 6~ 4μg/ml全部敏感 ;酮康唑的MIC为 0 .0 3~ 32 μg/ml ,敏感 93.75 % ,中度敏感 6 .2 5 %。对 6 0株新型隐球菌 ,氟康唑的MIC 1~≥ 6 4μg/ml,敏感 35株 ( 5 8.4% ) ,中度敏感 2 0株 ( 33.3% ) ,耐药 5株( 8.3% ) ;5 氟胞嘧啶MIC 0 .2 5~ 8μg/ml,敏感 5 3株 ( 88.3% ) ,中度敏感 7株 ( 11.7% ) ;两性霉素B的MIC为 0 .0 6~ 0 .5 μg/ml全部敏感 ;酮康唑MIC 0 .0 3~ 4μg/ml全部敏感。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 10 %和2 2 .2 %。结论 新型隐球菌和念珠菌对氯康唑的耐药率趋高 ,临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