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知心肌梗塞(ИМ)时,注射链激酶(СК)的溶栓疗法(ТЛТ)开始时间,对疗效有着决定性作用。ИМ者59例,年龄36~68(平均52±1)岁。均为原发性ИМ,年龄<70岁,典型胸痛发作至少持续30mim。起病到开始注射СК的时间分别在2h(入院前)和5h 内(住院后)。心电图符合:STv1~v4抬高≥0.3mV,ST Ⅰ、Ⅱ或 v5~v6抬高≥0.2mV,下壁ИМ时 ST Ⅰ、Ⅱ抬高≥0.1mV 或 STv1~v4降低≥0.2mV。59例ИМ位置分别为:前壁27例、后壁30例和侧壁2例。按首次注射СК时间将患者分为二  相似文献   

2.
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部分决定于症状发生后何时给予治疗。欧洲心肌梗死计划(EMIP)组的153个试验中心旨在评价住院前溶栓疗法对疑诊AMI病人的好处和危险,并与住院病人症状发生在6小时内的溶栓疗法相比较。方法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的病人,心电图具有≥2个肢导联ST段括高1mm或2个心前导联ST段抬高2mm或两者,随机指定在住院前静注甲氧苯酰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anistreplase,APSAC)30U,住院后给安慰剂  相似文献   

3.
溶栓疗法(TLT)是心肌梗死(MI)病因治疗的主要方法,它比其它任何保守方法更好。为尽早实施TLT,本文就入院前TLT的临床情况作一介绍。材料与方法 41例怀疑急性MI者进行了院前TLT,其中38例(①组)符合MI诊断标准。对照组(②组)38例MI住院者实施了同样的TLT。从起病到住院的时间两组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的第二阶段试验(TIMIⅡ)是为了比较采用rt-PA溶栓后,积极和被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脉搭桥术(CABG)对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和结果:TIMIⅡ共随机入选3339例AMI病人。所有病人均进行了rt-PA溶栓治疗。病人被随机分为积极治疗组和被动治疗组。在积极治疗组,病人均常规进行心血管造影,并且一旦无禁忌症,均于梗塞后18~48小时进行PTCA或CABG。在被动治疗组,只有病人自发地或应激后出现心肌缺血方施行PTCA或CABG。共1 681例病人进入积极治疗组,1 658例病人进入被动治疗组;3 316例病人完成了1年随访(99.3%)。在随访1年结束后,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心肌梗塞(ИМ)血栓溶解疗法(ВТТ)时再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预防。观察初发ИМ 97例,男95例,女2例,平均年龄51±2.3岁。发病后平均3.5h 入院。前壁ИМ 53例,后壁44例。入院后1h 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穿壁性前壁心肌梗塞伴左心室室壁瘤(经核素造影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溶栓对高危心(肌)梗(塞)患者(包括存在自发性和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电生理效应。方法:除外造影时有心源性休克、陈旧性前壁心梗、合并其他晚期疾患或80岁以上的患者。A组(16例)由于溶栓反指证或起病超过5小时等原因,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肝素治疗,多数未服阿司匹林。B组(16例)于胸痛6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链激酶150万~u静注或2500Ou冠脉注射,随后每分钟静滴4000~u,或复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00mg静脉注射)。以后3~5天静脉注射肝素,并阿司匹林口服。  相似文献   

7.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减小梗塞大小是溶栓疗法的中心目的。动物模型证实,最后的梗塞大小,对再灌注前缺血的持续时间极为敏感,如冠脉阻塞后超过2h,心肌很少能被挽救。在人的研究中,治疗前症状持续时间的作用,对引起梗塞的大小,因条件限制而难以测量。已有的资料提示,较晚期再灌注疗法可对某些存活有益,但在治疗超过症状发生后4~6h的病人,很少能挽救梗塞心肌。尚未充分证实梗塞大小如何依赖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 美国心肺血管研究所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研究:对组织凝血酶原激活物(t-PA)和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活性和副作用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经血管造影确定与梗塞相关的闭塞动脉后,随机分配  相似文献   

9.
笔者用尿激酶对4例心肌梗塞后左室附壁血栓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摘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7岁。入院前35天患急性心肌梗塞,10天前患肠系膜动脉栓塞行小肠切除术,术后1周转内科治疗。查体:BP12/8kPa,HR80次/min,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张,可闻及早搏15次/min,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V_1~V_4呈QS型,V_5rs型,V_(1-5)T波深,冠状T_0UGG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心尖部巨大附壁血栓,面积9cm~2。即给华法令3mg,2次/d抗凝,3天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前及住院时的治疗(指南)(下)[Thetaskforceonthemanagement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urHeartJ,1996...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前及住院时的治疗(指南)(上)[Thetaskforceonthemanagement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urHeartJ,1996...  相似文献   

12.
溶栓疗法     
近年来,人们对溶栓疗法的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基因工程在医疗上的应用,溶栓制剂的来源日趋方便,使得溶栓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溶栓疗法对急性 DVP、急性肺栓塞和陈旧性肺栓塞、急性动脉闭塞及心肌梗塞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必须指出,治疗及时和使用剂量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率。各种溶栓制剂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包括严重出血、过敏反应和心室颤动等,须在临床应用时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应用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及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溶栓疗法以降低近期和远期死亡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于心肌梗塞,其中最常发生的是窒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现仅就室早在心肌梗塞中发生频率、重要性及处理原则结合文献简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6.
Fletcher等在1959年首次试用纤维溶解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0年来对此疗法的价值尚属推测。由于纤维溶解酶是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并无作用。因此至少在某些研究工作者,对急性心肌梗塞纤维蛋白溶解疗法的理论基础尚有疑问。本文旨在就文献报导的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虽然血小板被认为与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发病机理有重要关系。但并非全部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心肌梗塞(MI)之猝死均来自新的血栓佺塞的后果。抗血小板药物有不同药理作用,因而在不同临床情况下其效力也不尽相同,且导致TIA患者中风的血栓栓塞意外,其发病机理可能也与冠心病者的复发梗塞或死亡不同。故药物对一种病有效对其他种不一定有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后成功的溶栓治疗能阻止左心室扩张,但仍有30%的患者易发生再梗塞,再梗塞后短期(3个月)内会影响心功能,并使收缩末期容积增加,但长期影响心功能及心室容积的随访资料并不多,该文主要报道再梗塞对于首次心肌梗塞5年后的左心室容积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包括有左前降支动脉梗塞的56例病例,所有病例按再梗塞和未再梗塞分为两组,并均于首次心肌梗塞后行溶栓治疗,随机合并服用抗凝药(阿斯匹林,双香豆素)。在溶栓治疗后48小时内及3个月内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评估阻塞动脉的狭窄程  相似文献   

19.
20.
024影响溶栓疗法的心肌梗塞后第一周血浆β-血栓球蛋白水平[SalvioniA等.AmHeartJ,1994,128(3):472(英文)]试管内和活体内研究均显示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后血小板的激活和抑制,24名患者接受静脉内溶栓(1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