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白细胞介素(IL)-23p19及其受体(IL-23R)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表达,研究IL-23对IBD患者外周血T细胞激活和效应应答的影响,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收集12例克罗恩病(CD)患者、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20名健康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活检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RT)-PCR分析IL-23p19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内单个核细胞(LPMC),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3R在CD4+、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表达.体外培养PBMC,使用IL-23和抗CD3单抗体外刺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2分泌.结果 IBD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IL-23p19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比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IL-23R在IB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组织内CD4+、CD8+T细胞和NK细胞表达水平也比健康者显著升高(P<0.05).体外培养PBMC,使用IL-23刺激,发现IL-23可显著诱导IBD患者,尤其是CD患者PBMC激活,分泌高水平TNF-α、IFN-γ和IL-2(P<0.05).结论 IL-23及其受体在IBD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升高,IL-23可诱导IBD患者淋巴细胞分泌高水平的炎性介质,提示IL-23参与了肠黏膜炎症损伤,阻断IL-23生物学效应可能治疗IB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采集21例AIH患者和2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L-21R的表达. 培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使用IL-21和抗CD3单抗刺激, 使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TNF-α、IFN-γ和IL-2水平.结果:AIH患者外周血中CD4+、CD8+ T细胞表达IL-21R水平比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7.66%±2.37% vs 3.12%±0.76%, 9.42%±2.48% vs4.02%±0.89%, 均P<0.05). 体外培养PBMC,发现IL-21可显著诱导AIH患者PBMC分泌高水平的TNF-α、IFN-γ和IL-2( P<0.05).结论:AIH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IL-21R水平明显升高, 并诱导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促炎症介质, 提示IL-21参与了肝脏自身免疫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兴华  黄贺梅 《山东医药》2009,49(43):52-5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面IL-21受体(IL-21R)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RA患者(观察组)和2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IL-21R的表达。结果观察组IL-21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症状控制后,IL-21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达IL-21R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21R在RA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诱导关节滑膜炎症病变、参与关节滑膜组织及全身的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模型中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方法 建立D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结果 UC大鼠中血清IL-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UC大鼠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x43、CD4+-Cx45、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x43、CD4+-Cx45、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C大鼠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CD4+-Cx43、CD4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双色、三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对19例UC肠黏膜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作表型分析。结果 ⑴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T、B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⑵外周血CD4^ 、CD8^ T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改变,肠黏膜CD4^ 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D8^ 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⑶外周血及肠黏膜Th1/Th2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⑴T细胞各亚群的变化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T细胞亚群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深入揭示其发病机制;⑵肠黏膜及外周血中Th1/Th2比值均明显下降,提示Th2细胞是UC病变中的主要辅助细胞群体,UC是一种Th2细胞占优势的炎症。  相似文献   

6.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与一系列免疫异常有关。免疫反应受特定的免疫调节细胞调控,包括CD4^+CD25^+T细胞.而CD4^+CD25^+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可能受FOXP3基因调控。目的:研究FOXP3的表达特点以及IBD时FOXP3表达的改变。方法:以免疫磁珠分离CD4^+、CD4^+CD25^+和CD4^+CD25^-T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BD患者和非IBD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和肠黏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结果:CD4^+CD25^+T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CD4^+T细胞和未分离的PBMC或LPMC。T细胞受体(TCR)激活后,或经白细胞介素(IL)-2、IL-15作用后,PBMC或LPMC FOXP3 mRNA或蛋白表达明显增强。12例IBD中9例(75.0%)肠黏膜LPMC中检测到FOXP3 mRNA表达,高于对照肠黏膜的47.1%(8/17.P〉0.05)。未受刺激的IBD和对照肠黏膜组织中未检测到FOXP3 mRNA表达。结论:人类FOXP3的表达受T细胞活化影响。IBD患者肠黏膜LPMC中FOXP3 mRNA的表达率有增高的趋势.但与对照肠黏膜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CpG对HBV感染者B细胞及Th1型细胞因子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pG-ODN 2216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相关分子CD80、CD86、MHC-Ⅰ和MHC-Ⅱ分子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CpG对Th1型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取HBV感染者PBMC与CpG-ODN 2216共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Ⅰ和MHC-Ⅱ分子的表达,并与未加CpG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培养液中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 经CpG-ODN 2216活化刺激后,PBMC中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相关分子CD80、CD86、MHC-Ⅰ及MHC-Ⅱ分子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CD80: 48.84%±21.29% vs 28.57%±18.7%;CD86: 50.12%±19.70% vs 13.15%±8.81%;MHC-Ⅰ:2108.88±289.04 vs 1679.22±388.22;MHC-Ⅱ:1602.77±362.61 vs 941.88±237.35;均P<0.05);并且培养液中IFN-γ及IL-12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IFN-γ:61.38±38.81 ng/L vs 47.35±38.76 ng/L;IL-12:7.80±4.34 ng/L vs 5.56±3.56 ng/L;均P<0.05).结论:CpG-ODN 2216能够提高HBV感染者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提呈相关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同时提高PBMC分泌Th1型细胞因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别在刺激的第0d、5d、10d和15d时检测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对分泌IFN-γ或IL-4的不同细胞群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较正常人升高,CD4+/CD8+较正常人升高,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较正常人升高;猪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第0d、5d、10d和15d时,分泌IFN-γ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42%±5.53%,30.46%±4.94%,36.52%±4.73%,38.69%±5.58%;分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2%±0.52%,3.00%±0.57%,3.81%±0.70%,5.03%±0.73%。六钩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囊虫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BMC中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随着囊尾蚴抗原刺激外周血PBMC时间延长,分泌IFN-γ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1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分布与表达,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内镜下活动度分级以及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肠黏膜组织中Th17细胞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患者肠黏膜组织中IL-17、IL-21的表达与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IL-21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固有层中Th17细胞数明显增多.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及血清中IL-17、IL-2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087±0.0019vs0.0008±0.0001,P<0.05;0.0082±0.0017vs0.0005±0.0001,P<0.01),且IL-17、IL-21的表达在轻、中、重度患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0020±0.0004vs0.0079±0.0016vs0.0173±0.0011;0.0020±0.0004vs0.0097±0.0002vs0.0120±0.0006),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逐渐增强.IL-17、IL-21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CRP水平、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组织病理分级均显著正相关(P<0.05),IL-17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的ESR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17、IL-21在活动期UC患者高表达,且随疾病活动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UC的疾病活动与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23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诊治水平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以UC、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 syndrome,IBS)患者的肠黏膜蜡块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种病变肠黏膜中S100+DC、CD83+DC及IL-23P1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UC组中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轻型组与重型组,美沙拉嗪治疗前后IL-23P19的浸润密度.结果:UC与IBS患者肠黏膜中S100+D C、CD83+DC、IL-23P19的浸润密度(个/mm2)比较,分别为27.48±9.23 vs 9.20±3.91,6.62±2.59 vs 3.20±1.59,105.97±25.30 vs 32.48±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中,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轻型组与重型组、美沙拉嗪治疗前后IL-23P19浸润密度(个/mm2)比较,分别为113.83±28.83 vs49.35±8.11,75.03±21.39 vs 117.38±28.32109.89±25.73 vs 47.2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肠黏膜中,随着DC表达的增多及分化能力增强,IL-23分泌增多;IL-23可作为UC判断疾病发作、病情轻重及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