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导致顽固的下腰痛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就目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在形态学与生物力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阶梯化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76名正常人及173名因下腰痛而手术患者的X线平片、CT扫描及MRI资料进行分析以调查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对称性与某些腰椎疾患的联系。在76名正常对照者中有21人存在L4~5或L5~S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占27.6%,而在腰椎手术病人中则有84例,占48.6%,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具有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是整个脊柱中承载负荷和运动范围最大的一段,其力学性质极其复杂。腰椎关节突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是腰椎运动节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的生物力学特性对腰椎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1])。1972年开始,Markolf~([2])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了外载荷下LFJ的生物力学研究,首先认识到小关节复杂的解剖和结构力学特性对腰椎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4.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lumbarfacetjointosteoarthritis,LFOA或lumbarzygapophysealjointos teoarthritis ,LZOA)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关节突关节软骨损害、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Goldthwait[1] 最先认为部分下腰痛可能由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Ghormley[2 ] 则将源于关节突关节的腰腿痛命名为“小关节综合征”。Badglay[3] 在对关节突关节进行病理解剖研究后证实关节突关节存在骨性关节炎。系统的研究始于196 4年,Lewin[4 ] 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LZOA)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组织形态学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诊断价值,通过对80例腰椎CT片中L_3、L_4、L_5关节突关节角及其形态进行了测量与观察,所获504个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性别同一椎体、同一性别不同椎体关节角均有显著差异,L_3、L_4关节突关节形态多为浅弧形,L_5则多为直线形。同时关节角的大小和形态个体变异较大。表明X线对关节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而CT扫描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关节突关节,为临床提供较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腰椎关节突关节炎(lumbar facet arthritis,LFA)是一种腰椎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症状严重时影响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据最新报道,大约有15%~45%腰痛是属于关节突关节源性的[1]。1911年,Goldthwait最先认为部分腰痛可能由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Ghormley则将源于关节突关节的腰腿痛命名为“小关节综合征”[2]。Badglay从病理方面证实关节突关节存在骨性关节炎,其病理特征是软骨下骨和关节边缘反应性增生,关节突关节软骨退变[3]。此后,大量学者从流行病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对腰椎关节突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骨性关节炎进行了深入研究[4~6]。现对LF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1umbarfacetjointsynovialcysts,LFJSCs)起自关节突关节内侧关节囊,囊肿突出椎管及侧隐窝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引起临床上常见的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不易与腰椎椎间盘突出证相鉴别,易被误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CT及MRI的应用,LFJSCS的检测率不断提高。LFJSCs多见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关节鼠主要是关节内的软骨因创伤、劳损破裂而产生的碎片。经关节液营养形成游离在关节腔内,随着关节的活动而运动。轻者引起疼痛,重者导致关节交锁,活动困难。国内外学者对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的关节鼠均有报道,但腰椎关节突关节鼠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腰椎关节突人工关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具国人尸体腰椎标本,测量椎体和椎间盘高度;研制假体装置ZJS,并应用于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重建腰椎稳定性,不做椎骨间植骨融合,观察其腰腿疼症状的缓解程度、X光片测量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评价其初步的临床疗效。结果国人腰椎椎体后缘高度(23.43±3.10)mm~(34.45±3.28)mm,椎间盘后缘高度(5.38±1.36)mm~(7.96±2.05)mm。3例患者随访11~16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满意程度高。术后X片显示手术椎节活动度:前屈后伸3°,左右侧屈3.5;°手术节段椎间盘后缘间隙高度能维持于中立位状态3.5~4.5 mm,在脊柱后伸活动时该高度亦无明显降低。结论国人腰段脊柱具备置入ZJS的条件;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经后路椎管减压,置入ZJS既能重建腰椎稳定性,保持手术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又能保留手术椎节的部分活动功能,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非融合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治疗均采用椎板减压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4例病人中,3例疼痛症状消失,1例缓解。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与腰椎退变性滑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病因学意义。方法:对53名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及53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测量L4~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对称性。并根据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判定椎间盘退变程度,根据腰椎X线片记录腰椎滑脱程度。结果: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正常者相比更偏向矢状位(P〈0.05)。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P〈0.05)。在退变性滑脱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角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退行性L4/5节段前滑脱患者为DLS组,年龄55.6±8.8岁,排除腰椎骨折及峡部不连者;对照组为57例同期无滑脱及腰腿痛的其他疾病患者,年龄53.7±9.4岁。两组均行腰椎CT检查,在CT定位像上测量DLS组患者L4/5节段滑移距离及下位椎体矢状径,计算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在CT图像上测量两组L3/4、L4/5及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并进行比较分析;骨窗条件下观察DLS组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按Fujiwara标准进行分级,并按不同退变等级分3组比较滑脱程度;对DLS组L4/5的关节突关节角与滑脱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DLS组L4/5均为Ⅰ度滑脱,Taillard指数为0.1679±0.0365。DLS组L4/5关节突关节角为33.1°±12.2°,小于对照组的49.5°±11.4°,差异有显著性(P<0.001);DLS组与对照组L3/4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36.1°±9.1°与38.6°±8.0°,无显著性差异(P>0.05);DLS组与对照组L5/S1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48.5°±13.0°与51.9°±13.0°,无显著性差异(P>0.05)。DLS组L4/5滑脱Taillard指数与其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相关性(r=0.065,P>0.05)。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为Ⅱ度4例,Ⅲ度23例,Ⅳ度33例,其滑脱Taillard指数分别为0.1837±0.0418、0.1723±0.0370和0.1589±0.0343,各组间滑脱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LS患者滑脱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明显小于非滑脱患者的相应节段,但关节突关节角度与DLS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L4,5 DLS患者中随机选取115例作为观察组,男28例,女8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3岁。自体检人群(无脊柱滑脱及腰腿痛表现)中随机选取与DL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5例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84例;年龄45~77岁,平均56.4岁。两组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及多层面重建检查。于侧位X线片测量DLS组患者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CT图像分别测量滑脱组及对照组L3,4、L4,5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并评估两组小关节不对称程度,矢状面CT重建图像测量两组L3,4、L4,5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 facet angle,P?F角),对两组相应节段所测角度进行比较分析;CT横断面骨窗下对两组L4,5关节突关节进行退变程度分级并比较,且对DLS组不同退变等级之间的滑脱程度进行分析。对DLS组L4,5的关节突关节角、P?F角与滑脱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LS组L4,5均为Ⅰ度滑脱。DLS组L3,4、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偏向矢状位;P?F角均较对照组大,更倾向于水平位。小关节不对称程度,L4,5节段DL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3,4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不同退变等级之间,滑脱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S组L4,5滑脱程度与其关节突关节角、P?F角无相关性。结论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更小的关节突关节角、水平化的P?F角、小关节不对称)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但其作用不应被夸大;关节突关节退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继发性改变,而腰椎滑脱加剧了小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208-1212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ZJ)毗邻动脉分布规律,为减少腰椎后路开放、微创手术中动脉损伤后出血,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腰段标本,显露腰椎侧方及横突前方动脉,解剖显微镜下观测自腰椎(lumbar,L)椎间孔出口区起L14腰动脉(lumbar Artery,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1A4腰动脉(lumbar Artery,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1AL4A背侧支出现率为L4(82.50%)5支末梢动脉并继续走行分出肌支进入前方肌肉筋膜组织。两侧观察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J毗邻动脉的走行、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掌握其解剖学特点,可有效减少后路手术出血,便于术中操作,降低重要组织损伤,避免术后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腰椎关节突关节囊肿(1umbar juxtafacet cyst,IJC)压迫神经根,可引发腰痛和下肢顽同性放射痛,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相混淆,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1950年,Vosschulte与Borger,首先报告压迫神经根的脊椎小关节滑膜囊肿.1994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12例UC,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诊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性变腰椎滑脱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34例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CT扫描片,侧位X线片上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腰椎滑脱程度进行分析。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对照组比较更偏向吴矢状位(P<0.0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P<0.05),小关节椎弓根角更倾向于水平位(P<0.01),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程度及小关节椎弓根角与腰椎滑脱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治疗均采用椎板减压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4例病人中,3例疼痛症状消失,1例缓解。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腰椎关节突痛风石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文  管晓鹂  丁孝意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39-1339
患者男,41岁。双足关节游走性疼痛7年。血尿酸化验检查“增高”,确诊为“足痛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酸痛并伴双足麻木、酸困,在当地医院求诊,予以消炎痛口服治疗。此后,症状发作频繁,于2004年9月症状再度加重,腰部软弱无力,夜间痛显著,影响睡眠,在我院门诊求治,行腰椎CT及双足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足痛风”,2004年9月13日收住入院。否认既往结核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8℃,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情况:脊柱任何活动均使疼痛加重,L4,5椎体平面右侧椎旁肌有深压痛,无区域性放射,双小腿及足前内侧触、痛觉减低;  相似文献   

20.
腰椎关节突螺钉技术是一种较传统的内固定技术,在力学性能上与近年主流的椎弓根螺钉相似,均能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关节突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对脊柱后方结构破坏少、置入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既可单独作为脊柱手术内固定技术,又可作为辅助性内固定技术发挥其独有的优势.该文就关节突螺钉力学性能、临床应用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