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4例64只眼,分别对其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阻塞点多位于黄斑区上下血管弓的动静脉交叉处,且以靠近视乳头上的第一分支静脉好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早期黄斑分支静脉荧光素充盈迟缓,晚期血管壁着染和荧光素渗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预后随视网膜受累范围及并发症的多少而各异,因其视网膜受累范围较小,产生的并发症较少,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80例8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行中心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殴堡超广角眼底照相、OCT、FFA检查,并将OCT与FF...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氪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氪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45例46眼,治疗前后做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随访1年。结果 45例患者中视力增高38例,不变者8例,无视力下降。38眼激光治疗后黄斑区出血、水肿完全吸收且FFA显示荧光渗漏消失。结论 氪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疗效显著,及时光凝有利于患者视力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探讨其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作了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结果: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非缺血型7例,FFA表现为静脉管壁轻度荧光素渗漏,少量微血管瘤形成.缺血型23例,FFA表现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静脉迂曲扩张,大片出血遮盖毛细血管床,黄斑有弥漫荧光素渗漏.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FFA可更好的显示这两种分型并作为选择治疗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病例报告]52例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水肿,其中糖尿病性重度弥漫性黄斑水肿者为29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的囊样黄斑水肿者为15例,颞侧分支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者为8例,均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0.1 mL).随访1~10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底情况及炎症反应,并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渗漏情况.52例中46例视力提高,效果最佳者视力由治疗前0.1提高至0.6,6例的视力无变化;眼压升高者为2例,其中1例眼压高达6.80 kPa;水肿复发者为4例.[讨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并可见发生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约有 5~ 6支小静脉 ,它是回流黄斑区血流 ,在黄斑区的引流范围一般为 5~ 6个视盘面积 ,它们与供应黄斑区的小动脉相间排列 ,且彼此交叉 ,当动脉硬化或伴有其它异常时 ,可使引流区的小静脉阻塞 ,称为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Mc BR-VO)。本文旨在分析 Mc BRVO患者的病变特点和视力预后 ,对影响 Mc BRVO视力的因素进行初步研究。1 临床资料回顾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间经眼科门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 Mc BRVO患者 49例 ( 4 9只眼 ) ,其中男 2 0例 ,女 …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血管形成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观察155例159只眼(其中4人为双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力比较结果,分析新生血管形成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变化及视力的影响。结果:新生血管的形成5a以上的发生率高达80%;159只眼中51只产生了新生血管占总数的32.1%;玻璃体出血25例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15,7%;因视网膜阻塞造成盲目者13只眼占8.2%;其中因新生血管以及并发症致盲目者9只眼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5,7%。结论:新生血管形成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有无新生血管形成将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视力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MBRVO)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为MBRVO合并黄斑水肿病例12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复诊时激光治疗组视力≥0.8 30例占57.70%,视力≥0.5 19例占36....  相似文献   

9.
欧杰雄  胡兆科 《广东医学》1995,16(12):811-813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治疗效果分析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510060)欧杰雄,胡兆科,黄伟青,刘顺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之一,往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或发生并发症而失明[1].现将我院收治的73例该病患者73眼的眼底荧...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主干分支静脉阻塞为临床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而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发病较少,因其在解剖上的独特性,其致病情况、治疗、预后均不同于视网膜主干分支静脉阻塞.我们随访观察21例22眼,其治疗及预后均获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疗效。方法确诊为BRVO并经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3眼(37%),不变16眼(46%),下降6眼(17%)。初始视力为0.2或更差的患者激光治疗后视力预后较初始视力为0.2以上的患者差。经1-3次光凝治疗,35眼中31眼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新生血管消退,FFA显示渗漏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88.6%)。无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能加速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消除黄斑水肿,有助于视力的恢复;初始视力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中,颞侧分支静脉阻塞与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MBRVO)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FFA诊断为颞侧BRVO的135例患者(135眼)和98例MBRVO患者(98眼)的FFA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颞侧BRVO患者与MBRVO患者为上半支发生率高;动静脉交叉处发生率高。135例颞侧BRVO患者中,FFA显示阻塞区微血管闭塞、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78例(57.8%),黄斑囊样水肿( DME )63例(46.7%),侧支循环形成13例(9.6%),视网膜新生血管16例(11.9%),视盘新生血管3例(2.2%)。98例MBRVO患者中FFA显示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46例(46.9%),黄斑囊样水肿14例(14.3%),侧支循环形成33例(33.7%)。结论 颞侧BRVO患者与MBRVO患者均有一定比例缺血改变,颞侧BRVO患者有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生成,MBRVO患者则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及DME比例,颞侧BRVO患者均高于MBRVO患者。 MBRV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比例高于颞侧BRVO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1例(14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60%的病例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中93.93%发生于颞侧分支;初诊视力好,阻塞范围小,则预后视力恢复较好。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硬化为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并发症中,黄斑囊样水肿占首位;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总干阻塞者视力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对分支阻塞者效果较好。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由多种因素致病黄斑囊样水肿是本病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预后视力与初诊视力及阻塞范围相关;早期激光治疗对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并发症以及保存和改善视力有确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7月~2010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住院患者46例(46眼),均为发病后第1时间就诊,荧光血管造影无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凝血系统功能检查确定无尿激酶全身及局部用药禁忌的情况下给予尿激酶注射液2万单位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10天。1个月再次行荧光血管造影,对用药前后视盘水肿及黄斑水肿变化进行分析,以及视力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盘及黄斑水肿明显减轻,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注射液对保护视功能,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微循环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建伟  惠延年  张鹏 《医学争鸣》2000,21(4):S49-S51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方法 对 5 6例 (5 6眼 ) RVO患者进行了 FFA,并随访了 33例患者的视力变化 .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与分支静脉阻塞 (BRVO)的视网膜循环时间 (RCT)均有延长 (P>0 .0 5 ) .CRVO的 RCT与追踪观察视力的关系呈显著性负相关 (P<0 .0 1) .有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 2 6例 ,其中视力在 4.0以下者 16例 ,2 6例中合并小动脉闭塞者 10例 ,追踪观察视力 9例在 4.0以下 .黄斑与阻塞支之间有引流小静脉的 10例患者 ,视力均在4.0以上 ,4.5以上者 5例 ,其中 7例未合并侧支形成 .结论 CRVO与 BRVO均有明显的视网膜末梢循环阻滞 .CRVO的RCT短者视力预后好 ,有无灌注区形成及小动脉闭塞者视力预后不良 .黄斑区及时有效地血液回流是 RVO后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BRVO)、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并对BRVO、CRVO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hree-dimens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D-OCT)等检查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共29例(29眼),分为BRVO组和CRVO组,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定期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3、6月时最佳矫正视力、3D-OCT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BRVO组: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后1 d、1周、1、3、6个月的视力与治疗前(0.66±0.29)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达到治疗后最佳视力(0.30±0.19)。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治疗后1 d、1周、1、3、6月时与治疗前(445±77)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1个月时黄斑水肿改善最明显。CRVO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1 d、1周、1、3、6月的视力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周时达到治疗后最佳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治疗后1 d、1周、1、3、6月与治疗前(568±173)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1周时黄斑水肿改善最明显。以治疗后3、6个月的视力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CRVO与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BRVO、C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短期内安全有效,且两者疗效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眼科门诊行FFA检查的DR合并RVO患者41例45眼的眼底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41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有4例8只眼.其余皆为单眼,其中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最多,有29只眼.其次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有7只眼.其它分吏静脉阻塞有9只眼。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此眼DR的改变.对侧眼可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或无DR改变。所观察病例中有1只眼同时合并动、静脉阻塞.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网膜有大量出血.动脉阻塞区网膜苍白,动脉充盈延迟。结论 DR合并RVO的临床及眼底改变有其特殊性.应与单发的DR或RVO鉴别。  相似文献   

18.
戴馨  皮全民  陈进  李慧  邓志蜂 《当代医学》2009,15(13):85-86
目的评价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l vein occlusion,BVO)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28眼)BVO所致ME患者行后注射曲安奈德40mg,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术后5只眼(1786%)视力改善,14只眼(50%)视力无变化,和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19只眼(82.1%)患者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术后2月平均眼压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者除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19.
Ninety-six fluorescem angiograms were pcr- formed on 77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 of whom 40 had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 sion (BRVO) and 37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o stimulate blood circula- tion and resolve vascular stasis. The time of follow- up ranged from 2 months t0 4 years (mean, 11 month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acuity and the fluorescein angiographic abnormalities such as arterial perfus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neovas cularization, and macular edema was studied. It is conclude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 are the site and extent of obstruction, the amount of arterial perfusion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perifo- veal capillary be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neovasc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